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才刚升起来,就已经有许多人在干活了。科西塞村庄一直都是勤劳人的村庄,但在村子里,也不是每一寸土壤都是肥沃的,不是每一块地都有着繁茂的植物,科西塞西边的那一片长满半人高草的贫瘠的土地就一直没有人去过,除了……“洛拉是谁?妈妈,告诉我洛拉到底是……”七岁的辛格缠着正在削马铃薯的母亲,用那双湛蓝的眼睛看着这位为家务操劳的母亲,话被母亲打断了:“天啊!这多么可怕,这话可别对别人问起,洛拉可是个女巫,一个可怕歹毒的人,哦上帝保佑,我的孩子。”母亲继续削着马铃薯。“她一个人住在西边的旧石塔里吗?”“是的,可别去那儿,宝贝,危险着呢。”“哦!”辛格长长的睫毛垂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只要你选择睁开眼睛而不是继续做梦,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泰国北部有一个岛叫攀易岛,岛上的人都很爱看足球,但是从没有人真正踢过,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浮在水面上的村庄。房子和街道都是用木头支起的,狭窄的木板路甚至不能允许三个人同时通过。行人不经意间的相撞都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3.
温暖的村庄     
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和村庄里的事。  相似文献   

4.
温暖的村庄     
村庄真是一个同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  相似文献   

5.
温暖的村庄     
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和村庄里的事。  相似文献   

6.
科西克“具体辩证法”的批判对象,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人的异化、片面的存在状况,即“伪具体世界”。“伪具体世界”直接表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是一种调节人类生活的节律,本质上是人的造物脱离了人自身,成为某种自主性的、与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在深入理解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科西克说明了日常生活的涵义与特征,揭示了其社会历史根源,同时提出,要超越日常生活,就必须诉诸“真理的实现和个体发生过程中人类实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08,(18):15-16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不断呼吁、梦想未来的动人事迹,赞颂了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在教学“坦然面对”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恩科西顽强抗争精神的一个词语,即“坦然面对”。接着请学生说说“坦然面对”的意思,并从文中找出恩科西“坦然面对”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具体的辩证法》一书包含了科西克对科学的丰富理解,他认为,科学是人类在特定自然历史条件下,能动地把握和占有世界的实践方式之一.应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现实中.科学过分强调手段的有效性.而忽视了对人自身造成的影响,结果,科学给人类带来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的不自由。因而.在科西克看来.需要对科学及其活动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相似文献   

10.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露水硕大     
露水生于大地间,让人的一生沉浸在一滴露水里。露水长在村庄里。村庄是露水的襁褓。然而,每一个村庄,都是由一滴露水养大的。村庄常说,一滴露水养一个人。意思是,世间万事万物,无论高低贵贱,上苍都以一滴露水待之。露水不会让一个人穷困潦倒生活没有着落而活不下去。  相似文献   

12.
温暖的村庄     
安庆 《华章》2011,(8):19-19
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  相似文献   

13.
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  相似文献   

14.
在《具体的辩证法》一著中,科西克深入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伪具体世界"对人的本真性生存方式的遮蔽,并强调通过实践和革命辩证法的批判实现向彰显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真实世界"的复归。从具体内容上看,科西克的批判在很多方面击中了现代社会"敌视人"的根本特征,但由于他对实践的理解从根本上是建立在"价值悬设"的基础上,所以其理论本身并未达到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深度,而是从总体上隶属于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并带有这一理论本身固有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村庄的热爱。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村庄,但也包含了他所有的感情。与其说刘亮程写的是村庄,不如说是他用在村庄中的感受与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刘亮程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匮乏,告诉我们乡村文学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6.
名言趣画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里,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既然基础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吧!—斯蒂芬逊名言趣画@文俭~~  相似文献   

17.
正一梳理文脉,关注写字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艾滋病小斗士》。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吗?(板书:恩科西。)师:课文围绕恩科西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生:写恩科西怎样与病魔作斗争的事。生:恩科西是一个南非儿童,他得知自己得了艾滋病后,一边学习怎样面对艾滋病,一边关心和他一样的儿童。师:说得非常完整、连贯。有一位同学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下来,可是遇到了不少拦路虎,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不断呼吁、梦想未来的动人事迹.赞颂了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在教学“坦然面对”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恩科西顽强抗争精神的一个词语.即“坦然面对”。接着请学生说说“坦然面对”的意思.并从文中找出恩科西“坦然面对”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交流各自对艾滋病的了解.体会病魔的可怕和生活的残酷。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想象、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一片、两片、三四片……一场雪就这样在村庄下了起来,不是很大,但是却在一夜间改变了村庄的颜色。银装中,零星地袒露出一些残黄,分不清那究竟是大地的肌肤,还是落叶的尸骸。惟一不变的,或许就剩下村庄那缕冒出的炊烟了——一种永恒的颜色,从树梢上绕出,绕过了那些白雪,轻轻地笼住几声鸟鸣,然后,便寂静地散了,连根都不要。混沌的雪中只留下一些人、一些物,还有一些故事——有过去的,也有现存的。  相似文献   

20.
艾莎     
丘陵中一个孤零零的村庄,它的周围是肥沃的土地、葱郁的树林、水草丰富的牧场。住在这个村庄的都是热情、纯朴的人。有史以来这个村庄从未经历过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