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生态景观保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为例 ,分析其二十多年旅游开发和生态景观保护。提出以环境容量为基础 ,科学规划布局 ;运用经济原理 ,开征资源保护费 ;加强法律建设 ,整合行政资源。达到管理科学、生态平衡、风景秀丽、保护与开发协调、持续发展 ,走循环经济之路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张家界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剖析了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中对遗产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协调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与自然遗产保护可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景区中普遍存在的婚礼展演是民族传统婚俗际遇文化经济的现代建构,而婚礼展演舞台行为的意义互动与社会象征则是婚礼文化经济化的基础。其以生活真实的艺术生产形式,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商品经济属性。作为一种旅游文化商品,婚礼展演的经济伦理基点在于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生存能力,改善了民族地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文化旅游商品种类。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由此发展起来的滇西北民族文化旅游颇具特色。文章在广泛调研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开发的几种类型。同时,基于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角度,就目前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规范管理、培养人才、坚持创新、打造品牌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发展至今,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但对于文化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仍不明了,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文化是民族地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主要特征,是旅游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也是主要的旅游吸引力.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一边要尽可能挖掘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可被大众理解、接受的产品和表现形态;一边要注意保护文化的生态性.只有保护好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才能为其民族传承、旅游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贵州西江苗寨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蕴含着诸多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了西江苗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希望通过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使西江苗寨的民间音乐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龙佩林  姚湘莲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5):119-121,124
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民族文化旅游的客源动机,以及民族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民族地区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同时,应坚定不移地坚持现代化的文化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民族文化转化为产品和商品、满足游客需求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民族文化的加工与重塑,动摇着民族文化存在的基础.只有在开发中实现民族文化开发、保护的良性互动,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存在、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学、生态学、旅游经济学的层面,对旅游和生态文化的关系以及内在机制做了探讨,指出了目前我国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中的10大类问题,并提出了生态型开发、层次性开发、生态型管理、政府主导推进等营造文化生态旅游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公选课“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开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已成为许多高校公选课中的热门课程。目前世界遗产学在国内外都尚处于起步构建阶段,作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如何开设好,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很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蕴藏着旅游产业经济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全国横向相比呈严重的滞后状态,其经济发展落后和产业文化意识观念薄弱是制约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大力促进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背景下讨论世界遗产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无论对于人类重视自身的文化生境,还是促进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武陵源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基础上,指出其资源优势,提出在自然遗产地发展文化生态旅游要充分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促进民族文化的原生保护与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武陵源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背景下讨论世界遗产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无论对于人类重视自身的文化生境,还是促进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武陵源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基础上,指出其资源优势,提出在自然遗产地发展文化生态旅游要充分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促进民族文化的原生保护与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民族文化旅游正在成为民族地区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内容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机遇和很大的潜力。湘西民族文化的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与评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文章运用民族文化学的有关理论 ,主要论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对当前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几种开发模式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物质文化和工具理性对大学的冲击使大学文化传承出现了生态性失衡,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文化碰撞交流和传递中被遗忘和边缘化。民族非物质文化和大学教育存在着生态性的互动和制衡,大学生态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吸纳和创新价值,民族非物质文化传统促进大学文化生态平衡和特色发展;通过建构人文-文化、学科-学术、静态-活态、生态-人文等和谐共生的平衡生态,实现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理性内涵的文化特质行为,在体育形态的深层底蕴中,交织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文化模式和民族心理结构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唇齿相依而密不可分。民族传统体育带动旅游发展,旅游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以和其它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使旅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新疆社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提出整合新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实现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