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尼采美学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与禅宗美学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进行比较分析,会发现其中具有深刻的相通性和异质性.无论是相通性还是异质性,都具有深刻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积累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便形成特定的知识境界。人们知识境界的升华总是伴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中。科学活动的发展、技术革命的实现、知识境界的提高总以人文主义精神作为其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嵇康所处混乱昏暗的社会表现出的放达自由、博洽多闻、做视名教、不拘礼法、愤世嫉俗的人格魅力。揭示了嵇康人生审美境界的核心就是“超越”。它分为两个层次:人与社会,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人与宇宙,主张“审贵贱而通物情”。阐述了嵇康美学思想的丰富性与矛盾性,其思想主要受道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儒家乃至道教、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代表东方生存智慧的中国禅宗文化,以一种诗性的言说方式,展示了现代人类应该追求的理想审美生境.它以超越常人的、圆融无碍的大智慧,把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升华为诗意的描写,拓展了中国诗歌的审美领域,展现了东方民族特有的和谐审美生境.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禅宗人生哲学的精华,可是由于两种学说在根源和归旨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其诸多区别。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境界是趋于对非感性世界的追问,那么,中西境界论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惯性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7.
论儒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学不仅对中华民族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其思想宗旨、治世主张、淑世精神、价值取向等方面所体现的人精神必将对人类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禅宗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超越现实矛盾,超越生命痛苦,追求思想 解放,追求心灵自由是禅宗的终极目标。禅宗精神的合理内核,对认定现代人生 的价值坐标和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都可能起一定的积极作 用,这也是禅宗对现代生活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现代以来,禅与审美和艺术的关系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本文试以中国最具审美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为例,运用禅宗文化来加以体会和论证,以把握和解释禅思想与审美和艺术的内在关联,领略禅悟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圆善”在牟宗三哲学及美学思想中,既是一种美善合一的理想境界,又是赋美以道德精神、价值追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分析,确定圆善审美境界构成的前提条件;情感的主动介入,理想的确定实现和体验的直接进行,是圆善审美境界构成的主观条件;而道德天理的三个层面,则是圆善审美境界构成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1.
自然对象的审美境界是自然山水经过主体心灵的陶钧,由感官的欣悦和情感的感动而创构出物我浑然为一的自由境界。自然界的生命节律长期以来造就主体审美的心灵,而独特的思维方式则使人与自然构成了精神性的审美关系。主体情感因与对象的盎然生意的对应关系而使主体的精神获得了自由和超越。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因而其内蕴也是丰富多彩的,并使主体的创造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休闲的第三个境界表现为陶醉与超脱,或称超越性境界,是审美境界的最高层次。儒家倡导的乐以忘忧,超越世俗,道家追求的逍遥豁达,相忘于江湖,禅宗训诫的不离不染,来去自由,都是追求精神的自由超脱,自觉实现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它们与西方在实现个体主义、人道主义、快乐主义和多元主义之下追求的超脱截然不同。儒、道、禅对休闲第三个境界的审美观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创造和谐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职能,在培养模式上与职业教育一样,都是采用专业教育方式。专业教育起源于职业,大学专业教育往往注重职业性,人文精神常因大学专业教育的职业性而被丧失。大学专业教育强调职业性无可厚非,但人文精神不可或缺。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素质人才应当是“文职”兼优。大学专业教育需要超越职业性,不断开拓人文精神,达到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伦理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诗文中显示诗人独特的人生境界理想,表现出四大范型,即:追慕生命的原初境界;重返生命的自由境界;创造生命的幽远境界以及归依生命的宇宙境界。诗人的人生境界观,既是文化理想,也是人生境界的审美范型,具有现代性的人文关怀精神和价值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禅宗意识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界长期以来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都未作专题探究。本文主要从“禅宗与自然”、“禅宗与人生”、“禅宗与审美”等方面探析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世事的沉浮变幻与人生体验的深入 ,启迪着贾平凹对禅的不断颖悟。 1988年以前 ,禅宗意识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禅思 ,“月亮”曾经成为其散文中最具禅味的自然物象 ;1988年以后 ,特别是 1992年以来 ,贾平凹则主要是藉禅去解悟 ,超越现世人生 ,“安妥”自己的灵魂 ,建构另一种人生境界。禅宗意识还潜移默化着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其散文境界 ,尤其是文章的“气韵”与整体意识 ,均蕴含着一股浓浓的禅意。  相似文献   

16.
愉悦与享受作为“休闲”的第二个境界,是一种主体意识的兴趣与满足,是感官精神上的自由愉悦。坦然面对和化解自然规律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压力,以积极而坦荡的胸怀消除因各种压力而产生的“忧”、“惧”、“烦”的心理状况,以良好的心态尽情地享受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与融合,这就是中国儒、道、禅“休闲”观的共同点,它与西方那种“放任个性、追求个人享受”“休闲”观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互为融合.本文将天人合一作为中国音乐的审美境界,其意义在于人可以以自身为对象,去把握宇宙,参与整体,实现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荣梅 《滁州学院学报》2013,15(1):15-17,29
中国禅宗自然观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思想资源:一是佛教的自然观,二是老庄道家及玄学的自然观,三是儒家的自然观。禅宗自然观是佛道儒三教思想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先生把境界作为他评词的基准,并将这一美学基准运用到具体的评词实践,即《人间词话》,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但是仔细斟酌,书中评论的词家并未涉及到女性,而女性词人曾在文坛上以自己的独特话语抒写过自己切身的爱恨情仇,其中也不乏有境界的作品。朱淑真丰富的生命历程形成爱与愁、美与恨交织的女性隐秘的心灵世界。她的诗词就叙写着真景物,真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真境界。  相似文献   

20.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个性的彰显,教学境界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升华。教学风格是一种客观事实,具有个性化、稳定性和代表性等特点,教学境界则有感官境界、表达境界和音乐境界三个层次。教学风格和教学境界是教师教学中个体表现出的综合统一和自我的整合,是一种自我的意义世界和视域,当我们宣扬教学风格和教学境界时,个人应当努力使学生获得一种个体或自我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