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月十二日是我們偉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中山先生毕生从事民主革命运动,是有他傑出的貢献的。他一生在苦悶中摸索前进,最后終于走上了救国的正確道路,这是由于他接受了十月革命的教訓。十月革命給予中国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俄国革命的胜利,給中山先生带来莫大的鼓舞,使他晚年的政治思想有了很大的轉变。这是一个偉大的轉变。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意义。他說:“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个嶄新的时期。”历史事实就是如此。当中山尤生正在追求革命成功的道路而感到徬徨的时候,看到了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晚年曾确立过联俄政策,并将之付诸实践,联合当时社会主义的苏俄进行革命斗争,这是国内外史学界几乎公认的。然而,对孙中山晚年为什么转向联合苏俄等问题,国内外史家却有不同的解释。本人拟就孙中山晚年联俄的动因、目的及其思想实践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说明孙中山联俄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这里既有他思想上对苏俄革命事业的认同,又有他寻求苏俄帮助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也有他遭帝国主义列强冷遇后的觉悟,还  相似文献   

3.
三民主义是二十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想理论之一。孙中山晚年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更新了三民主义的内容,突出了反帝反封建和重视工农利益的思想;对三民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说,从而使之成为更加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现代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步过程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封建的新三民主主义,是孙中山晚年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革命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止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止过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主义,是孙中山晚年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革命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北伐军事斗争实践是孙中山晚年思想演变的关键因素。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北伐失败之后,孙中山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与援助,经过痛苦的反思和反复的探索,走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正确的道路,并在第三交伐实践 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民初开国一代领袖中与美国渊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政治家,无论是他的革命思想或建国理念,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经验密切关联。即便是他晚年的政治转向,也是他对美国某种程度上的失望、失落情绪的反映。自广州政府建立之后,孙中山积极拓展联美外交,一次又一次地呼吁美国政府施予援手、主持公道,然而从威尔逊、哈定到柯立芝这三位前后主政的美国总统,却对他不予理睬,甚至鄙视,始终未能叩开美国的外交大门。  相似文献   

8.
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晚年的政体思想与同盟会时期相比较有了重大的转折与飞跃,从狂热地追求美式民主共和制转而推崇德国俾斯麦式开明专制政体,从激进的飞跃论转而主张渐进论,是从他坦诚地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从中外国情与政体关系的对比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非常可贵的,也体现他光明磊落的领袖品格。他晚年反对照搬西方制度的观点、主张民主进程渐进论的观点,值是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为了实现其革命理想,他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意.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其两个文明建设的创意因各种原因而不能系统地付诸实践.却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救亡图存的楷模 一百三十年前,孙中山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斯时,山河破碎,落后挨打;兵连祸结,民不聊生。青年时的孙中山为祖国的悲惨境遇而痛苦,但又对中华民族充满着自信和自豪。为解民于水火,为拯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他毅然地走向救亡图存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历史的潮流,客观发展的趋势。作为一个革命者,应该而且也只能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领导群众,推动历史前进。因此洞察“时务”是一个革命家最重要的才能和最可贵的品质。孙中山先生就是善于洞察“时务”适应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地进步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经常就要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这证明他是深深体会到这个道理的。因而他的言论和主张常常走在人民的前面。  相似文献   

12.
一份此前从未被世人所知并研究过的牛顿手稿,日前在耶路撒冷的一家博物馆中被研究人员发现。让人惊讶的是,这份手稿内容研究的根本不是有关宇宙和地心引力等科学问题,而是有关“圣经密码”和虚幻的神学。尤为耸人听闻的是,在这份秘密手稿上,这位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竟将世界末日定为2060年!牛顿“预言”手稿的发现在英国引发了新一轮的“牛顿热”。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系列演讲中,提出了恢复中国固有道德、固有的知识和固有的能力的国粹观,积极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反对帝国主义,进行民族斗争的需要;二是为了赢得熟读经书的爱国志士的尊敬和信任;三是孙中山人生思想逐步成熟.虽然孙中山晚年对传统文化关注较以前有很大的加强,但就基本的文化取向而言,并未与以往有的不同或出现所谓的"转向"问题,而是走一条融合中西、兼收众长、综合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它不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力,也要相应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管理方式,以及改变人们的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先行。这主要表现在:孙中山是最早在中国宣传社会主义的先进人物,他终生向往和追求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提出用社会主义来赶超西方的资本主义;他最先欢迎和支持俄国的十月革命,提出“以俄为师”,走俄国式革命道路,改组国民党,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孙中山还对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与方法作了最初的探索。重新评价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晚年的“左”转,是他认真观察思考的结果,也是他为适应时代氛围、时代需要而作的一种努力,是时代大潮与他内在的生活逻辑和价值立场的一种合力.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平民意识,是朱自清最终“左”转的内在依据,而广大民众和他个人在抗战胜利后所经受的磨难,则成了他“左转”的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清华大学的“左”翼教授和青年学生是重要的推动力.但这个转变并未终结,朱自清内心仍然存在着若干疑虑和矛盾.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提出的"大亚洲主义",意在建立东方反帝反殖民的统一战线,争取亚洲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此,孙中山论证了亚洲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正当性,强调亚洲人民团结联合的重要性,突出"诉诸武力"收回亚洲所失权利的必要性.但孙中山未能汲取抵制殖民主义侵略的科学理论,亦未彻底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这些缺陷制约了"大亚洲主义"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佚名 《高中生》2008,(1):50-50
我在听伍佰的《再度重相逢》,想到他,伍佰,一个丑男人,居然拥有那么多痴迷他的人。他,从一个地铁口穷卖唱的,走到了今天。人,有无数个今天,今天是睡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 ,指导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比较分析出邓小平伟大抉择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晚年探索思想的继承与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思想和政治业绩在晚年达到了光辉灿烂的顶点,这就是“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因此,科学地考察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不但对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