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也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了监管秩序,甚至可能诱发敏内案件.尤其是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彻底消除.文中分析了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监狱造成的危害,并就如何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应急物流是物流体系中一个新的门类,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本文从应急物流的内涵与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强我国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和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邢艳 《华章》2011,(20)
水污染应急监测是针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微生物爆发及自然灾害引起的水质突变的应急监测.应急监测在水污染事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正确处置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支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特点,针对当前应急监测过程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有效减少污染和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失,提高重大本污染事传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4.
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清代台湾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震灾和旱灾,虽然清朝统治者地方官员,采取了一些救灾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挽救灾害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给台湾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影响到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突发性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突发性自然灾害给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指出了如何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 ,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 ,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 ,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 气象灾害 在诸多自然灾害中 ,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许多自然灾害 ,也直接或间接与气象原因有关。 2 0世纪 80年代因气象灾害造成死亡人数占自然灾害总死亡人数的 6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  相似文献   

7.
李桦 《地理教育》2003,(5):26-26
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0~87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2万人)的40%。而且,气象灾害的频度、强度及造成的损失有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9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水旱灾害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心腹之患。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我国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1990年以来,我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占同期GDP的1.5%左右,年均干旱灾害损失超过同期GDP的1%,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位居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之首。  相似文献   

9.
“3.16亿人受灾,死亡200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截至2006年8月15日的统计表明,我国正在遭受自2001年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数据还显示,2006年以来各类自然灾害造成624人失踪,1295万人被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近3600万公顷,绝收面积440多万公顷。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天文灾害、生物灾害等,其中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一、气象灾害大气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等造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来是遭受巨灾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湖南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灾害种类繁多,巨灾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巨灾商业保险处于探索起步状态,借鉴国外巨灾保险的发展模式,建立我国巨灾保险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从巨灾保险的视角来分析湖南重大自然灾害问题,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自然灾害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全球灾害总损失的四分之一左右,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6%,而发达国家灾害损失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0.5%。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除了自然灾害,诸如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人为灾害也对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2009,(5):48-48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军鹏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元、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损失500亿元,共计达6500亿元,约相当于当年我国GDP的6%。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作的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间接损失同样不可忽视。比如事故灾害发生后,公众的生活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地区抗自然灾害风险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我国南方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将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财、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文章立足于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应用抗自然灾害风险线性规划模型,来优化各行业抗自然灾害风险成本,建立抗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机制,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定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自然灾害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  相似文献   

16.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经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人们“谈洪色变”,殊不知,荒漠化每年带给人类的损失远远高于水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因荒漠化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每时每日的“吞食”式,而不像其它灾害具有突发性,因此,人们对它的危害认识极其不足。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千米,并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危及到了全球近10亿人口、100多个国家,是导致贫困和阻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  相似文献   

17.
由台风引起的强风、暴雨、巨浪等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其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率高,使得对台风的研究成为全球关注的气象课题。更有学者预言。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和沿海地区人口的增长,21世纪与台风相关的损失将会激增。台风作为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其负面影响主要在于它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体来  相似文献   

18.
西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灾害多发期,汉武帝统治时代又是整个西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时期。自然灾害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还广泛影响到为政者的治国思想。汉武帝采取了重视农业、移民屯垦、廪贷灾民、兴修水利等积极的救荒措施,及时有效地缓和了因灾荒而造成的社会危机,维护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也为后来西汉王朝的"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急物是流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具有物流量大幅增加、时效性强、不确定性、弱经济性等特点。提高整个物流的水平,建立各种类型的应急物流预案,确立应急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尽快走上军地物流一体化之路,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平时的安全教育及演练是应急物流保障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随着读者的增加,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同时提高了,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体系,有准备地应对突发性事件,减少和降低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