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劼  李秋焕 《山东教育》2004,(31):43-44
一、阅读教材,认识圆的圆长,了解原始的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先以四人小组一起学习一下88页第一部分的内容.看看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并且把问题随手纪录下来,  相似文献   

3.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与圆的大小无关的常数,他们将这个常数称为圆周率.1600年,英国人威廉·奥托兰特首先使用π表示圆周率(因为π是希腊语中“圆周”的第一个字母),并设定当直径等于1时,圆周长为π.1737年,欧拉在其著作中用到π.后来,π终于被数学家广泛接受,并一直沿用至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贵刊2008年第9期.我看到特级教师王永撰写的《解读“圆的周长”》一文,颇有感触。由于实验客观存在误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结果都是近似值。因此,很难通过不同圆的各种对应数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来感悟圆周率是一个常数。而教师简单直白的告知并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贵刊2008年第9期,我看到特级教师王永撰写的《解读“圆的周长”》一文,颇有感触。由于实验客观存在误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结果都是近似值。因此,很难通过不同圆的各种对应数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来感悟圆周率是一个常数。而教师简单直白的告知并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中的“圆周率”的教学,是令许多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因为里面有许多知识点涉及了高等数学的知识,但课堂上又经常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到这些知识,比如为什么圆周率用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来定义而不是圆周长与半径的比;圆周长是曲线长,直径是直线段长,它们能比吗?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时,部分老师经常以回避的态度处理,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为此,笔者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谈谈这些问题.人教版教材先定义圆的周长,然后设置一个测量实验,  相似文献   

7.
韩绍荣 《成才之路》2009,(11):59-60
一、多媒体演示,激发兴趣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个圆在直尺上滚动,自己动手操作测出结果,将每一次演练操作所获得的数据填入有关“实验数据表”内,让直径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集中表示出来。经过观察讨论、计算分析。许多学生都发现:圆的直径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也随着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一变化有一定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当教师引出圆周率概念后,学生对圆的直径、圆周率及周长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通过比较后很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8.
陈海婷  肖炜清 《广西教育》2010,(10):46-48,5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相似文献   

9.
自从那次祖冲之在戴法兴的寿宴上测报月食,得罪了这个权臣,自觉在京城不好存身了,便应邀到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作了刺史刘延孙的助手.好在这个职务比较清闲,他便把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天文历法.积三年之辛苦,于公元462年(大明六年)他终于搞出一部比较科学的《大明历》呈献给孝武帝,  相似文献   

10.
【案例】 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探究圆周率。课的中间,我故意“为难”学生,学生却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创造了一个个精彩。  相似文献   

11.
题目:画一个圆,使它的周长为右图所示圆周长的2倍. 学生的常规解法是先量出圆的半径,求出所示圆的周长,将周长扩大2倍后,求出扩大圆的半径,再作出所要画的圆.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上圆周率课的时候,教师会向孩子们提问:“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然后,老师会给每个学生一个杯子、一把尺子和一条绳子。让弦子们自己想办法去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老师的启发。孩子们开始动手,用绳子和尺子量杯子的周长与半径。有孩子抢先发言:“老师.周长比直径长。”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演讲,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专题交流“你知道吗”栏目中呈现了很多有关知识的来历、人物介绍等方面的史料。根据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将这些史料进行详细补充,作为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相关知识的数学背景,拓宽课程视野。如学习“认识时间”时,演讲“古代计时工具”;学习“年、月、日”时,演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圆的周长”时,演讲“祖冲之与圆周率”;学习“负数”时,演讲“负数的产生与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割圆术确定周周率的原理和困难所在,给出了提高圆周率精度的算法,并对已失传的祖冲之确定圆周率和密率的方法进行了合理推测。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6期黄飞月老师的《我的两个建议》一文。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2002年4月第1版)中练习三十五第19题第(2)小题“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与母题“写出下面各题的最简单的整数比”自相矛盾,从而无法解答。在教学中,笔者也有类似的困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1.半圆形的周长与半圆的弧长不是同一个概念先从一个常见的题目说起.例1半径是R的半圆的周长为()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中,对于圆周率的探究一般都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做一个实验,即找一些圆形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其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的事实,从而告诉学生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带来的圆形物品都是生活中的物品,如茶叶筒、食品包装盒等,它们的圆心是看不见的,导致测量数据的误差较大,算出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有时是2倍多一些,有时甚至是4倍多一些,给圆周率的探究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会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正确解决有关圆周长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圆周率的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总结出圆周长计算公式;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三、教学准备:圆规、表格、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实现从关注学生的操作和体验过程着手,将探索探究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圆的周长"一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课堂讲授到课后访谈,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明确了关注学生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过程,创设学生真实、主动参与的课堂,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自然结合。  相似文献   

20.
祖冲之(429-500年),南朝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冲破守旧势力,改革历法,制订了《大明历》新历法;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他创造的千里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