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的过渡,指的是文章意思的前后衔接和转换,层次段落之间的钩连。作者常常用词、词组、句子、句群或段落作为"过渡",使文章的上层意思顺利而自然地过渡到下层意思去。过渡在文章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功能,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章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段落是行文中自然形成的文章内部的大小单位.正确分段不但使文字易读,而且使文字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我们作文一定要学会合理地分段.有的同学作文不善于正确分段.他们往往把不同层次,意思不同的话放在一块儿说,一大片,内容复杂,叫人读来感到冗长吃力;或者把同一层次、意思相同的话分成几段说,断断续续,支离破碎,叫人读来抓不住中心.  相似文献   

3.
一篇文章,是由各个层次各个段落组成的。过渡是文章的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承转的方式。过渡在上下文中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它能使相邻的两个内容,两层意思或两个段落彼此衔接、上下贯通,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而不感到中间有什么阻隔。 一、用关联词语过渡 有时,文章为了说明原因或转入相反的意思时,常常用“因为”、“所以”、“但是”、“然而”等关联词语来过渡。如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一开始,作者交代了写作动机,紧接着回忆了自  相似文献   

4.
过渡和照应,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内容,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纽带。过渡自然,照应有致,必能使文章脉络清晰,浑然一体。所谓过渡,是指文章段落、层次之间的衔接与转换。文章结构中需要过渡的有以下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能力定位】文章的层次、段落要前后连贯 ,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需要通过“过渡”的手法使其连接起来。“过渡”在文章各部分之间起连接转换作用 ,使文章上下连贯 ,结构严谨 ,层次清楚。“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呼应和说明 ,目的是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更为完整和透彻。总之 ,过渡和照应都是使文章脉络清晰、文气通畅、内容严密、结构紧凑的重要手段 ,写作者必须熟练掌握这两种写作技巧。“过渡”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在表示各段落或层次间并列、因果、承接等关系时 ,需要适当地过渡 ;在叙事中内容上有转折时 ,需要过渡 ;在总结上文、…  相似文献   

6.
张老师:您好!老师常说,考场作文无论如何创意出新,其内容段落、层次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是不能不讲究的,如果衔接不顺畅,过渡不自然,文章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那么,一篇文章哪些部位需要安排好衔接与过渡呢?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短小的自然过渡段。它们好比一舟一桥,把文章的段落层次恰到好处地联系起来。过渡段一般不大引人注目,易为教者所忽视。实践证明,研究文章段落过渡的奥妙所在,对搞好过渡段的教学和段落结构的训练,是大有裨益的。过渡段教学,有课堂讲读问题,也有段落划分和写作练习问题。这里只就前者举几个例子来谈谈。一般过渡段都比较短小、简练、概括,意义显得抽象。这就需要教师补充讲解,丰富内容,疏通渠道,添设跳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相似文献   

8.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句子或句群组成。从形式上看,段是文章换行的标志;从内容上说,它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从作用上讲,是为了更加明确地体现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层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抓好段落的训练十分重要。一是有助于低年级学生从无拘无束写话向有章有法的习作过渡,二是为高年级的习作布局谋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文章的结构,领会作者的思路,宜从段落入手。而段落是文章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它既包括那些把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阐发完整的一般性段落,也包括那些只提出某个意思而不作发挥的特殊段落,诸如总提段、过渡段、总结段、强调段等。这就是意义段与自然段的  相似文献   

10.
段落和层次     
阅读一篇文章,要明确它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就必须弄清楚它的段落和层次。段落,是根据文章内容划分的部分,它和文章的结构有关。要分清段落,才能懂得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段落根据文体结构的需要,分成自然段和段层。几个句子或几个句群组成一个自然段(句群大于句子小于自然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段层(有的称为意义段),表达一层完整的意思。有的段落,为了表示  相似文献   

11.
在文章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经常要通过词语、句子、段落和其他事物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过渡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过渡,才使得一篇文章环环相扣、自然完整、浑然一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过渡有两种方法:明过渡和暗过渡。所谓“明过渡”,指的是在文章中通过一些词语、句子、段落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而这些词语、句子、段落又都是很醒目地出现在课文里的,让人一看便知。明过渡有三种形式:1郾过渡词。就是在相关的上下文之间插入一个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类词语常见的有“此外”、“因为”、“所以”、…  相似文献   

12.
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摘句法。文章段落里有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比如说总述句、中心句、过渡句等。概括段意时,可以直接摘抄下来,或稍加修改后作段意。归并法。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意义段也是如此,由几个并列的自然段组成。那么我们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取舍法。有些段落结构是因果式或顺承式的,概括段意时,可以先理清层次,然后采用取果舍因或取主舍次的办法。概括法。有的文章内容结构比…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批改中,我经常看到不少同学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方面都不错,但往往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不紧密,转换不自然,读起来疙疙瘩瘩的,让人感到生硬突兀。,可见,学会恰当地运用各种过渡手法,也是同学们在学习作文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考生作文层次欠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段落划分不够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段太多,以致文脉含混;二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这都反映出作者写作前缺少整体构思,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没谱,自然也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过渡问题属于文章结构的范畴,文章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它不仅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也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无论哪一篇文章,它的结构总是和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及其思想脉络紧密相关的。作者用文字把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层次连着一个层次反映出来,表现在文章结构上便是一个段落接着一个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这种“连”和“接”,有的紧密无缝,成一条直线;有的便不那么笔直,中间有转折,有跳跃。在这些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有转折或有跳跃的地方,作者常常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过渡,承上启下,使层次之间、段落之  相似文献   

16.
徐敏娴 《新读写》2023,(Z1):78-87
<正>【复习指导】哲学家兰德尔说:“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考场作文的结构亦是如此。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中对作文“思路与结构”的评分要求是:(1)思路通畅,层次清晰。行文周密,衔接紧凑,前后连贯且脉络清晰,过渡自然,叙事层次分明等。(2)结构完整,详略得当。行文有开头、结尾、主体三大部分;首尾呼应,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段落划分恰当等。  相似文献   

17.
两个人的作文,内容一样,中心意思也一样,连文章的层次安排、段落顺序都一样,结果一个得了高分,一个得了低分,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章由一个个段落组成,好章的段落如一个个构造精美的机器部件,经得住推敲,而劣质章的毛病又往往集中在某些段落上,比如段间衔接不紧、段内层次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词语缺少表现力、语言形式的选择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吻合等等。可见,段落写作是十分重要的事。无论记事、写人、状物,还是抒情、说明、议论总要一段一段地写,一段写一个方面的意思或一层意思,  相似文献   

19.
课文层次结构的教学,不仅要引争学生理清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层次结构分析的某种理由或依据,进而获得某种层次结构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当然需要理解文章各个段落、各个部分的意思,考察各个段落、各个部分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同时,各个段落、各个部分之间语文形式上的联系,也是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依据,因为这些语文形式正是作者用来显示和加强内容联系的结构标记,尤其是在议论文之中。  相似文献   

20.
段落     
一、能力要求  1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懂得凡是几个自然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时,便成为一个意义段。  3能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能分析每个段落内部的层次,概括每层意思。  4了解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能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具有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5能听懂一段话,把握住内容要点,体会思想感情。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有关段落;清楚明白而有条理地说一段话,并把它写下来。  二、能力检测  (一)将下面三组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用序号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