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灵运《撰征赋》和《山居赋》篇体长大,目前的注本很少,注释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两赋注释中的部分典故、史实进行了补充、订正。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为中国山水诗派的宗师,有“元嘉之雄”、“六朝之冠”等美誉.实际其辞赋,也极有特色,惜不为评家青睐,对其赋作,负面评价多,正面评价少,此并非客观公道.以其《山居赋》而言,开拓了刘宋赋文的新领域,让后人更了解六朝园林之文化历史,与当代文人的艺术生活、精神世界,价值不应轻估.本文除重评《山居赋》之文学价值外,另针对其创作意蕴与写景胜处探析.创作意蕴含:体现求美之心态、表明创作之理念、隐寓博学之自豪、流露赏爱之生活、宣扬崇信之佛法、展示新变之成果等.写景胜处,则略分:摹写细致、疏密相间、就景抒情、动静相衬、景入理势等,均加以论证后作结  相似文献   

3.
潘岳《闲居赋》收录于《文选》第十六卷,是潘岳最富盛名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品,研究者多认为潘岳在赋中表达的"闲居""养拙"的高尚情操和现实生活中潘岳的表现完全相背离,由此认为潘岳的《闲居赋》是矫情造作之作。但紧扣文本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潘岳在《闲居赋》中并没有对自己热衷仕途做矫饰,此外,被许多研究者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庄园在两晋文人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此点亦可说明潘岳选择退居庄园的方法消解内心痛楚具有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文化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4.
1 谢灵运的《山居赋》,虽然形式及表现手法上明显带有汉大赋雕饰励姿、求新逐奇的痕迹,但内容上却突破了汉以来大赋京观游猎的传统格局,把山水林壑等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描写的对象,从而赋予它新的内容。又由于它的创作动机是“顺从性情”,因此,情感的运用便决定了此赋在写作过程中不可能过多地追求丽质的成分,因为板滞的形式,雕饰的语言,不仅不利于表现山水自然固有的情致,而且对情感的自然宣泄也会构成一种障碍。谢灵运在《山居赋序》中说:“即事也,山居有异乎市廛”,“今所赋即非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而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  相似文献   

5.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它的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之文学,从骚体到汉代骚体赋再到六朝赋一路走来,继承与创新并存,到了王粲的《登楼赋》,无论从内容还是体式它都表现除了一种楚辞精神的回归,是楚辞精神在发展继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复兴,也因此成为了六朝赋之典范。  相似文献   

6.
《文选》所收哀伤赋.除《长门赋》外,都是魏晋六朝时赋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重“情”是哀伤赋的重要特点。可以从个性化、哀伤赋文本、咏物赋的比较和赋的转变四个方面来认识哀伤赋的主情特点。  相似文献   

7.
东汉以降,历经魏晋南北朝,伴随着政治中心的多极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大改组,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开发,出现了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局面。在这一历史性巨变中,世族、豪强地主阶级赖以生存的庄园经济的充分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庄园向城镇的转变,是他们历史创造活动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的结果,它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江南地域生产力获得了长足进步,从而也就确立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历史地位。对六朝时期封建地主庄园向城镇的转变这一问题的研究,以往几乎无人问津。笔者认为对该问题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来探索,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六朝封建地主庄园向城镇转变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进一步揭示经济重心南移的真正原因也是大有稗益的。一、六朝庄园向城镇转变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出现了一系列以海为主要意象的赋作:班彪《览海赋》,王粲《游海赋》,曹丕《沧海赋》,木华《海赋》,潘岳《沧海赋》,庾阐《海赋》,孙绰《望海赋》,张融《海赋》,萧纲《海赋》等。而以木、张二赋为重点,木赋成就最高。总观历代海赋写作的趋势,随着人们对海的熟悉,其神话色彩越来越淡。海赋保持了传统辞赋体物写实的基本美学取向而有所变化。以海入赋,拓展了赋的题材,体现了汉魏以降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张惠言学术生涯早期的《七十家赋钞》体现出常州学风的特色。《赋钞》选赋重《文选》,评点时关注清代《文选》学家何焯的言论,选赋断自六朝亦受萧统的影响,而好《文选》正是常州士人对乡贤及其著作的推崇。《赋钞》重版本、校勘、目录学,亦是受到在此长期讲学的校勘家及目录学者卢文弨开创的风气的熏陶。《赋钞》评点赋作喜以比兴的方式探究君臣大义,也是得益于常州庄氏今文经学的启发。《赋钞》是一部文学选本,同时也开启了作者后期学术研究的门径。  相似文献   

10.
唐春山 《学语文》2014,(2):65-66
正《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即描绘事物的形象,写志即表达思想感情。苏轼的《赤壁赋》作为文赋的代表,虽然不再有汉魏六朝时的辞藻堆砌,但是仍保留了赋这一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江郞才尽     
“江郎才尽”这一掌故,源于南朝诗人江淹。江淹(公元444—505年),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曾连续在宋、齐、梁三代为官。历任庐陵内史、御史中丞、紫金光禄大夫等。诗歌创作尤长于拟古,对六朝文坛绮丽之风有所摆脱。所著抒情短赋《恨赋》、《别赋》等,集中表达了社会地位低微者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为六朝文学名篇。由于他曾被封为“醴陵侯”,所以他的诗文集称  相似文献   

12.
"四杰"骈赋不独在思想境界与哲理内涵与六朝骈赋相异,而且其骈赋自六朝齐梁之律化风尚开启以来,并受本朝律赋文风影响,较六朝骈赋律化更为明显,在用韵、格律和抒情化方面都较六朝骈赋又有不同.实为异于魏晋而独标的赋风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在现存赋史中拟宋玉《风赋》的作品主要出现在南朝与清代。南齐谢朓、沈约、王融都曾作《拟风赋》,与汉晋赋家写风多带经学或玄学之气不同,南齐谢朓等的《拟风赋》不仅表现出文学沙龙氛围下赋体作品的一些新特点,而且表现出向宋玉二元化赋风传统回归的倾向;清代赵新、秦毓麒、袁宝璜、沈湛钧、包祖同等的《拟宋玉风赋》则以宋玉《风赋》为标的或导源,在回归宋玉赋风传统的同时,或正面表现以风为谏的主题,或出于雅兴而侔色揣称,或表现赋家化典为赋的创作才能。一些拟风赋名为拟宋玉,实有拟汉魏六朝赋之迹;受律赋创作风气的影响,清代拟风赋有以律拟古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庾信抒情赋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杰出的赋家。他的赋作,在六朝的文坛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举足轻重的,正如清人评云:“其骈偶之文,则集六朝之大成”。尤其是他的抒情赋,在表现境界的拓展、意境的创造、形式的开创等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首先,庾信抒情赋的贡献在于开拓了赋的表现境界。 抒情写志的赋作在东汉中后叶以张衡的《归田》正式拉开了帷幕,此后涌现出了一批作家,形成了赋的创作的新潮流。这些赋在内容上主要是针范朝政、抨击时弊,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建安时期,抒情赋日渐盛行,不仅数量上日益增多,在题材上也大大扩展。综合起来看,这时的抒情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其一是景物抒情赋,例如王粲的《登楼赋》;其二是关于爱情婚姻的赋作,如曹植的《神女赋》;其三是抒写征行之感的赋作,如曹丕的《述征赋》;其四是咏物抒情赋,如称衡的《鹦鹉赋》等。这时期的赋家亲身经历了社会动乱、颠沛流离,亲眼目睹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因此,建安时期的各种题材的抒情赋和此时的诗歌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时代矛盾,抒发真情实感,在  相似文献   

15.
科举试"赋"、创作赋体作品和爱重《文选》,是韩国赋学兴起的首要条件,而韩国大学的中文系、就读中国的留学生等是其中国赋研究复兴的当代学缘背景。《文选》所选楚汉魏晋六朝赋的研究是韩国20世纪中国赋研究复兴的起点,而唐赋研究是其重要的成绩,中国赋与书画研究搭起了赋学与书艺辨伪之学的"桥梁",中韩赋家赋作的比较研究开创了国际赋学的新"亮点"。韩国中国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中国赋论及哲学、史学、儒家诗学等,立论细腻完整、学风严谨不乏创新是其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六朝骈赋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渐趋成熟,使它在传统的抒情功能之外,更增加了叙事的便利。沈炯的《归魂赋》将家国之事融为一体付诸骈文,突破了骈文难以叙事的缺憾。《归魂赋》叙事结构、叙事文体和叙事语言的成功运用不仅推动了骈文叙事的发展,而且代表了六朝骈文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17.
五七言诗体赋是六朝初唐文坛常见的文学现象,以诗体赋为代表的骈赋与其他骈文、辞赋相比呈现出新的文律特征。以六朝初唐五七言诗体赋为研究对象,分析诗体赋的基本特征,对其中五七言诗的句式和声律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并与近体诗律要求相对照,对比诗句和骈文对句的句法差异,考察文人从诗赋两种文体对近体诗声律的探索,从中寻绎出六朝初唐诗赋、骈文融合的文体意义。安史之乱前后及中唐时期随着儒学变迁与古文运动的兴起,明道文章观成为主流,诗体赋呈现律赋与古赋的分化与转型,诗体赋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金采  赵莉 《英语广场》2023,(5):56-59
随着庄园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外不同作家将小说的背景放在庄园中。依托庄园这个宏大的建筑,作家们叙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许多具有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同时促进了女性主义的发展。于书中的女性而言,“庄园”既为她们提供了物质的保护,也严重束缚了其精神生活。本文以《简·爱》和《雷雨》这两部小说为例,分析在中英文学中“庄园”这一意象在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成 《现代语文》2009,(9):31-31
江淹《别赋》形式精巧,感情真挚,堪称六朝辞赋经典之作。以《别赋》为代表,江淹抒情小赋擅长用动人的境界、美感的文辞来抒写哀怨缠绵的情调,重视景物环境的刻绘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谋篇构章严谨,大量运用用典对偶,词句古奥遒劲,句法富于变化,声韵和谐,辞采精美,笔触细腻。  相似文献   

20.
试论刘峻的骈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广绝交论》与朱穆、蔡邕、曹丕、钟会同类文章比较,从而充分显现刘论的讽刺艺术。将《辨命论》与李康、肖王禹等人比较,指出刘论的价值与局限。将《山栖志》与谢灵运的《山居赋》比较,着重论述刘志在结构布局、美学追求、语言风格方面超越前人的成就。分析《自序》时联系刘知几、汪中、李慈铭、李详、黄侃的自序而见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