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哲学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重要环节。在改革开放大潮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学生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中学哲学课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改善中学哲学课教学已刻不容缓。一、当前中学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哲学课教学“政治化”长期以来,哲学课教学成为政治教育的附庸,学校哲学课教学只重视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等“大德”,而轻视学生道德品质、人生修养、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的提高。其实,正是这些被忽略的最基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QLD教学法是笔者在哲学课教学实践中创立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教学法的简称。经过多轮教学的应用,该教学法不断完善,显示出了它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一、QLD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具体功能 QLD教学法中的“Q”即“全方位”,是指在哲学课教学的主导思想上是全方位的。它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必须围绕着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QLD教学法把加强能力培养和训练放在教学改革的首位.主张把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标  相似文献   

3.
公共哲学课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方针和“两课”教学根本的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授课、自学、讨论、考试等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公共哲学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信息资源理论范畴的建立 教育信息资源研究涉及哲学认识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学论、心理学、信息管理理论、文献信息学等学科。缺少任何学科视角,都无法完整地揭示该范畴。 建构远程教育培养人才的知识信息域 哲学视认识发展为信息域项目的“赠减、变化、扩大、重组、分化而进化”。①课件作为教学文本“信息域”,静态和动态地体现远程教育的理念和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动地建构知识。 确立信息——教育技术核心的理念 美国AECF“94定义”确定:“教育技术是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②资源包括信息。  相似文献   

5.
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避免“学科壁垒”,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文章以“双师型”学科融合课“蜀道难·山地的形成”为例,通过学习视角、培养目标、评价手段的融合尝试,探索常态课下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视角,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不少学生对哲学课学习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怎样让“枯燥”的哲学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巧学的积极心态?本人结合十多年教学实践认为:依据学生心理特征,激活课堂教学是哲学课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郭长春 《教育与职业》2006,(24):182-183
文章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这个中心,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正确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性,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的前提;在“理论”、“实际”、“联系”三个方面下工夫,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要素;精心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的具体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8.
把哲学课内容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周庆华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应该把握住哲学课学科特点,从哲学课这个特定的侧面,在教学中讲授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9.
<正>一、设计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科教学指向以大概念统领的、发展化学课程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学科教学。项目学习是国际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是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能力的教育方式。它是对真实问题的探究,是有针对性的拆解项目任务并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素养理论和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理论为基础,是大概念“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统领下的学科实践微项目教学;“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1“微课”体系的内涵 所谓“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传播媒介,针对某一学科的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而制作的线上课程资源.而“微课”体系的构建过程,则是根据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研发和应用“微课”资源,将零散的“微课”资源梳理成系统性的教学资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目前存在着许多矛盾,一是课程性质和学科体系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给学科本身的教法研究和实践带来一定困难;二是采用的教材缺乏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三是对教法课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有人认为“教无定法”,“有知识不愁不会教”。因此,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这门课的任务,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教学能力,就存在着不少困难。学生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往往处理不好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作为职工高校学员的必修课,因为它可以为每个学员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其他各具体学科的学习,并为培养学员成为具有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奠定哲学思想基础。但是由于“十年动乱”、“四人帮”以假乱真,严重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望。致使很多学员对哲学课不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学员对哲学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哲学课的教学质量呢? 下面,仅就个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初步尝试,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一、联系学员所学的专业,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哲学的用处,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哲学  相似文献   

13.
将心理咨询应用于高校“哲学课”教学,是以素质教育观念指导高校“哲学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心理咨询的目的可以体现哲学教学的目标,心理咨询的形式可以提高哲学教学的效果,探讨心理咨询在哲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推动高校的“哲学课”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博引趣例与悖论是哲学课中引趣激思的一种有效方法。“趣例与悖论”可以是哲学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哲理诗、名人名言等。结合教材内容精选趣例与悖论,可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加深对哲学内容的理解。在哲学课中怎样运用趣例与悖论呢?一、用趣例引题,导入新课。在哲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用趣例导入新课,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其思维之弦,以积极的心态去听教师讲解新课。如在讲“联系”这个概念时,可先播放哲学寓言故事“唇亡齿寒”的录音,告诉同学们虞国和虢国的关…  相似文献   

15.
"说课"在高师学科教学论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开展的“说课”教研活动的特点,以及“说课”应用的新形势,针对高师学科教学论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离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说课”可以建立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对备课进一步认知的反恩教学;是展示个人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是一项操作性强、实效明显、耗时短、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佳场所;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良好平台。所以是学科教学论不可多得的理想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四课”制是上海市实验学校校本教师教育的一个项目,它是指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展示课和资深教师示范课。“四课”制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经验,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意义:保证了展示课的真实性;为全校教师提供了沟通和分享的平台;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阶段化发展和教师的终身持续发展;有效促进了学科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坛新秀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2-F0002
闫金艳,主要业绩北京市海淀区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教研室数学学科见习教研员。执教的“平均数”“整数除以分数”等公开课曾荣获“一师一优课”教育部优质课、海淀区“世纪杯”教学基本功展示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获第十一届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教研论文)评选一等奖;《发现数学从读懂教材开始》获北京市首届“教师专业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刊物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全国各地纷纷涌现了一批批省级的、市级的和校级的“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以及优秀学科组,这实在是教育界的一笔巨大财富。那么如何使他们的教学艺术、教学特色成为共享的资源?如何既有效地显示了名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又避免了优质资源的浪费?“观课议课”活动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带来了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作为“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如何应对挑战,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一次教研员的“下水课”为“靶”,旨在引导教师将关注点从教学设计能力转向教学实现能力.从设想转向现场;探索并思考新型的学科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价值及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