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在语法属性上,"受"字结构不能单独做谓语,不能带时态成分"着"、"了"、"过,"不能重叠,属于介词结构,"受"是介词。"受"字结构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一、"受"字结构表达的是已知信息和次要语义,因而发生了信息和语义地位的偏移;二、"受"字结构在时态上是无标记的,因而导致时间信息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最近,以"微"字作语素的词语越来越多,比如:微声、微摇、微观史、微型课程等,这些以"微"字开头的词语所构成的"微"字结构体系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形式上,它可以分为"微"字结构、"微观"结构以及"微型"结构;二是在语义上,它主要表达的是微小义、整体义及角度义;三是在认知上,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范畴性、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同传统小说相比较,台湾现代派小说在小说结构艺术方面进行了革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结构模式:"心理情绪--人物"结构模式、"整体象征"结构模式、"时空交错"结构模式.这些小说结构方面的革新是对小说艺术形式意味的强化.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数学结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结构学习的参与度,提升学生数学结构学习的品质。在结构教学中,认知块是基础,问题链是线索,关节点是关键,而思维场则是载体。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衔接点"、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生长点"、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困惑点"、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关节点",去解读"认知块"、构建"问题链"、创设"思维场"、创造"生成器"。通过"结构教学",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有效迁移,进而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谓词性结构"怒V"具有较强的类推性。"怒V"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谓词性结构"怒V",其语义结构为"‘怒’表V的方式";一类是非常规谓词性结构"怒V",其语义结构为"‘怒’表V的程度"。两种结构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关系,二者存在一定的交叠。两种结构的历史来源不同,常规谓词性结构"怒V"是在连动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非常规谓词性结构"怒V"是在"怒生、怒放"的基础上由"怒"用法的扩展而来。在共时用法上,两种结构规则限制不同,相较而言,常规结构对动词的音节、语义要求较高,其一般适用于书面语体;而非常规结构对动词的音节、语义要求较低,其适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两种语体。此外,两种结构中"怒"都发生了语法化,但是非常规结构中"怒"的语法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21,(5):52-58
在古代汉语的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存在以"为V"和"为N所V"两个结构为核心的"为"字式结构。其中,以"为V"为核心的结构应该归属于古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指称句,并非真正的被动结构;而以"为N所V"为核心的结构则是真正的被动结构。指称结构向被动结构的转变主要受到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渔的"结构"理论是其理论的重点之一,提出"结构第一"。其中"立主脑"在结构中占据中心地位,显示了中国古典戏剧重视叙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做到"密针线"、"减头绪"。在结构内容的虚实问题上,要"实则实到底","虚则虚到底"。  相似文献   

8.
召唤结构概念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美学意义,它改变了读者、接受者在审美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召唤结构进入实践领域促发了阅读教学在文本观、解读观、教学观上的重大转向。召唤结构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生成了三重"隐喻":"底片""图例"与"痕迹"。三重"隐喻"反映了召唤结构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变异和具体化的过程,也揭示了文学理论进入文学作品教学实践后可能遭遇隐性的"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9.
"好"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前构成"好+VP"结构.读上声的"好"在"好+VP"结构中表达"便于、宜于" "可以、值得"和"容易"等意义.读去声的"好"在"好+VP"结构中可以表达"某种情况容易发生"(VP受"好"的修饰),也可以表达"喜欢"(VP是"好"的宾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同样的"好+VP"结构形式有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描写了《三朝北盟会编》中结构助词"底、的、地"的使用情况。"底"和"的"主要用在体词性结构中,"地"主要用在谓词性结构中,后者与前两者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分开的,但同时也有混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云南石屏方言的"嚜"是重要的话题标记。"嚜"后置于名词性、谓词性成分后,部分介词短语以及小句后。"嚜"还出现在石屏方言特殊的话题结构中,比如同一性话题结构、受事话题结构和差比句话题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V来V去"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结构.由于进入该结构中的动词性质的不同,使得该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V来V去"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关于"V+个+N"结构中"个"不表示任何实际量的情况,以往的研究只偏重于对它进行描写,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清楚地理解交际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结构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这种结构.从语义方面考察"V+个+N"结构,分析"V+个+N"结构在不同语境下的派生意义,归纳出结构的基本语义功能是"减势",减势是该结构的"体",而"表示事件微小""表示随便""表示不在乎、无所谓""表示经常做的事情"等都是"用",是结构的减势作用在不同语境下派生出来的意义.明确了"V+个+N"结构的语义功能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单元类结构"教学是以"类结构"的方式推进单元教学。从"单元类结构"教学理论之应然出发,分析教师在单元类结构教学实践中的现存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整体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内部存在割裂、缺乏适切的学情分析、缺乏方法内化过程、目标着眼于单篇文本等。为了弥合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裂隙,让"单元类结构"教学发挥实效,教师应基于整体视野进行文本预设、形成系列化的学情分析、以教结构用结构融通教学过程、聚焦具象方法的生成、围绕育人价值设计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中的"分"与"合"是曲式结构的组合原则,在长度短小、结构连接紧密的作品中,"分"与"合"的原则常给同一首作品带来划分不一的现象。以贝多芬第28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结构分析为例,探讨奏鸣曲式中的"分"与"合"。  相似文献   

16.
论汉语中的"SL+A"和"A+SL"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同时进入"SL+A(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形容词)"和"A+SL(形容词+表度量衡的数量短语)"结构的形容词有"重、高、长、宽、深、厚、粗"7个."SL+A"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补语、宾语、主语;"A+SL"结构在句中作定语、谓语、主语.两种结构可以相互转换,但"SL+A"比"A+SL"的使用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7.
"集、融"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且重要的句式。"集"、"融"结构句式多样,通常以"集X于一身"、"融X为一体"为典型,且两者在表达、句法上均有细微差异,所以在对外汉语高阶教学中留学生会出现错误。因此,要重视"集"、"融"结构在外国学习者汉语学习高级阶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赵小和 《新高考》2010,(1):19-20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近几年高考大阅读的考查重点,其中现代文大阅读对"结构"的考查尤其情有独钟,2009年就有天津卷、江苏卷、北京卷、湖北卷、湖南卷、辽宁卷在设问中直接用了"结构"一词。还有许多省市高考题虽然没有直接涉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忠义直言》中"V得X"的结构进行分析,将"V得X"结构根据"得"的性质划分为"V得O"(即"得"为补语)以及"V得C"(即"得"为结构助词)两大类。"V得O"结构中,"得"前出现了两类动词,即表"取得"义的动词以及表"非取得"义的动词,通过分析描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考察此结构的特点以及"得"在结构中的语法化程度。"V得C"结构中出现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状态补语以及程度补语结构。其中状态补语结构出现的用例最多,未出现可能补语结构。本文将《忠义直言》中"V得X"结构的上述特点与《水浒传》中的同类结构进行比对,发现本书的"V得X"结构在可能补语的否定式以及状态补语后带宾语的发展中体现出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互动的表层结构是"信息互动",师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通信息,它是到达教学互动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前提和载体,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点。教学过程中"互动"具有多层结构,可以将其分为表层结构("信息互动")、中层结构("思维互动")、深层结构("情感互动")。准确把握教学互动的多层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