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于敏,1926年生。历任二机部九院理论部副主任、九所副所长、所长、九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上世纪60年代起,他投身于我国核武器事业,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在氢弹、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等突破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核武器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2.
人物     
于敏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不仅是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方面屡有突破。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  相似文献   

3.
姜德明,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盐城农业学校)作物栽培专业1978届毕业生,全国"农技铁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三农模范人物"、"感动江苏人物"、省十大杰出科普人物,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江苏省射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1997年5月中组部、中宣  相似文献   

4.
朱光亚 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北宜昌。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朱光亚曾是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教授,后任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核武器研究所(院)副所(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第四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至十四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13,(1):16-16
王小谟 男,1938年11月出生于上海金山,中共党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时事看板     
1·大飞机预研投入已达上亿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在"两会"中透露,我国大飞机的预研已经启动,目前有上亿元的经费投入到预研中,整个大飞机的预期研发投入在300亿元到500亿元之间,预计10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老于琐事     
"关于老于啊,说起来是没完没了的。"我国著名核物理专家、于敏的老同事郑绍唐如是说。"老于"是于敏的老上司、老同事、老下属对他的称呼。专心致志、公而忘私、虚怀若谷……是人们对他的形容。除此之外,记者特撷取几件老于的琐事,希望能够让读者对他有更全面立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日,"祥云工程"年终交流会暨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年终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姜贵平、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委员阎冠和、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姜广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产业处处  相似文献   

9.
搞物理的都知道,原子弹搞出来以后再搞氢弹,有一个关键的难题不解决不行,中国有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于敏,想出了窍门解决了这个难题。——杨振宁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图1)。于敏也是此次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正>寒门之子发奋苦读业精于勤学有所成于敏1926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现归属天津市)一户普通人家,父亲是一位小职员,全家靠父亲的微薄收入度日。于敏自幼聪慧,深受父母喜爱,到了上学的年龄,尽管家庭生比较贫寒,父母还是想法设法筹钱将他送进了学校,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于敏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自上学开始学习非常用功,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于敏读书的少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年少的于敏心中常常感到透骨的疼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用知识救国,绝不能让  相似文献   

12.
国内     
<正>我国首次颁发"杰出工程师奖章"近日,我国首次颁发"杰出工程师奖章"。全国工程技术界30位工程师获杰出工程师奖,68位工程师获杰出工程师鼓励奖。颁奖大会上,首届杰出工程师奖获奖代表、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陆军倡议"践行中国工程师精神"。"杰出工程师奖"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于2011年批准设立,是目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介绍:陈颙: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国家地震局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位。  相似文献   

14.
<正>于敏常常对身边的人说:"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少不了我,我缺不了你。必须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凭借科学救国,他带头揭开氢弹原理奥秘。那时的种种不为人知,现在也未必全都解密。如果不是荣膺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的"氢弹之父"的于敏也不会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无独有偶,随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全体掌声的响起,也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师》2012,(6):4-4
本刊讯(杜小伟)2012年2月13日,2011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年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宣布了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获奖名单。杜占元副部长和科技委正、副主任为华中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相似文献   

16.
<正>绝密28年的名字2015年1月,一个曾绝密28年的名字,因为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被更多人熟知,他叫于敏。于敏,1926年生,这位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出的"氢弹之父",在1961年1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为了氢弹研究工作需要,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将个人交给国家,把生命交给事业,封闭的科研生活,让他早就淡忘了自己的名字。"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于敏曾经说过,"能把微薄的力量融人祖国的强盛之中,人生足矣。"  相似文献   

17.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明嘉靖年间倭寇大肆劫掠浙江等沿海地区。戚继光整顿台州卫所,修城造船,招义乌兵,创鸳鸯阵,著《纪效新书》,练精锐之师。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史称台州大捷,平定浙江倭患。  相似文献   

18.
周襄楠 《神州学人》2006,(11):24-25
陈晔光:1996年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助理教授,现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秘书长及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成果已被同行广泛引用。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2006年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俱佳,在古典艺术长廊中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他的豪放,"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是他的旷达。米芾借作画对苏轼评价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如其胸  相似文献   

20.
<正>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