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功的境界     
孔庆东 《武当》2010,(4):1-1
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大众文学之一。金庸武侠中的武打,带给我们的想像是空前的。之所以他的小说这么有魅力,在“武”这个方面,超越了前人。  相似文献   

2.
春节过后,首次由大陆导演执导的金庸 武侠巨片——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将与 观众见面。人们都知道金庸是武侠小说巨匠,但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一个超级棋迷。 金庸先生的小说,在华人中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金庸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写武侠小说却却不懂武术;家财万贯却自甘平淡恬静的生活。金庸可算是一个超级棋迷,围棋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人们常常从他的武侠小说中看到围棋,围棋不仅是他的兴趣所在,更是他精神和情感寄托。在一方小小的棋枰中,金庸体味着东方文化的神奇与玄妙,滋生出无数的激情和灵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3.
少年不知愁滋味金庸和古龙小说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金庸笔下的英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经历过各种错误和曲折,再加上一些神奇经历后方成大器;而古龙笔下的英雄们,则是从开始就已经无敌,到最后仍然无敌,忽略了其成为无敌的过程。这大概也是相比于古龙,金庸小说拥有更多更稳定读者群的原因之一——人们更愿意领略更加真实的人物塑造过程,毕竟所有优秀的人,其优秀都并非一蹴而就。Deadman与霹雳火就都是曾经少不经事,后来修威正果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清雨禅林——是龙霖6段在许多围棋网站的网名。笔者从未阅读过武侠小说,以为这个名字和金庸小说有牵连,然而问及龙霖本人时却被否认。再追问其含义,但他笑而不答。  相似文献   

5.
从1955年起,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开始了新武侠小说的创作,先后有16部长篇和两部中篇问世。如今,他的武侠小说已全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脍炙人口的《射雕英雄传》曾3次拍摄,由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表现手法,对作品作了不同的诠释,在海内外传播之广,甚至超过经典名著《红楼梦》。查先生笑言,将他的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当然是好事,但也有欠缺,因为一些影视片对原作有较大的改动乃至歪曲。“不过也好,观众觉得不过瘾了,会去找原版小说,以求精确,这样有助于作品的推广”。对电影市场颇有研究的查先生对于长期以来香港电影市场似…  相似文献   

6.
余男 《健身科学》2014,(4):20-21
熟悉金庸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这个爱好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的成长环境相关:他的家乡海宁便是围棋之乡,清代围棋四大家中就有两位(范西屏、施襄夏)出自海宁。金庸有一次回忆称他小时候江浙一带的围棋之风很盛,“每一家比较大的茶馆里都有人在下棋。中学和大学的学生宿舍中,也经常有一堆堆的人在围着看棋”。金庸的祖父也极爱下棋,当时家中有一个小亭子,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虽为通俗文学中的武侠小说,但超越其刀光剑影,掩埋血雨腥风,金庸笔下的小说中有着不寻常的人性光芒,也不失为姣好的生命教育手段,一显武侠小说的教育功效.文章以辩证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金庸武侠小说中包含的生命教育价值观予以解剖,使金庸武侠小说在教育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也为武侠小说的发展重开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中说:“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而我这篇文章恰恰要专门讨论金庸笔下的武功和武器。  相似文献   

9.
死亡是现代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题材之一。郁达夫对死亡题材具有异乎建党的偏爱:他的小说有近三分一的作品涉笔死亡。他的这些写死亡的伤口在学史上独放异彩,有着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偏爱死亡题材的原因是:首先来自独特的生命体验;其次是中国古典学降外国感伤小说的影响;最后,追求忧郁,感伤,注重悲剧效果的审美情趣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绥滨 《精武》2008,(1):8-9
金庸先生没到过四川,也没到过青城山。在很多年前,他就写出了个青城派。“名山有名派”,而在他书里面的青城派呢,却是个负面的门派,就在我看他的小说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就成了青城派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11.
蔡飚 《篮球》1999,(10)
常规赛结束了,“要拿总冠军”的火箭队显然没有十足的冠军相。36岁的巴克利在拼老命,可他的蓝牙套却帮不上他的忙──让我们先来温习一下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张无忌很“花心”,尽管他娘临死对警告他“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可他仍处处留情,对谁...  相似文献   

12.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描写过凌波微步这项奇特的武功,主要是依靠诡异的步伐来躲避敌人的进攻。魔兽的世界中也有凌波微步。在魔兽的战斗中,尤其是后期的大混战中,阵型的保持最最重要的环节。其中控制好本方一些特殊单位尤其是英雄的走位是很有技巧性的,高手总能在比赛中上演凌波微步似的精妙走位。我们在本期名人堂栏目中采访了“鬼王”Lucifer,恰巧漫画战报也是他的精彩表演。其中,他对于大部队的操作、对于阵型的控制是他获得胜利的关键。下面就让我们以图例来学习一下Lucifer对于阵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于志学,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他的名字顾名思意,是立志刻苦学习创新;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他艰苦治学,潜心学画,终于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我和于志学是四十多年的老朋友,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他是黑龙江画报社的美术编辑,我是黑龙江日报社的美术编辑,我们都对黑土地有很深的感情。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于志学是冰雪山水画的始祖,不少人以为他只对冰雪画情有独钟,殊不知于志学是一位精力十分旺盛的全才艺术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的专职是连环画编辑,不仅画得一手好连环画,他还设计、绘画电影动画片,写小说,写电影剧本。他才华横溢,又十分执着,很令…  相似文献   

14.
杨过与李娜     
金庸小说男主角逐渐变化发展的过程,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从集体主义的英雄逐渐转变为个人主义的英雄。早期小说里的男主角.比如《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碧血剑》里的袁承志、《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的胡斐,都是集体主义道德的模范,陈家洛舍小家为大家,把所爱的女子让给了乾隆皇帝;袁承志喜欢阿九而终不负青青,胡斐就更不用说了,金庸夫子自道"写《飞狐外传》就是为了塑造一位大侠"。  相似文献   

15.
书接上回,吃罢晚饭,回到房间,栓儿叹息说:"可惜可惜,少爷的棋明明比他高,为什么有银子不赚?倒推三阻四的."云鹏笑道:"你懂个屁!他越急,我就越不急,抻他!让他心火越烧越旺,压都压不住才好.下棋最忌心浮气躁,越想赢,越赢不到.越赢不到呢,就越着急.棋上本有八分功,一气一急,起码打个对折.明天你就瞧好吧." 栓儿正要开言,却听一个年轻女子娇叱道:"走遍天下哪有你这样的丈夫?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抛下父母妻子,一个人出来花天酒地,贪玩赌棋,叫我找得好苦!"  相似文献   

16.
《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它在一个陈旧的小说类型中,推陈出新。用曲折的江湖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的环境气氛吸引读者,娱乐大众;并在其中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社会、人类命运的思考,“启蒙”大众。是一部真正“民族作风、民族气派”而又“呐喊”“启蒙”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冬天,在室内侃侃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最近本栏主持人与当代影视大明星张丰毅在他北京的寓所围绕武打动作片等问题作了专访。 问:您是影视大明星,也拍过不少武打片,请问您对中国的武打影片有何看法? 答:国内的武侠小说,如金庸的古龙的和其它一些作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武道之悟     
中华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千百年历史文化的交融与积淀,形成了今天特有的中华武术之道。在现代社会,武术文化、武术之道更多的是以小说、影视作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比如金庸和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金庸的小说大气恢弘,为我们展现的是武术文化中侠者为天下先的侠者之道。古龙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那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影响遍及海外,他笔下的武功描写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如:"百花错拳"、"唐诗剑法"、"乾坤大挪移"等等,早已深入人心。他笔下的武功描写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是多重人生境界的体现。从"有剑"到"无剑",从"有招"到"无招",金庸正是借武功最高境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曾有这样的一句表白:“我的小说是写给三十岁以后的人看的。”由此可见,他的文章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事实上,他的小说,几乎每一句话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每一个词里都包含着一种深情,当然,景物描写的段落也不例外,下面就大家所熟悉《呐喊》和《彷徨》中的几篇作品,试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