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女性写作的“三突出”特征:文本叙事在所有故事人物中突出女性人物,在女性人物中突出主人公,在主人公身上突出作家自身的经验和趣味。“三突出”导致女性写作的重复雷同,表现为另类人物的模式化、叙述声音的单一化。这些特征强化了作家个人的特权而与女性主义宗旨相悖离。  相似文献   

2.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诚实敬业的鞋匠格斯拉宁愿饿死也不降低靴子质量的故事,表现了底层劳动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国作家杨绛则通过《老王》讲述了自己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故事,同样展现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善良淳朴的人格。通过《品质》与《老王》的比较研习,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物”、“思想”在不同体裁的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感悟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美国密西根大学林顺夫教授曾撷取“透过梦之窗口”这一精巧比喻诠释了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文学梦”。从《庄子》到晏几道、苏轼、吴文英的词再到《红楼梦》,他的研究指出这些“文学梦”并非仅仅以实际的梦境经验为基础,而是将作家特殊的哲学思考付之于特定语境的再度创造。“文学梦”既包括“我思故我梦”的层次,也包括“我思。我梦”的内容。“梦之窗口”既是一种特殊的观物方式,又创造出一种新现实。  相似文献   

4.
乡土作家吴组缃在其经典小说<黄昏>中以舞台形式呈现了一暮暮萧条、穷困、悲惨的农民生活戏.场景设置独特,始终聚焦于庭院这个舞台;人物设置精彩,具有层次性.如此,扩大了文本的表现范围,增强了故事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使文本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先锋小说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冒险或革命,先锋小说家的创作是进行自觉的文本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他们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将人物的深度内涵取消,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符号而存在;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使叙事结构零散化。因此,叙事的虚构化、人物的符号化、结构的空缺化方面表现出新的叙事观念,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先锋小说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创作实验。  相似文献   

6.
文本内容:本文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是作家高晓声为其《七九小说集》写的前言,也可看作一篇现代寓言。作家将五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安排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让各色人等上演了一出人生活剧。通过作家摆渡,表达了一个有良心的作家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摆渡”与“彼岸”,由此带上了哲学意味,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日“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与川端康成文本的解读,聚焦文本中的男性形象,以平行比较的手法比较了两位作家笔下塑造的不同特质的人物的相通处及其差异性,力求予以新的阐释.以此揭示作家的不同精神个性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作为拉美裔作家,朱诺·迪亚斯(Junot Díaz)在当今美国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其最新短篇小说集《你就这样失去了她》由九个短故事镶嵌而成,共同呈现了尤尼奥情感发展的轨迹。通过选取三个以“你”叙述的文本,《艾尔玛》《萝拉小姐》和《偷情者的真爱指南》,结合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和叙事时间,分析叙事层次和叙事者“你”的所指,能够有效剖析其叙事策略的特征及意义。“你”主导的叙事形式产生故事人物与叙事人物交流的效果,即人物的自白。叙事者在自白中实现对真实自我的反思,认识到盲目追求男子气概的破坏性后果,深化了尤尼奥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9.
论叙述性人物的类型及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不仅在叙述中生成,是故事讲述人“讲述”的对象,同时还具有为叙述服务的功能,是在讲故事活动中发挥多种作用的“叙述参与者”。本文即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具有帮助真正的作者讲述故事等功能性作用、充当故事讲述者的叙述性人物进行论述,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新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恶梦枕头》这个"故事"。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1.
"意识流"是京派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对西方"意识流"的接受与运用体现了京派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之间的紧密关系,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通过大量非理性、非逻辑的内心独白,比较成功地写出了人物的潜意识;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对空间场景进行了无序而大幅度地调度与切换,有效地运用了"意识流"的主要技巧——时空蒙太奇。两部小说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共同代表了京派意识流小说的成就。朱光潜"静穆"观念中对直觉、顿悟等文艺心理因素的强调,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中对转瞬即逝的感觉、感官综合的重视,彰显了京派文艺审美观念与西方"意识流"理论的相通性,并推动了"意识流"在中国文坛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黄斐 《嘉应学院学报》2014,32(10):73-77
林徽因作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与文学家,所出之译文寥寥无几。近来,因辽教版林徽因所译《夜莺与玫瑰》为伪书一事令其翻译之作备受关注。然而,译者所译作品深受对策论的影响,其标准不同而所译策略自然各异。林徽因所推崇"诚实"之准绳,为区别辽教版与四川出版社的两译提供了较为可靠之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健吾先生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有特色的文学批评家,其批评风格卓异,富于才情。时至今日,他的文学批评仍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针对他的文学批评观点,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指出作者在文学批评观上与李健吾先生有异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十诫”本来是上帝通过先知摩西之口传达的人类必须遵守的十条诫命,波兰著名导演斯基洛夫斯基的电影和剧本《十诫》讲述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十个小故事。在这十个故事里,斯基洛夫斯基为故事里的人物设置了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考验上帝消逝之后的脆弱人性,表达了作者无比的悲悯情怀和对人性的关怀与信赖,对此,刘小枫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作了深入的解读和认同。但他把《十诫.第十诫》理解为一个嘲讽人性的幽默故事,这是一个误读。《第十诫》和其它九个故事并无二致,并非冷嘲和幽默,依然是一个对人性关怀和信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李健吾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现代剧作家 ,他的话剧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与表现艺术。运用尼采的戏剧理论、观点 ,深入考察李健吾的悲剧和喜剧人物所蕴涵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及其融合的不同形态 ,探讨李健吾剧作中酒神精神和日神梦幻赖以生成、发展的文化渊源 ,力求开拓李健吾戏剧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明末白话短篇小说在创作过程中,讲究构思的精巧与整体的和谐之美。《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该作品不但具有规范完整的基本模式,而且在文本创作过程中很注重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人物活动场景之间关系的处理,巧妙地运用了以虚代实、虚实相间的创作手法,真正体现了和谐的建构之美。  相似文献   

18.
胡迪故事是一支在民间有巨大影响的故事,本分小说和说唱两个系列探讨胡迪骂阎入冥故事的发展历程与其价值意义。通过揭示小说的不同本差异,阐释说唱中的民俗信息,分析故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体现不同时代人们的政治意识,化审美,宗教态度,民间信仰的变化,胡迪故事在因果报应的框架下,蕴涵了强烈的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19.
短篇小说因容量小,篇幅短,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较难取胜。因此,优秀的短篇小说往往从选材角度和叙述角度上出奇制胜,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短篇小说的一些实例,探讨短篇小说作家们如何在选材角度和叙述角度上不断创新探索,以及不同的选材角度和叙述角度所产生的不同魅力。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旨在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的生存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一特写式的全面介绍。文笔优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回肠荡气。然而,稍加琢磨,便会疑窦丛生。嗣前林黛玉真的从未去过外祖母家吗?贾府的主子她真是一个都不认识吗?这当然是有悖事体情理之事。究其原因:既非作者的疏漏,更不能以败笔论,而是宏著梦幻性特征的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