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蕾蕾 《文教资料》2010,(16):11-13
在19世纪的20至50年代的俄国文坛和20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曾出现过一批独特的"多余人"形象。本文以罗亭和曾文清为例,通过对他们的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相似的社会历史背景,独特的民族性格,以及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相似或相异的烙印,以及它是如何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并探究他们对当下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奎贞 《留学生》2010,(5):36-37
20世纪20年代初,朱德曾留学德国,在那里留下了革命足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笔者曾先后两次担任中国驻德国波恩《经济日报》记者,20多年前曾专门寻访过朱德留学德国哥廷根市的住所.并在国内首先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小班教学实验从上海开始,而后逐渐推广至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小班教学实验十分成功。不过,笔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曾率先在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主持开展过小班教学的实  相似文献   

4.
"五四"是一个呼唤"人"的时代,胡适、鲁迅、陈独秀、周作人、梁实秋等在文学创作中都曾旗帜鲜明地举起人道主义大旗。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贯彻"双百"方针的活跃背景下,文学中的人性、人情、人道主义思潮崭露头角,但不久就受到猛烈的批评。20世纪70~80年代,文艺界再次提及"十七年文学"期间曾讨论过的"共鸣说"、"真实说"和"价值说"等,从不同角度为文学表现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立论。20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文化精神的冲突和都市消费文化的兴起,理论界开展了"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曾有过明显的译介,并在中国现代文坛掀起了一股模仿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浪潮。形成的原因有三:文化环境的影响,时代环境的影响,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和鲁迅,这两位20世纪中国的伟人,在30年代曾有过一段共同战斗的经历,在共同的战斗中,他们结下了珍贵的友谊.1936年,在鲁迅重病期间,宋庆龄曾致信慰问,其中有一封信的手迹,至今保存,今天读来仍感人至深.信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东军阀陈济棠在20世纪20年代末曾建立过半独立政权,与中央国民政府分庭抗衡长达数年。1934年,中央红军在长征前曾利用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与陈济棠进行过秘密谈判与合作。最终,陈济棠避免了与红军武力冲突,保存了自身的军事实力;红军得到陈济棠“让道”,较顺利地走出了长征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     
齐齐 《孩子天地》2013,(5):28-29
1961乔治·迪沃尔和乔瑟夫·恩格尔伯格很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着迷于制造接近人类的机器。直到20世纪,人们还只是停留在制作益智玩具的阶段。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工程师们开始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想  相似文献   

9.
齐萌 《教学月刊》2006,(8):26-27
据说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可谓源远流长。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什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为什么要引入  相似文献   

10.
猫鼬幽灵     
李曼 《海外英语》2014,(10):4-5
你见过幽灵喝?你在夜里听到过奇怪的声音吗?20世纪30年代时最大的新闻故事是关于位于英国马恩岛的一个鬼屋。这个幽灵非常特别。猫鼬幽灵(P4)20世纪30年代影响最大的鬼屋故事 奇怪的声音 一切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马恩岛。那时候.欧文先生和夫人与他们13岁的女儿伏伊瑞住在一间农舍里。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翟利岳老师,我们都尊称他为"智慧翟校"。因为他积淀深厚,博闻强记,充满才情。我认为,他最大的智慧,在于"坚守中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凡事,最怕遇到认真、执着的人。他热爱课堂,30余年来,矢志不渝地坚守在小学语文课堂里,"领跑"江阴市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推动区域课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被评为无锡市"小学语文第一批学科教学带头人",曾获江苏省、无锡市赛课一等奖,曾在江阴市级以上研讨活  相似文献   

12.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创新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视角;20世纪70年代的政治视角;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组织文化视角。总体而言,技术视角将重心放在创新的采纳上,政治视角批判性地分析了创新过程中的权力关系,组织文化视角则探究了学校文化和行为模式对于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现代主义本是西方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产生和盛行的文学思潮。在本世纪20、30年代,它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应当说,它已经不算什么新潮了。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前期,却成了中国文坛上的一股新潮,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学中最令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潮涨潮落,许多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思考。新时期文学中出现现代主义思潮,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正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一样,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也是不可能在封闭的与世隔  相似文献   

15.
从乡村进入城市的70后诗人,在求学时期曾深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诗的影响而走上诗歌道路.他们凝视着现代大都市正在频繁上演的悲喜剧,与他们背负的乡镇历史和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性纠缠搏斗.然而,他们的诗却频繁地展现他们作为进城者的失败与虚无,以及凋敝的乡村已无法返回的悲伤与惆怅.他们在书写自身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感受到的精神危...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60年代生人被称为"老帮菜",70年代生人被冠之以一堆头衔,80年代生人被称为"独一代",如今90后也一步步走上了历史舞台。白岩松说过:"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易的。"另一方面,每一代人的青春又是相似的,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曾  相似文献   

17.
暗示外语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于80年代也曾进行过相关的教学试验.暗示法在西方广为人知,但在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拟分析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论述其对教学条件的主要要求,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暗示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适应性问题,取其可取之处,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暗示外语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于80年代也曾进行过相关的教学试验.暗示法在西方广为人知,但在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本文拟分析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论述其对教学条件的主要要求,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暗示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适应性问题,取其可取之处,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意象派诗歌,曾先后几次反弹回中国,对中国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无论是在新诗的开拓胡适、象征派代表李金发和现代派代表戴望舒、卞之琳的作品中,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诗人和80年代的朦胧诗人的作品中,无不隐约地闪现着意象派的影子,同时,自20世纪初,许多诗人开始译介意象派。自80年代起,我国学还就中国诗歌与意象派的相互影响,借鉴以及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造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创造力培养的问题,许多地区也开展过不同层次的“创造教育”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科创造力培养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较大,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