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综合型理科课程师资,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师院校应加快建设综合理科教育专业,改革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本文按课程模块结构、课程性质结构和课程比例结构的改革理念,构建了以必修课、限选修课和任选修课形式设置的普通文化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组成的五模块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在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等三方面存在不足,应从强化课程服务、完善课程质量监控、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改进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专业选修课是在新时期课程体系改革中,为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满足学生兴趣而开设的课程。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专业选修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对专业选修课的认识态度,教务管理部门把好开课关、专业学科队伍把好内容关、授课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把好课程宣传关的专业选修课教学对策,及完善选课管理系统、完善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成绩管理系统的专业选修课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公共选修课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综合型科学课程师资,高师院校应加快建设科学教育专业,构建综合的课程体系。在传统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按加强基础、学科并重、拓宽知识和整体优化的理念,构建了以必修课、限选修课和任选修课形式设置的普通文化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组成的五模块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公共选修课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以学生成长需求和将来就业为导向,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生选课指导,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教学质量监督,提高评估水平,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功能,以确保公共选修课程的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开设选修课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设选修课可以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针对高职院校机电类各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进行分析与探讨,构建与完善选修课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高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高校公共选修课开设情况,分析了高校公共选修课目前在课程结构、教师和学生思想认识、教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选修课课程体系、规范管理制度、支持选修课教材建设等方面一系列具体而有益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琼  王珺 《教育探索》2021,(11):25-29
为了变革育人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地积极开展课程改革,调整课程体系设计,但课程体系改革仍存在诸多弊端:课程单调,无法满足高中生自主选择性;选修课缺失,抑制高中生专项发展;课程难度固定,不适应高中生个体差异;缺少选课指导,学生选课具有随意性.为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改革,学校应丰富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加大选修课的开发,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设计不同难度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落实选课指导政策,引导学生科学选课.  相似文献   

10.
许琼  王珺 《教育探索》2021,(11):25-29
为了变革育人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地积极开展课程改革,调整课程体系设计,但课程体系改革仍存在诸多弊端:课程单调,无法满足高中生自主选择性;选修课缺失,抑制高中生专项发展;课程难度固定,不适应高中生个体差异;缺少选课指导,学生选课具有随意性.为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改革,学校应丰富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加大选修课的开发,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设计不同难度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落实选课指导政策,引导学生科学选课.  相似文献   

11.
新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把“沟通与交往”列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但在对招收聋学生的50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沟通与交往”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中发现:58.3%的特殊学校还未开设该课程;已经开设了“沟通与交往”课程的特殊学校里,存在着课程开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尽快出台课程指导文件,规范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特殊教育学校也需要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所以专业技能课程的开发应着眼于实施有效教学的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技能水平,以适应企业对学生职业或职业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要。课程设计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财务会计课程的设计必须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社会、企业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3.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大学实施了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OUC-SRDP),希望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在地学领域,由于其创新周期长且见效慢,使得地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选题时难度相对较大.笔者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地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选题应该以课程体系为依托,加强他们的专业课程训练.通过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现,使学生学会发现课程中的科学问题,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夯实专业理论基础,训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针对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有效教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学生需掌握技能的研讨、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教学的方式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信息化的应用、教材的开发、网络精品课的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实践与研究,探讨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培养了机电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带动了专业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在方法上应注意了解受众群体特点,按需讲授;适当运用案例教学,增强教学实效;加强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以有效地应对法律基础部分教学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型综合大学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准职业化的城市型应用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建立“以基础课为核心,方向课为特色,必修课、选修课与任选课有机结合,社会实践、工作实训相互促进”的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增加课外实践实训的内容,设立导师制和辅导员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教师的运用感受来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  相似文献   

17.
刘杨  杜虹 《高教论坛》2011,(4):52-53,79
生命科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理科基础课程,是学生宽口径专业基础培养的重要环节,作为培养可适应性人才为主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其生物技术专业的生命科学课程应融入可适应性人才培养理念,实施课程理论讲授与应用实践密切结合的讲座化教学形式,加强工程化的意识培养,围绕社会实际所需要的核心应用能力改革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师"政治课教学论"(简称"教学论")课程在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是"教学论"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征。高师"教学论"教学中,通过构建技能训练框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分项累加记载成绩三个环节,可以形成师生间职业技能训练的互动机制,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它的出发点也是培养人格完整的人,进行"成人"的教育。"基础"课教学实施对话策略,以对话为中介,通过构建师生之间的对话情境,尊重对话主体的话语权平等,在对话过程中促进高校师生形成融洽的合作关系,培育大学生的完整人格,达到优化教学效果。以培育大学生公益意识为例论证高校"基础"课堂如何实施对话策略,以期给高校"基础"课教学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last 10 years far-reaching chang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England and Wales. In particular, the curriculum in state schools has been prescribe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 National Curriculum. Associated with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s an assessment system involving teachers undertaking the on-going assessment of pupils, as well as externally set national tests, the results of which are published. These changes have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training needs of in-service teachers and o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raining courses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The assessment system linked to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s extremely complex. There are huge demands on the time available for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This means that teacher educators struggle to find valid ways to train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assessment practices that will enhance students' teaching and the learning achieved by their pupils.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attempts of one group of course tutors to develop a means of achieving this go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