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魏六朝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阶段,而魏晋六朝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集主要有明代张溥编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近人丁福保编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主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这一时期诗歌的历代选本也不下百部,仅笔者所寓目的今人选本就达十余种。然因种种原故,诸选本虽各有千秋,但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近读到沈文凡教授主编的《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2.
选本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文本形态。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专业选本日渐增多。从上世纪初到现在,中国图书馆学也产生了若干经典选本,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种。这些选本虽各有得失,而它们的目标却都是"示来者以轨则"。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3.
《桐下听然》一书是由活动于明末清初的苏州文人“季美”所编纂的文言小说集,共二十二卷367则故事。目前上海图书馆藏有足本,国家图书馆藏五卷残本。该书编纂主旨是希望通过记录个人的志怪见闻,以及相关的报应故事来警醒人心。由于其出发点近似六朝志怪,因此书中诸篇在故事发生地点、时间上大多有较详细的记录。同时该书在明末清初出现不少选本以及引录本,其中尤其以《集异新抄》保存最为完善,共达248则《桐下听然》故事。佐以引用较多的《坚瓠集》《续太平广记》《识小录》使我们确定了现今所见的《桐下听然》并非初印本。  相似文献   

4.
年选本究竟怎么才能编选出版得更得人心,文学家们和出版人们还得多多用功、深长思之,使不得噱头的。猛可间,文学年选本竞相出版,成了今春图书市场热热闹闹的风景。从版权页上看,最早的2003年11月就印出了,最迟的则在2004年2月,也就三四个月的工夫,各种样式各种名目的选本,密匝匝挤满了书店的货架。有一枝独秀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年度小说选》(本社编,2004年1月第1版)、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文学2003年最新作品排行榜》(《北京文学》杂志社主编,2003年11月第1版)、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  相似文献   

5.
选本与炒本     
书多如海,皓首穷经,也难读了万之一二。于是,自古以来,就有各类选本,选择出类拔萃之篇什,让读者花最少的时间,有最大的收获,诚如鲁迅所说:“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流行,更有作用。……但还在近则由选者的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集外集·选本》) 虽然选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然而,在中国文化史上还是产生过许多世代流传的优秀选本的。孔子的《诗经》,萧统等的《昭明文选》,冯梦龙“三言”,凌蒙初的“二拍”,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等等,所编选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史记菁华录》在众多《史记》选本中影响较大。然是书的编者"苧田氏"的姓氏字号,至今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多因袭成说,或径题姚祖恩,或另造"姚苧田"之名,沿袭至今。姚祖恩一生刻书甚多,然其只是刊刻过《史记菁华录》,并非此书的编著者。  相似文献   

7.
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2000年刚一来到,就读到刚刚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本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书。那不是巧合,而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象征。 中国编辑学研究,实际是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虽然正如本书所说,1949年就有了“中国第一本编辑学著作——《编辑学》应运而生”,但“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报纸编辑学……设专章讲了杂志编辑工作”(第2页)。与我们现在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体所说的编辑学并非一回事,而且到80年代编辑学研究在国内兴起,中间也存在一个断层。中国真正有编辑学研究,只是20世纪最后20年左右的事。然  相似文献   

8.
合作是一种行为,合作社则是基于人们合作行为之上围绕一定目标而形成的组织或经济制度,其最早萌生于18世纪西方市场经济极为活跃、"人的独立性"高度发达和"个人权利"被视为神圣的一些欧美国家和地区。然对中国而言,合作社却是一种"舶来品",20世纪初被作为挽救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危机的一剂良方"移植"而入,并成为政府一项"国策"而被强制推行。其导致的必  相似文献   

9.
《唐百家诗选》刍议——兼论王安石早期唐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是古代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诗选旨趣与诸家迥异,历代评家各有轩轾。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诗坛走向来看,它应是诗文革新与科考取士的产物,同时也揭橥着荆公熙宁前夕经世致用的诗学观。虽然后世贬褒不一,但《唐百家诗选》影响极为深远,宋元时期已有了多家评注本,而其诗选范式则为《三体唐诗》、《唐诗鼓吹》等选本所继承。  相似文献   

10.
出版活动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从科学理论角度研究出版学却只有20多年的历史。尽管德国很早就有专业术语publizitaets Wissenchaft,直译为“出版学”,而其内涵则是报刊学或新闻学,并非当今所指之义。    相似文献   

11.
王京州 《图书馆杂志》2011,(10):91-93,48
及所记钤印,勾稽明代藏书家朱子儋藏书共二十七种,五百馀卷,其藏品覆盖面广,然以书画和别集为最多,对宋本的重视,是朱子儋藏书的又一特色。藏书之外,朱子儋还汲汲于刻书,对于所刻之书,他一方面续加补苴,一方面又抽取英华,看重选本,具有自觉的选家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不少出版社大量出版名家学者的文集、选集,而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选本,也是版本迭见,尤其文学作品的年度选本,为选家和出版社所钟爱,有的冠以“最佳选本”字样,用以炫示质量,吸引读者。随着这股“选本”出版的旋风,也能听到读者对某些、“选本”编选质量的不满,或者是被选作品的作者对编辑出版单位不尊重作者权益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刘义庆(403——444年) 鲁迅写过《选本》一文,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衡量了选本的作用,对于选本的好处和缺点均有正确的说明。文中说道:“至今仍存、影响也最广大者,我以为一部是《世说新语》,一部就是《文选》。”《世说新语》编纂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相似文献   

14.
记得读大学时,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一定要通读作家的全集,切不可以选本代全集,这是做学问的基础。也许天生就不是做学问的料,我却偏爱读精粹的选本而不爱读大部头的全集。好的选本,不仅仅是优秀作品的汇集,往往还融进编选者独特的个性,体现出编选者的水平和“眼识”,传达一些新的见解和观念。读这种选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还可受到种种启迪。刘锡庆教授等主编的《当代艺术散文精选》就属于这一类选本。近几年来,现代、当代散文选本出了许多,其中不乏优秀选本。但像这样借助选本表达某种文学主张的,尚属少见。这是本书的主要特色,也是它倍受读者欢迎和散文界重视的重要原因。“艺术散文”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当代散文界确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走进书肆,在林林总总的各类图书面前,各种“选本”的出版,总会引起读者的青睐。近些年不少出版社大量出版名家学者的文集、选集,而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选本,也是版本迭见,尤其文学作品的年度选本,为选家和出版社所钟爱,有的冠以“最佳选本”字样,用以炫示质量,吸引读者。随着这股“选本”出版的旋风,也能听到读者对某些“选本”编选质量的不满,或者是被选作品的作者对编辑出版单位不尊重作者权益的批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18):37-40
<正>托尼·朱特在其《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里有这样一句话,"带着太多的信心、太少的反思,将20世纪留在身后,大胆地跨入新世纪"。他在这里所指的当然是社会状况,尤其是公众心态,但是如果照之以传播研究,则可以发现即便是在这个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学科内部,同样也是"太少的反思"。众所周知,传播学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自己的学科身份,然而受制于所谓的主流传播研究取向,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研究路径反而越走越窄,以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每个世纪似乎都有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主题。18世纪是工业革命的年代,19世纪是西方列强的炮舰外交横扫殖民地的年代,20世纪核能发现,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人类第一次有了毁灭自身的能力,也第一次有了超越自身而飞向无穷宇宙空间的能力。而我们即将进入的21世纪则将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宋人选编诗歌选本蔚然成风。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能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对宋人所编诗歌选本的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笔者乃广稽文献,力图列出南宋人所编诗歌选本的总目(北宋人所编诗歌选本另撰文研究),并对各选本的卷数、编者、内容编次及著录存佚予以记录考订,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方便。部分诗文合选而以诗为主者放在诗歌选本之列。部分由北宋入南宋或由南宋入元的编者及其诗选也统计在内。  相似文献   

19.
朱正 《中国编辑》2005,(1):73-74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选集。说到选本,我就想起他创造的“碰本”这个名词。他在《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这篇文章里说:“我说的选本是指用心选出来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而言;至于随手检阅而得,只要是著名的人著名的篇。  相似文献   

20.
安华 《出版经济》2000,(4):54-55
因特网—20世纪最重要的字眼 如果说纸皮书的出现是西方出版业的一次重大革命,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则使出版业结束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20世纪末因特网的诞生,又将电子商务和电子出版推向更加广阔深入发展的阶段,致使有些人甚至担心,未来电子出版有可能完全替代平面出版,纸质书时代将结束。当然,这些都是过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