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合理的猜想,没有猜想的数学,也就不会有创新.数学其实就是人们探索事物本质的过程.在探索中,人们会运用一些已有的经验去进行大胆的假设和猜想,当这些猜想被大量的事例证明之后,就形成了概念.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教会学生运用猜想的方式去探索数学规律,让他们在猜想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并为他们的创新提供契机.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相似文献   

2.
贺得芳 《青海教育》2003,(10):72-72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证明等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念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一、模式的界定 初中“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原则,选用创造教育方法.挖掘创造教育思维训练点.指导学生思维训练,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与创造能力:其主旨是引导学生主动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寻求、去探索.在寻求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自主探索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活动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 ,形成主体意识 ,发展创造性思维 ,养成创造性人格。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的活动 ,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让学生猜一猜牛顿说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作不出伟大的发明。”猜想是直觉思维的一种形式 ,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猜想引进课堂 ,并且积极创设猜想情境 ,给学…  相似文献   

5.
鼓励和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大胆的猜想,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和解决的全过程,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大胆的猜想,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它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以及在积累过程中和积累基础上的创造性思考,而教师起到组织、引导、参与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展,在探究中阅读,在阅读中探究,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在一次公开课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把解题过程概括为“审题——探索——表达——回顾”四个环节,明确指出解题回顾是解题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常常只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去读题、审题,如何去探索、寻找解题思路,却常常忽略了解题回顾这个环节,发挥不了解题回顾活动应有的教育功能,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无疑是一种损失.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思维是指思维活动过程中,通过直觉、美感、猜想、类比、想联,推广和揄去洞察事物的本持,揭示其内在规律,探索新的问题,发现新的东西,对事物的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研究和实践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若能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层面去猜想,去发现和探索,经历多元学习过程和体验,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探索意识,从而激发创新思维灵感,这是研究性学习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观认为,任何社会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主体的需要。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活动,教学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关注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开展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做事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猜想,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猜想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不同的时机,创设猜想的情境,让学生去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12.
猜想是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诱发猜想;动手操作,引发猜想;探索新知,验证猜想;设计练习,运用猜想。并在运用猜想时注意提高有数度,使之与验证相结合,用鼓励性评价对待猜想。  相似文献   

13.
猜想,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性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积极验证,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玉兰 《教师》2011,(14):89-89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要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同一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一种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研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从而发现和获得新知识及其应用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它具有现实性、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而数学猜想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因为猜想是运用非逻辑手段进行推理的一种数学想象,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小学阶段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如能充分利用学生非逻辑的猜想手段,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适当的帮助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和现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从小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本人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猜想在学生探究学习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递知识,而应更多地研究如何发掘教材,促进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创新能力的产生机制形成方面,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直觉等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对这些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一、发掘初中数学教材,进行猜想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注意引导学生“在没有定理之前”的猜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定理、公式或例题所省略了的探索过程,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处理应当是先“猜”后“证”。提倡猜想与推测,鼓励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正>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又是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也都是从猜想开始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一、由直观形象(或演示)进行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大  相似文献   

18.
开展研究性、创造性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其关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敢于除旧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知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放,提倡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新、奇、活,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深刻性,培养其创新意识。一、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习新、奇的解题思路。“猜想”是直觉思维的一部分,指没有经过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直觉发现,经常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种猜想,鼓励他们跳跃作答,从而培养…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应是接受、发现,继而创造、探索的过程,我们的课堂也应当是一种让学生探索的课堂。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一种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索欲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促进主体体验的数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学观认为,任何社会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主体的需要.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活动,教学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关注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开展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做事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