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平是人类千万年的向往,但战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不是源于文明的冲突,也不是源于利益的冲突,战争源于不民主的规则体系。专制政权长期未能创造必要的价值,又以极其不公平的方式分配它们,因而除了用武力维持社会的安宁外别无选择。独裁者们习惯于用武力处理国内社会关系,只要形势需要,他们也将在对外政策中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因为没有任何制度或习惯会阻碍他们如此行事。要减少和消除战争,必须从消除不民主的规则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时代 ,战争的根源、战争的主体、战争的规则、战争的特点、战争的形式等等 ,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信息战中 ,美、俄、日、伊和中国台海两岸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信息对抗和局部的信息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全面的信息战必然给全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为了保卫信息和平 ,中国必须抓紧和平时机 ,持续增长国民经济 ,建立自主的信息产业 ,推进民主政治和体制改革 ,大力培养和妥善使用信息人才。  相似文献   

3.
军事占领规则是战争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具有习惯法性质的军事占领规则.以《司马法》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文献,是记录这些规则的主要载体.这些规则的基本精神是保存战败国的政权,禁止劫掠战败国的人民.这些规则在春秋中期以前得到较好的遵守;迨至春秋晚期,则遭到破坏.先秦时期,占领者与被占领者并非独立、平等、资格相同的政治实体,根源于宗法血缘关系的“差序之爱”,是军事占领规则赖以产生的价值依据,占领者对被占领者行使的权利,本质上是家长式的权利.同时,从现实的作战需求来看,春秋中期以前,占领者对被占领者采取宽容的处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战后治理的成本,而在战国时期,攻城略地则比“服而舍人”更能取得直接的效益,因此,占领规则并不仅仅反映人类价值理性的发展方向,它也体现了人类在从战争走向和平的路径选择中的功利计算.  相似文献   

4.
"两性战争"是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然而也是一个被女性主义者所夸大了的命题.这一命题发源并植根于西方文化话语,中国文化的特质决定了两性关系建基于独特的家庭关系之上,总体态势是平等、和谐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女性处于被动和妥协,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也说明中国古典形态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地位的低下,现代形态中两性之间的争战不是根源于人性,而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建构现代形态的两性美学对于最终消除两性战争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贿选行为经常发生;农村财务没有充分公开,给村官暴富打开方便之门;农村党内民主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法律缺位;民主决策机制无法保证;“两委矛盾”源于制度不规范。实现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路径在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律体系;改变村治权力授予方式;建立群众公认的干部选用机制以实现村党委会和村委会的活动纳入民主与法制轨道。积极推行在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指人民的统治或多数人的统治,而民主的实施、民主意义的实现必须基于一定的规则。文章以民主规则为研究视角,着重阐述了多数决规则所存在的局限,如多数形成的困境和多数决结果的困境。并就民主规则所存在的局限,提出补救的看法,如保护少数规则,限制多数决规则的适用层次,实行法治等。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主理论根源于对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否定与排斥,其核心思想就是人民主权思想。立法上尊奉民主是一个理性选择,但是民主缺乏宪政制约的激进肆意,使得民主容易偏离自我。中国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的政治传统,对现代民主制度有着较强的现实诉求,为了消解立法权行使上民主价值的自我偏离问题,必须尽快构建起规制、落实与监督制约一体的法治思维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考点指津】1.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  相似文献   

9.
小议战争     
对于战争,我是既喜欢更厌恶。我喜欢战争是源于我对军事的热爱,我渴望自己能在那激烈而又残酷的战争中成长,我渴望在战争的这座大的熔炉里将自己炼成一块坚硬无比的钢!我厌恶战争源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那是一种难以抹灭的痛楚。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伦理仅仅具有部分兼容关系,而不存在全面包容关系,从单纯的市场规则中,根本就不可能抽引出集体主义伦理的全部规定。集体主义伦理是对狭隘的市场规则的扬弃和超越,从本质上说,它根源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1920年为应对瘟疫流行,信阳成立了豫南大同医院。该院的经费主要来自社会捐款和经常收入。尽管医院规定社会捐款用于工程建设,经常收入用于医务开支,但实际运营中社会捐款常被挪用于医疗事务。这一方面是因为战争环境中经常收入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大量伤残士兵前来就诊并拖欠医疗费也给医院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作为网络评选出来的最激励人心的职场生存小说———崔曼莉的《浮沉》自有其独到之处。小说以外企职场为背景,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底本,通过对职场生活细节的刻画和对商战风云的描绘,揭示了诸多不为常人所知的职场生存法则和商战秘密,展现了职场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诉求,揭示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被消费主义和金钱追求所异化的生存图景,也展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国企改制的艰难与生机以及外企在中国的后殖民主义资本霸权。可以推断,作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渲染商战的残酷与激烈,而是为了展现其人生体悟、商战智慧及其对人生浮沉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慎战”思想是孙子军事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慎重决策和慎重谋划两部分,其宗旨是“安国全军”。围绕着战争决策,孙子提出了限制战争的三个原则,即“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旨在使决策者对战争保持克制和理性,以降低战争发生的频率,其着眼点则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如果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对抗形式,孙子主张对战争进行精心谋划,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战争可能造成的损失,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战争和作战指导原则,包括全胜原则、速胜原则、因粮于敌原则、避实击虚原则等。  相似文献   

16.
From a Deweyan perspective, the capacity to learn is enabled or restricted by the clutch of one's habits, which are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mutual eliciting of action and reaction between an organism and its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that constrict the capacity for organisms to intera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re undemocratic so far as they curb the direction and suppleness by which mutual growth can occur. Dewey saw that education and democracy were therefore inseparable pursuits. However, he developed a conceptual orientation that prevented entry for other species. This article seeks to open a Deweyan approach to considering ecological communities politically and pedagogically. Ecosystems, like human societies, form and develop through complex learning interactions. This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centuries by local and indigenous groups, and more recently by modern science in differently operat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from the Baldwin effect, to niche constructionism, and epigenetic inheritance. As Dewey continuously noted, the immediate encounter is a necessary but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to ensure growthful, democratic environments, because patterns of behavior, thinking, and affect are channeled by the structural contexts within which encounters occur.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hat educators focus on the experimental re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buildings, institutions, technologies, and other material structures that habituate us to normalize miseducative and undemocratic relationships with our own and with other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power, politics, academia and curriculum reform in British Columbia (BC) using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documents as a case study. It describes how curriculum reform occurred and argues that reform was undemocratic as it was largely the product of individuals with power who invited individuals with educational ideologies that were attractive to them to aid them in the revisions. These educational ideologies came from the USA, illustrating the influence of US ideas overseas. The non-democratic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ocess may partly explain why teachers often resisted the revisions, and why government officials attempted to appear more democratic by increasing teac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curriculum revision process later in the century. However, curriculum revision remained undemocratic. The paper comments on whether the curriculum revision process in a democracy ought to be democratic or not.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