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根本上将,在演唱一首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将演绎的效果达到满意,那么就必须要准确把握"声"与"情",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声"以及"情"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听众们评价演唱者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针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来讲,"声"所表达的是演唱者的歌唱技巧,而"情"所表达的是演唱者在表演声乐艺术作品过程中对于自身情感的表现,正因如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声"以及"情"进行有机结合,不单单能够使歌曲的听众与演唱者之间形成共鸣,而且也是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的一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声与情在声乐演唱中是一致的、统一的。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与"情"只有达到完美的艺术结合,才能达到完美艺术表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教学中,内在情感的展现与演唱技术的结合,是我们在教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由于现代教学思维过多的强调"技"的过程,而对"艺"缺乏了认识与体验。目前的学习现状告诉我们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要尽力处理好"技"与"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平衡,这样一来才能够在以后的声乐演唱中正确处理作品,传达出作品的内涵。通过良好的技术来表达作品的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在声乐演唱中,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对声乐的全面认识,通过艺术实践,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声乐艺术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5.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是歌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认知通过声与情展现出来。声乐中,声与情是最核心的部分。[1]好的声乐演唱能将"声"与"情"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听众获得精神与情感的愉悦体验。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用人嗓发出的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民族声乐作品最贴近大众生活,最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所以其演唱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孟姜女》是民族声乐园地中的一支奇葩,通过对其演唱表现处理的了解,可以窥视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表现处理技巧,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歌唱艺术是优美的声音、丰富的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情感表现的最高境界是“歌随心动”;论述了歌唱者要达此境界的条件和方法;指出歌唱者不仅仅要具备演唱民族声乐的天赋——好嗓子,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地分析和理解作品的能力、较高的音乐素养、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作品能进行二度创作,使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内容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演唱才能声情并茂,感动听者,将听者完全融入音乐中。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一门融语言,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它用歌唱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心声。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曲演唱时,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把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注重以情带声,是提高学生声乐水平及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声乐演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是演唱的灵魂和支柱,在演唱中占主导地位。深刻而又生动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表现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学习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音乐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确切地表达歌曲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歌曲的美学分析(创作背景、歌词意境、词曲结合)和演唱体会(气息运用、咬字吐字、强弱对比、以情带声)两个方面对《秋窗风雨夕》这首歌曲作了全面的分析及演唱指导,力求能为红楼梦组曲演唱者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演唱提示及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美声、民族唱法教学训练的角度,从生理、声音、气息控制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比较两者在教学方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混合声是真、假声的有机结合体,具有高低统一、圆润流畅、富于表现力的声音,是歌唱追求的理想的声音。混声唱法的有效运用是科学的唱法。掌握混声唱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歌唱的学习过程,是歌唱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歌唱者在发声过程中对发声器官运作之感受,形象化地指称为“内心视觉”,以此来展开论述,提出将“内心视觉”的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能使学习者有效地克服“炸声”、“包声”、“高音挤”、“低音发虚”等常见的弊病,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科学发声法,能令歌唱者从复杂的“发声程式”中走出来,实践证明,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方法,“内心视觉”适合于不同唱法的声乐学习者,能使他们达到轻松自如地表达作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可以帮助歌唱者在发声时找到字音的归韵和收音。在歌曲教学和演唱中,合理的利用十三辙的每道辙,可以更快的掌握歌唱发声技巧,克服鼻音、尖音等不利因素。本文主要探讨了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的应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女声歌唱并不完全是运用假声,形成假声“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出假声“误区”,应从调整呼吸做起,逐步恢复真声机能,产生正确的混声音柱,使自己的声音更完美。  相似文献   

17.
在歌唱艺术中人声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除了声部因素外,因不同唱法、作品风格、流派以及不同的语言特点、演唱技巧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色彩。本文就人声在歌唱艺术中个性色彩的形成从理论上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声音形象的树立、声音观念的培养、歌唱习惯的形成,是唱好歌的基础.本文从声乐理论的角度对声音形象、观念和习惯等的形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出现过阉人歌手称霸歌剧舞台的现象,创造了美声歌唱的“黄金时代”。阉人歌手的歌唱训练和高超的歌唱技术,如正确处理歌唱风格与歌唱方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轻声练习,增强声音的灵活性,加强声音的弹性、连贯性练习,树立音区统一的歌唱观念等,对我们今天的男声歌唱训练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造成男高音声部高音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较好、系统的把握好中低声区往往是问题的关键。文章主要从气息、音量、声音特性、学习特点四个方面分析了男高音中低声区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