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武 《教育评论》2015,(2):76-78
福斯特是当前生态马克思主义领军式代表人物,在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澄明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正义思想。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正义思想面临多重困境,福斯特的生态正义思想为高校加强生态正义教育提供了多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正义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正义实质上是人对与自己的生存和发密切相关的各种生命以及整个自然界所持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评价准则的反思和构想,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现实起因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生态正义的基本原则是维护人和自然的和缠绵以及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必须转变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代内平等和代际正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必须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现状和解决方案进行不断反思。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自然之子"之称的沈从文,其独特的人文生态意识和审美意识突出地表现为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美的崇尚和追求。他的许多作品为我们描绘了唯美的人类生存图景,言说了人类从不缺乏实现"诗意地栖居"的能力,为解决当前世界生态危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沈从对人生、“生命”的基本认识入手,分析他对人性的独特理解,论述沈从关于学表现人性,表现对“生命的明悟”这一基本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著作中蕴含丰富的生态思想,以往研究者大多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但很少从整体上进行考察和把握。马克思生态思想蕴含在他的自然观、实践观、科技观和历史观中,对其进行整体性考察,为我们体认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精神实质、科学认识及处理当下面临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女性叙事,是沈从文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和认识的重要手段.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叙事具有深厚的生态内蕴.他崇尚自然更欣赏女性,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契合;他对女性正常的情欲性爱给予热情的肯定,张扬健康、自然的生命本能;他对男权逻辑进行了理性批判,倡导性别平衡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7.
著名京派作家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一方面对充满"田园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进行了纵情的抒写;同时,对湘西女性所禀有的原始淳朴、率真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予以浓墨重彩的描写与讴歌,其笔下的湘西世界与当时的异化、病态的都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显露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生态内蕴与生态意识。本文试以生态学视域为切入点,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为参照对象对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及生态意识加以释析。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政治思想,显示了他在"乡下人"与自由主义者双重身份中的复杂处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沈从文强调文学之于政治的独立地位,追求民主反对独裁,倾向改良反对战争,倡导"专家治国"的方案,这与胡适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着广泛的一致;另一方面,他提出的以文学为根本重造政治、"用抽象原则替代武力"、"美育重造政治"等重要观点,则是以实现终极合理的人性为根本目的,而不是以政治本身为基准的.这一思路已经逾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由主义的意义范畴,显示了作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对政治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丽丽 《文教资料》2011,(24):22-24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善,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伦理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伦理美现象,它是美与善的关系,也是善与美的统一。从伦理美学的角度研究沈从文,可以更深地进入其精神世界理解其创作内涵。本文通过对他的文学作品进行自然美、人性美、生命美与道德的多角度分析,对他的伦理美学进行较为全面的阐发,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沈从文的自然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在“知人而论世”的人学理念中吸纳现代科学人道主义思想,以原态“自然人”形象展示出人性的“生物”形式与“生命”神性双重积极意义;其人性模式渗透调合一致的灵肉观念与张扬的生命意志力量.以“爱与美”宗教性的博爱情怀和无私互助协作劳动的“桃花源”社会模式作为现代社会文明意义的重要考量;通过自然与文化的现代思瓣来关怀现代人的人性活力与生命神异化状况,使人性在文化的现代批判中洋溢着现实关怀与人本终极关怀完整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自称是一个"不懂政治"的"乡下人",然而,纵观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活动,他始终与政治发生着关联.沈从文是站在超越党派政治的民主主义者的立场上,在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度重视的基础上,以一个作家的身份独立发言.他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和对政治现象的评判,是建立在乡土伦理和人生经验的层面上的.这有其可贵之处,然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2.
一条沅水,是沈从文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作家身处的沅水文化沉淀到他的心理中,使他对社会的认识模式,对人物的评价模式,对人性的理解与观察,对题材的处理方法以及审美倾向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其似水的创造情怀,也为他奠定了最终在现代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是9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的一种批评思潮。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以生态批评的视野研究沈从文小说,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生态批评热潮的一种表现。在生态危机的现实和历史语境下,生态批评的内涵、特征与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相契合,使得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得以可行。新世纪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为沈从文小说研究提供了新视野,突破了沈从文小说研究中"人本"的传统模式,对作家及小说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重估,这也为生态批评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小说以独特的原生态美学著称。生态文明建设重新定位了沈从文小说的生态审美意义。当前对生态审美建构的理论支撑不足,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沈从文小说的生态审美建构则从根源上展现了生态审美元素和表达内涵及美学价值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选军 《现代语文》2009,(12):80-81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世界”里着力挖掘那些深蕴于民间文化之中的鲜活、健康、原生的生命形态,通过世俗而感性的方式加以张扬,为重造人性、生命和民族品德,为我们老大民族走向新生提供了某种参照和标准,从而达到对我们这一赢弱民族的启蒙和救赎。  相似文献   

16.
沈从以给他留下深刻烙印的湘西作为背景,在他的小说中营造了一个诗意朦胧的湘西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对爱、美和生命的赞颂。他从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里汲取了创作的灵感,选取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物作为题材,追求语言上的简洁、含蓄、平实、朴素,以超常的恒心和毅力进行创作,并本着经济、妥帖、恰当的标准进行修改。从而构成了他小说的特色:清新、自然、朦胧、诗意。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和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创作都带有浓重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又幻化成小说中对大自然的偏爱,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生态理想。只是由于两人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使他们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时处理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托马斯·哈代创造了一系列背离自然、向往都市文明的人物,用这类人物的毁灭增强悲剧氛围和批判力量,从反面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沈从文则创造了记忆中美丽的湘西,正面传达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风水观念起源于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选择与实践的结果,并不全是封建迷信的东西。风水中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地有机自然观,二是"藏风聚气"的生态理想,三是环境保护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文学思想既超越了“血泪”控诉式狭隘功利的现实主义,同时也不同于“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论者,他关注的是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价值,追求的是“为生命的文学”。这种文学观源于他独特的生命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伦理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时的生态环境起了积极的保护作用,促进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我们应认真反思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克服其时代局限性,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