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文是处理各种公务的重要工具,其政治性、法定性、实用性的特点,又严格地规范着公文写作。在日常的行文中,公文写作常见的问题是:对公文写作的本质属性缺乏了解;文种的选择不恰当;主题词的标注不准确等。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质量,阻碍了公文在实施国家行政管理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2.
党政公文写作是"政事之先务",提高党政公文写作质量,除了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公文写作的规范之外,必须领悟公文写作中蕴含的美学原理,把握公文写作的准确美、创新美、显目美、简明美、规范美、庄重美、实用美,联系工作实际,针对具体文种,灵活运用,勤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公文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也是对格式要求最为严格的一种文体,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格式不规范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按照公文写作规律总结了五个公式:一个母公式(公文=发文字号+标题+正文+落款)和四个子公式(发文字号=机关代字+年份+序号、标题=作者(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正文=主送机关+主体(事由+事项+结尾)、落款=发方机关名称+发文日期+印章)。只要牢记这五个公式,公文就能轻松地达到格式规范。  相似文献   

4.
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时政的载体,能反映出重要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影视剧作品中常用公文作为道具和线索,出现了不少对公文的误用现象:对公文概念认知不清,公文文种混用,公文载体误用,以及公文格式误解,等等。作为传播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影视剧作创作者应当以细节展示诚意,在遣词造句和道具使用方面更加细致。  相似文献   

5.
公文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 ,具有法定的效力。正确选择公文文种 ,是准确传达发文者意图 ,发挥公文的社会管理效能和法定权威性的关键所在。公文文种自身存在着边缘性特点 ,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交叉、重叠现象。在实际工作中 ,应严格遵循公文的行文规则 ,并根据具体文种的性质、作用和写作要求 ,正确选择文种 ,进行公文制作 ,避免公文文种使用的交错现象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公文写作的生成问题,从公文的写作内容、文种体式、价值取向以及公文修辞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公文写作所具有的共时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校公文是实现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的工具。加强高校公文制作的规范性,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工作实践中,高校公文制作不规范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从文种使用、公文格式、行文规则、语言表述、公文用语、附件使用等六个方面对高校在公文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不规范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指出如何改正,希冀对加强高校公...  相似文献   

8.
公文写作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公文的文面内容及各文种的各大组成要素《国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公文写作进行模式化教学提供了依据。公文教学中,根据公文各文种的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有利于提高公文的教学效果,达到学好写好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晁错是西汉公文写作的个中翘楚,在中国公文发展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晁错的公文不可避免地受到先秦散文和汉赋的影响,但其作品绝不等于"文学作品"。把晁错的公文当作"政论文"或"散文",那是文体的"误读",是对中国公文发展史缺乏认识的表现。晁错的公文写作实践表明:公文写作并不简单地局限于对正确公文格式的把握,它需要具有政治家的睿智和谋略。或者说,公文的写作不光是文字技巧的问题,它需要熟悉公务管理、熟谙安邦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0.
公文写作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公文的文面内容及各文种的各大组成要素<国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公文写作进行模式化教学提供了依据.公文教学中,根据公文各文种的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有利于提高公文的教学效果,达到学好写好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东晋以降,文风浮华,内容空洞,“损本逐末”。隋初,治书侍御史李谔提请文帝杨坚用行政手段端正公文文。本文以其《上书正文体》为研究对象,从文种学角度出发,探索“上书”的历史渊源与向“奏”文种转化;分析后世沿用残留状态的上书之原因,印证该实例处的文种演化阶段。从文体写作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文所崇尚的“儒素”之内涵,是强调公文以实用为本。“儒”指内容实在,“素”之指文字朴实。与文艺作品基本出发点,以意境为统率,情趣为根本,欣赏为目的,明显有异。进而分析李谔的主张在公文写作指导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发挥行政公文的作用,前提是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公文。而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行政公文,必须深刻掌握理解行政公文的结构模式。按照这一思路,理解模式的概念,分析行政公文模式的具体内涵及相互的作用、关系,探讨行政公文模式的特征及理论关系等,对制作出高质量的行政公文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公文自身性质及其特殊的受文对象角度,说明公文中可以而且应该适量使用口语词汇。通过对熟语以及社会流行语在公文中使用情况分析,结合实例分析口语词汇在公文中使用所达到效果,强调在公文中使用口语词汇可以改进文风,促进政风转变。提出通过准确把握口语词汇含义、透析公文具体情境、精选口语词汇的策略,以期能在公文中正确使用口语词汇。  相似文献   

14.
公文有风格是它作为话语行为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公文文体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接受者的审美需求也说明公文有风格。公文风格主要通过文体(文种)、结构、语词和格调等构成的具体语境来体现。撰写者应强化“风格”意识,注意其特性以及与用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搏大精深,不仅通篇充满着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而且在语言风格上,一方面运用消极修辞,明显地体现了公文语言对逻辑思维的倚重,达到了“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1](P54)的极致;另一方面又运用对偶、排比、叠用等积极修辞,将公文语言内蕴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堪称公文写作的充辉典范。  相似文献   

16.
如何厘定文言小说的"类"是文言小说研究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典籍文献中关于区分文言小说"类"的观念与方法,分析了文言小说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两种不同审美趋尚,指出文言小说的分类宜从风格上把握,不宜从题材上去把握:可以分为"晋类"和"唐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公文言辞优美,言简意赅,用典精当,文风活泼,读之令人爱不释手。认真学习、借鉴古代公文在语言方面的艺术,对于今人撰写公文和文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古代公文中情感存在的原因:人治替代法治的治国传统、文学与非文学的交叉渗透以及公文作者的学者化和文人化;同时根据情感内容、表达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对古代公文中的情感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魏晋后,草诏的职官有了变化,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指出的书写传统——"选言弘奥"逐渐脱落。以陆贽的《奉天改元大赦制》与汪藻的《代皇太后告天下手书》为重要节点,诏策文在中唐后日趋平易,于南北宋之交进一步演变为"显易"之词。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制礼作乐"的过程,周人的修辞技能和文体意识都不断提高,尤其是周代重要政治制度之一策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书面形式的"策命"代替了口头形式的"命",促成了具有清晰文体特征的策命文书的形成。这种专门应用于特定策命典礼场合的政治性文书使灵活易变的口头文体固定化,由于经常性地撰制和发布,逐渐形成了形式严谨、体制固定、内容明确、词语古奥、语言高度雅化和程式化、风格庄严肃穆的文体特征,《周书》诸诰便是在这种策命文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后形成的。这种"命体"的策命文书体现了原初形态"书"篇的文体模式,决定了《尚书》诰命篇章的文体特征,对后世众多散文文体,尤其是官方应用性文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