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名字就知道啦,这说的可是地地道道的旅游爱好者。这位可爱的鼠小弟之所以爱旅行,是因为数量的庞大与食物的稀缺。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它们只能大量快速地迁徙。  相似文献   

2.
学生姚远爱好旅游,每次长假必和“驴友”跋涉于山水之间。我喜欢他的作文,旅游的体验和感悟常常被写得富有灵气。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师在执教《三亚落日》时,出示了这样几个题目,引导学生感悟“三亚落日”的美。并训练学生如何准确地回答阅读思考练习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节语文课,要有"味道",才耐人咀嚼,口有余香,回味悠长。笔者以《蔚蓝的王国》一课的教学为例,就如何上有"味道"的语文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一、关注文本的特质,教出文本的"味道"教学课文,要关注所选文本的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质,要根据文体的特质来设计教学的内容。1.思路明晰,结构精巧。《蔚蓝的王国》这首散文诗有  相似文献   

5.
董云安 《辅导员》2014,(18):49-49
语文课上,一个词、一句话、一件小事往往都会出引发学生的质疑或想法。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课堂上的这些“小插曲”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其无可阻挡的强劲势头,为当今的校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尤其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技能的创新,开拓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在多彩多姿的校园生活中,我最喜欢上语文课,因为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能去“旅行”———《望庐山瀑布》只见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老师边讲解课文,边按下多媒体按钮,立刻,一条飞泻直下的瀑布出现在教室的正前方,它伴着“哗哗”的巨响,那溅起的水花仿佛会沾上你的衣裳,而那澎湃的声响仿佛就在你耳边一样。我们真正明白什么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我们用心地观察着,聆听着,还不时地与同桌交流着学习的体会……《迷人的蝴蝶谷》“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  相似文献   

8.
姚威 《教育文汇》2012,(6):38-38
又要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了。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黄梅戏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发展历程,我班在校少先大队的支持下决定组织一次游文庙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好奇、最爱动的时期,对什么事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动起来:营造融洽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运用合作探究形式,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谢翠英 《福建教育》2006,(12A):32-32
课堂教学如何引人入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环节来吸引学生。一个故事。我在每一节课课前都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丰富多彩。记得上学期刚接手五年级的一个班时,我精心准备了《唐僧师徒应聘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自然这堂课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11.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愿意来参加这样一个盛会。之所以“愿意”,是因为我知道这次大会聚拢来了当今语史教坛特别善占的嘴巴和特别善听的耳朵。我相信,善肓的嘴巴遇到善听的耳朵,这世界就有了精彩故事;而我本人,自然没有理由压制自已来充任这精彩故事中一个卑微角色的热望。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目标既在于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即通常所说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人文性”的张扬,更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征。那么,语文课应怎样张扬人文性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的"冷场"现象,可能很多教师遇到过。我也不例外,为此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记得教学《"番茄太阳"》一课时,学生就让我尴尬了一回。这是一篇充满着童真童趣的好文章,我本以为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积极发言。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竟表现得毫无兴趣,懒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一度出现了静默的局面。即使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一经出现,即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已变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时代迅速向我们走来,其已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人们通过它不仅可以查到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交友,甚至能够在网上举办画展、进行军事演习。网络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网络教学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讲课,还需要废话?纯属废话。我相信,不少人在看到我这个论断时,会产生如上的想法。不急,且听我慢慢道来。“据说,一位西方的汉学家,在看过许多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后感慨,中国的小说都是些故事提纲。这话让人惊醒。故事提纲云云,不过是说中国的小说写得太粗、不丰腴。原因或许还有  相似文献   

16.
语文.首先姓“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别的学科,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内.把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我想用如下三个“味”来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7.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了这句话,很多老师都埋头钻研,探究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到学生手上,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堂教学,无论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是整个生命活动中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人的因素,就会导致语文课堂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活的教学境界能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具有四味:语味、情味、趣味、个味。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此四味分别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一些西方旅行家以猎奇心理介绍了西藏的习俗和民族特征,他们并未亲自进入西藏,有关西藏的记载既是东西方社会各种传言的糅合,也注入了旅行家想象的成分。在文化差异的观看背景下,西藏与西方异质的社会类型使其最终被建构得极富"异国情调"。有关西藏的记载既可以反映旅行家的心理和经历,也影响了此后西方对西藏的认识,甚至还成为近代西方人进入西藏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周伟 《考试周刊》2011,(2):67-68
语文课要上得“活”,从教学过程看,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因为僵死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氛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点燃”的技巧;要使学生充满热情、生动活泼地上好语文课,教师就要有一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上“活”语文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觉得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