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象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声称科学知识是对自然的精确表象,是一种去情境化和去局域化的理论体系."建构论"找到了传统科学观不对称之症结,打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绝然区分的界限,进而实现了科学"社会研究的转向";"社会研究的再转向"则对社会研究本身进行了"反身性"、"对称性"等论题的责问,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对称性;"科学的文化研究"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对社会建构论的反思,力图使科学研究跳出社会建构论的传统.可以说,正是在这种连续地反思和批判中,科学知识观的范式从"一维"走向了"二维".  相似文献   

2.
生命范畴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潜藏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汉字之中的中国文化的生命范畴是与黑色联系在一起的,而非我们常常误以为的红色.这一"生命-黑色"意象渗透于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尤其体现在"玄"、"娩冥"、"幼黝"、"嫁以昏时"、"母晦"、"墓暮"等语词的系联之中,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一意象实际上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原型,支配着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的哲学、审美以及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南诏大理国政权与佛教的关系所形成的政教体制形式,研究并著文发表的论文不多见,特别是深度探讨的论文更是寥寥无几.有的观点只是在一些出版刊物中顺便提及,但观点只注重表象,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缺乏事实依据,实不能令人信服.诸如:"政教合一"论就让人质疑.何谓"政教合一"不得而知.罗庸曾说:"大理之初建国,盖政教不分."也许基于此点,成了后人的引言,有了"政教合一"之说.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有一座神奇的四角山.这里,居住着彝、苗、傈僳、土家等七种少数民族.他们亲如弟兄,和睦相处,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归属鹤庆县境的大坪山乡的彝族喊山、傈僳族"哭烟"和"请柬",便是他们的祖先创造的一项民俗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都没有脱离<周易>的影响.研究<周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及其生长于其中的美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中国美学最基元的"阴阳"絪缊、"生化"构成思想更是秉承于<周易>.可以说,"阴阳"的絪缊、激荡、生化、构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影响及中国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中,处处体现着"阴阳"、"生化"构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胡适等人的大力推动下,"整理国故"运动迅速升温并蔓延全国.由胡适提出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成为这一运动的宗旨.以科学精神、西方观念作为整理国故的利器,开辟了国学研究的新生面;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容易犯以西衡中的毛病,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同情之了解",也缺乏对西方文明的必要反省.同时,大力提倡整理国故,还有消解新文化建设成果,走向崇古、迷古老路的危险.因此,整理国故运动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尖锐质疑,集中体现了当时学界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本来,这些不同的见解均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完全可以相互沟通,并在更高的层面上得到整合;但亡国灭种的巨大阴影带来的心理焦虑,对学术活动现实效应的过度追求,加上极度的自信乃至自负,各派学者大多难以与对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话,沉潜深入的学理探讨几乎成为奢望.这一情形使得"整理国故"运动的积极意义被部分内耗,其对"再造文明"所起的作用也被削减.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日报>载,上海大学取消教师、研究、工程技术、实验技术、图书资料等五个系列专业技术的评审,实行按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严格考核后的职务岗位分级聘任.也就是说,上海大学的职称实行"只聘不评"的办法,今年是教授,明年不一定是教授,而今年是讲师,明年也许是教授.而在<工人日报>上也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不再评职称的消息,在中科院,"研究员"已不再是一种职称,而是一种岗位.不论是原来的初级还是中级职称,都可以公开竞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大学的这一做法,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具有震撼力的消息.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大理电视台<身边>栏目播出了一期<回家>节目.我的同村老乡张继先(笔名北海)上电视了.在我的故乡呈庄村这可是件轰动的事.为圆文学梦,北海抛妻别子,靠一部单车,"万里走单骑",途经20多个省市,一走竟是13年.主持人曾丽霞说他"衣锦还乡"了.而这"衣锦"在我看来,就是北海旅途中,在广州结集出版的两部厚厚的诗集<把身体寄放在哪里>、<北海诗选>.……  相似文献   

9.
张西平 《寻根》2021,(3):132-134
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四十年来中国学术界发展最快的一门学问.从1979年孙越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出版"国外研究中国丛书"起,这个研究发展之快令人吃惊.记得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中国学研究所并出版《国外中国学研究》第一辑时,季羡林先生在序言中说:"当我最初听到四川外语学院成立一个国外中国学研究所的时候,颇为吃...  相似文献   

10.
"江湖"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方 《寻根》2004,(4):36-42
一 <书屋>2004年第5期刊载了张远山先生的<"江湖"的词源--从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江湖文化第一元典〈庄子〉>一文,在该文中,他指出陈平原先生未能找到"江湖"一词的源头,认为"江湖"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专名,既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分开释义,更不是"三江"、"五湖"的简单相加,最后,将这一蕴涵着深厚文化密码之"语词"的知识产权归到庄子的名下,以此建构中国传统之与儒家政治人格相对立的道家文化人格.远山先生关于道家文化人格的论述我基本认同,不必赘言;关于"江湖"一词的语义溯源,就读书所见则似乎有进一步考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成就及成功经验分析,提炼出"都江堰模式"这一实践中产生的创新成果.文章从制度、机制、生态诸方面研究"都江堰模式"的价值,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行"与"学文"     
<论语·学而>:"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之游结束了.清晨,我们用完早餐,结算了房钱,就驱车离开魁北克市,打道回"美".没想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如此雄奇!没想到魁北克如此迷人!没想到这次"异国的异国"之游又如此顺利--我心中正满意地回味着这几天的游历,儿子突然把车停了下来.仪表盘上黄灯一闪一闪的在揭示:车出故障了.他打开车盖,没看出究竟.机油不够了?一加油,再发动,干脆纹丝不动了.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者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三年"一词主要存在于哲学、伦理习俗、政治、经济、礼乐教育等语境中,对伦理习俗和政治语境有较强的优选性,在年头时间和"三"字组合中具有强势存在的地位,这使得"三年"具有了典型文化概念的价值.这种优选性和强势存在的地位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尚三"文化传统;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本质;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6.
"小咪渣?!"一个很奇怪的名字.是的,一眼看上去我也觉得很奇怪,但仔细想想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不错,"小咪渣"说的就是我的小宠物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因是"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术界对于庄子"因是"问题的探讨较多,如李巍从立场问题对于"因是"进行研究,认为"所谓'因是',即主张一切观点、言论皆为因循特定立场的产物.(李巍:《立场问题与齐物主旨——被忽视的庄子"因是"说》,《湖北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更有学者从"因是"所包含之义进行分析.本文则将对"因是"进行一个层级的探索,试图通过这一探索,使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特色形成一种融通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汉字字形蕴藏并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不仅仅是语言书写符号,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正如李大遂在《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烙印,如"女"部字.  相似文献   

19.
无数次从朋友圈里看见"石空"的美照,心向往之.在一个雨天周末,我们"勤读会"第52期分享会在这里举行,终于夙愿以偿,走进了"石空",沉浸在大理石的静美,陶醉在这诗意的空间里,一直欣赏到了闭馆才离开. "石空"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全名叫"大理石空国石博物馆".这里汇集了当代诸多大理石名品,集艺术品鉴赏、休闲、娱乐为一体,是一个了解大理石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相似文献   

20.
李京华 《寻根》2004,(3):36-41
<寻根>在1999年第3期曾刊登过我的<一鼎三鼎和九鼎>一文,是就鼎及与鼎直接相关问题论鼎的,下限仅到夏代的禹铸九鼎.本文则是从"文明"角度谈鼎,下限延伸到了商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