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倩倩 《出版广角》2021,(20):66-68
当下,出版机构尝试拓展直播、社群运营等领域,通过开发新媒体矩阵、搭建私域流量池,转化和提升用户价值,进入以用户数据运营为核心的转型新阶段.文章提出在新媒体矩阵下,出版机构既要以优质内容维系私域流量关系、以新媒体矩阵多点触达用户、以动态联盟重构产业链、通过阅读推广和引流维系用户,又要识别读者需求、维护长期关系、实现关系转化、拓展直播领域,进而实现私域流量池的搭建及留存.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总结、梳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新媒体矩阵运营的实践,思考和探讨出版机构如何理解和认识私域流量,如何根据行业特点和应用场景分阶段开展私域流量运营,如何打造私域流量的全媒体矩阵.文章指出,在当前出版融合创新的趋势下,出版机构构建和运营私域流量矩阵的核心目标在于重构出版机构在作者/读者间的新型服务/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3.
余晓阳  张金海 《新闻界》2012,(5):61-66,80
在媒体数字化及新旧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以广电和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纷纷以跨媒体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集团扩张,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则集体以平台化的方式来拓展领地.本文尝试从双边市场及网络外部性的角度,来分析新旧媒体平台化与集团化这两种路径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以及在数字媒体时代的战略意义,并期望为转型中的媒体企业市场扩张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孟耀的《新媒体与数字出版》一书,立足于不同的视角,重点结合媒介融合和期刊数字化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出版数字化,有独到之处.此外,本书对新媒体、媒介融合的研究,重在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力图为新媒体背景下报刊的数字化发展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方  朱俊男 《传媒》2020,(1):68-71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正在走向深度融合,从技术融合到机制融合,再到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的融合创新。重大选题的全媒体整合报道能力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融合,超线性叙事、交互叙事的互文性呈现,矩阵化、跨圈层、多圈层的立体传播方式以及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视频化趋势,都展现了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作品的“融合与创新”之道,同时也出现了节目的技术创新不足,内容垂直领域深耕仍有发展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贾坤鹏 《青年记者》2017,(23):118-119
近年来,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向数字化转变,传统出版社如何进行融合发展?凤凰传媒在跨媒介经营方面进行了尝试,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影视、游戏、在线教育以及文化mall为主的跨媒介经营新业态的业务矩阵. 以影视作为突破口,对图书资源进行全版权开发 从整个IP产业链开发来看,无论是收益还是市场反响,出版行业目前都明显处于下风,如何充分开发自身IP资源,已成为传统出版机构转型升级所面对的共同挑战.①凤凰传媒在图书版权开发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列,率先成立了全媒体版权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将图书资源开发成有声读物、电子书、影视剧等文化创意产品.②  相似文献   

7.
耿绍宁 《中国记者》2023,(4):104-105
<正>众所周知,“融媒体”既是一种媒介理念,也是一种组织形式,旨在实现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不同媒介载体的优势互补,需要人力、内容、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最终构筑“体制机制融合、优势资源整合、用户受众聚合”的融媒体大传播格局,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分众化、圈层化的传播生态。近年来,上海教育融媒体通过建设以“上海教育”为核心品牌的传播矩阵,通过实现流程再造与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8.
谷征  刘家宜 《出版参考》2017,(10):36-39
“理想国”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知名的文化品牌.在新媒体时代,“理想国”紧跟时代步伐,非常重视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运用.文章在通过对其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出版机构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以期有助于实现更多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当前,数字化已经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现工具,转变为与文化产业深度交融的外在环境,在此语境下,创新作为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创新生态建设也面临着种种风险:政策层面的治理风险、市场层面的圈层化风险、技术层面的数据安全风险和价值链层面的整体性风险。基于数字化创新理论指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创新生态建设需要从政策、市场、技术和国际四个层面来寻找突破口与价值重构路径,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Web2.0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可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智能终端多屏幕的信息流模式已经形成.传统出版机构采用移动端应用,对出版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成为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发展重点.本文根据全新的数字出版格局,以科学出版社的"爱医课"在线医学教育移动应用APP为案例,对传统出版社在开发使用中的在线教育移动应用APP开发与运营现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球知名的媒体集团,康泰纳仕集团(由康泰纳仕美国公司和康泰纳仕国际集团组成,除美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业务由康泰纳仕国际集团管理)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有120余种期刊,推出近150种移动应用,旗下众多期刊品牌更是享誉世界,包括《Vogue》《Vanity Fair》《Glamour》《GQ》《The New Yorker》《Wired》等,全球读者超过1.6亿.在这个新媒体给出版业带来巨大变革的时代,内容载体的多终端化、传播方式的交互化、阅读方式的电子化等不仅冲击着传统期刊,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化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康泰纳仕集团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近年来,康泰纳仕集团除了出版电子期刊,加强各数字平台建设外,尤其注重在原生广告和视频两大领域的投入,并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2.
王志刚  卢冰 《中国编辑》2023,(10):59-64
随着听觉文化实践逐渐在视觉主导的媒介环境中崛起,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迎来“音频转向”,播客成为出版业开拓“耳朵经济”的重要尝试。然而,我国出版类播客商业运营存在市场影响有限、盈利模式模糊、受众破圈困难等问题。因此,出版业需要快速转变媒介思维,根据播客媒介特征打造以声音经济为核心的融合出版模式,同时明确播客在融合出版矩阵中的功能定位,针对播客用户场景化需求进行产品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措施探讨为重点进行阐述,从提供具备开放性获取的出版资源、构建多功能的期刊网站、打造多媒体宣传平台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法帖是书法篆刻领域的重要出版物,近十年来,印刷技术和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发了书法出版传播的深刻变革。互联网与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给书法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面对数字时代传播方式的变革,法帖出版数字化也成为一大趋势。相关出版机构应统一市场规范,建立权威的传播平台,加强数字化体系下衍生产品的开发,增强传统出版机构的优...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出版带来挑战和机遇.本文站在有利于出版业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试从出版工作流程、营销方式、组织结构、新产品形态、产业升级等方面,对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嫁接的方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学术出版究竟该不该数字化以及如何做好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发展,是国内学术出版行业最具争议的主题,但关于学术出版的数字化问题,目前仍处于探索中,尚未找到言之确凿且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本文尝试从学术出版的特征出发,分析学术出版数字化的必然性,并指出学术出版在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冲击传统学术出版、著作权保护冲突和学术平庸化等问题.同时,针对此类问题,本文给出相应对策,最后从大众化、自助出版和众筹出版等角度,提出数字化背景下,学术出版的个性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前,版权资产管理与运用问题成为科技出版机构在电子书、数据库、有声书、新媒体等版权资源开发与对外合作领域的掣肘,影响了科技出版机构传统优势的发挥和发展.文章阐述了科技出版机构在版权资产管理与运用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而展望科技出版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出版与新媒体竞合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的发展使媒体间的相互渗透与协同发展成为必然.随着读者阅读媒体选择的变化,出版与新媒体的竞合也就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分析了出版与新媒体竞合的环境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崔玉洁  包颖  廖坤 《编辑学报》2018,30(1):70-73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期刊转型的关键是实现全媒体出版.增强出版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增加论文的内容呈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为目的,是一种全新的期刊产品形态,是全媒体出版的必然选择.文章探讨增强出版的传播内容,以纸刊增强出版、网页增强出版、微信增强出版为例提出了期刊增强出版的几条路径,以期为期刊数字化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微出版”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新概念,专指以经过认证的微信公众号作为出版主体,以微信长文为形式,从而实现内容资源的生成、推送、阅读、复制、转发的全过程。基于微信社交化阅读呈现出的信息垃圾隐患、内容浅薄化与虚假信息泛滥等困扰,“微出版”将是传统出版业透过移动网络把用户重新培育为读者、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值得尝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