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翠翠     
曾婷 《同学少年》2009,(12):34-35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踏入凤凰,我来寻找翠翠。翠翠生得好看,这是老大和老二都承认的。如细柳的眉和似水的眸在她的脸上显得独特而又别具韵味。翠翠生性活泼又乖巧懂事,还极爱听动人的山歌,亦爱沉浸  相似文献   

2.
高爱国 《语文知识》2013,(3):129-129,60
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在结尾处为翠翠安排了一个永远等待的结局:“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的爱情最后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3.
《边城》中翠翠这样一个清纯可爱乖巧伶俐的少女形象给每个读者都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感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是什么使得读者产生这种特殊的感受?作者认为是文本中呈现的翠翠与祖父之间的亲情,以及她极为微妙的爱情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沈先生在谈及小说的创作动机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享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而对小说创作的主旨,许多研究者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有认为这是一篇关于翠翠成长神话的“成长小说”,有认为这是一部充满了“象征隐喻”的小说,有认为这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小说,也有认为是一部“隐伏着悲痛”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徐雅娟 《考试周刊》2009,(46):20-20
沈从义以其恬淡、优美而又带有牧歌情调的湘西小说而闻名中国现代文坛。这些小说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氛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倾诉着沈从文对湘西的眷恋,对自然的感怀,对至善至美的人情与和谐宁静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他的小说在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边城》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力作,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而选在高中课本中的是节选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以翠翠的山理活动的变化过程为线索,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再现了处在青春萌动期的少女的情怀。所以能够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作品,必须从这些心理描写作为切入点来解读翠翠心理波动和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其中第十三、十四和十五节选人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以翠翠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为线索,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展现了处在青春萌动期的少女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屠格涅夫笔下的丽莎和沈从笔下的翠翠在外在形象与爱情经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在顺从自然的内在性格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根源。而这一切都与屠格涅夫和沈从这两位作家的共同追求和不同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边城》中翠翠的一生是悲苦的,究其悲苦人生的成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原因:成长的孤独形成寂寞的心灵世界、闭塞的环境给翠翠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冥冥中的"自然""人事"把翠翠推向爱情的深渊和人性的贫困让翠翠与爱情失之交臂等。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边城》被誉为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而其中印刻在脑海里难以抹去的便是翠翠。  相似文献   

11.
看《边城》一定要记住沈从文的这句话: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相似文献   

12.
通过《边城》,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13.
14.
裘乐英 《文教资料》2008,(30):50-51
<苔丝>和<边城>都是关于纯真、善良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苔丝和翠翠纯洁美丽,爱憎分明,都拥有一颗无私的爱人的心.但是命运的捉弄、无情的现实阻碍了她们爱情美梦的实现.不同的是同一爱情悲剧主题下表达了主要人物悲剧命运的区别:一个将是轰轰烈烈、凄惨感人的爱情悲剧,一个则是默默无声、发人深思的关于"美丽总是使人忧愁"的曲调.她们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有着浓厚的水崇拜观念,作品中的水意象非常突出。其中的核心人物形象“翠翠”,其性格特征、情感经历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与水有关。可以说,清灵而坚韧、安静而活泼,带有忧郁色彩的“翠翠”形象是水意象营造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孙善网 《教学随笔》2013,(Z2):24-27
<正>散文总是充满诗意的,但是,不同的散文其诗意的源泉和流向是不同的。祝勇的散文创作从思想散文到文化散文是一种突破和超越,在诗意的深处有着深沉而复杂的独特情怀。有人说:"读祝勇的文化游记,需要安静,只有这样,你才会看到一个富有抱负的青年作家敏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特别"的经历,形成他独特的思想和气质。因此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们都热心政治作品的意识形态色彩愈来愈浓时,他却回避政治和权力干预,倚仗自然神灵,专注于"人性"的研究和描写。从审视民族、地域文化出发,自觉地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为此,他在作品中建构了城乡对峙的整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全部丑陋之处。作品的背后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当今社会,存在有物欲横流的一面。在那里,灵魂扭曲,道德沦丧,人性泯灭。在此情况下,研究沈从文的"人性"确实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边城》描绘了边城风情,书写了至善人性。人教版《边城(节选)》中还有不少对黄狗与鸭子的描写,这些内容生动细腻,极富"味道",值得认真品读。下面撷取几个片段加以赏析。先看对"黄狗"的描写。(片段一)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  相似文献   

19.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结局悲伤得令人心酸,十六岁的翠翠或许就注定了这样等待下去,未来的日子是一大片空白,遥远得望不到边际,一段青涩哀伤的爱情就这样在无尽的等待里仓皇落幕。《边城》里说: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边城>以其俊雅、浪漫的湘西故事,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有人说,该小说情景优美,可作散文读;有人说,该小说语言含蓄,情思朦胧,可作诗歌读;更有人说,该文是心理小说.的确,该小说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效果,影响和滋润着我们几代读者的心.现就小说中主要人物翠翠的"哭",来谈谈该小说的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