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在《爱弥儿》中大力倡导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主张教师依据儿童天性培养儿童。本文分析归纳卢梭《爱弥儿》中有关教师的论述,以阐明自然教育中教师的基本涵义、知识结构、教育观念、个性品质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爱弥儿》作为一部关于人和创造人的教育著作,充斥着浓厚的自然神学色彩。教育的本义是指人的生成,是人在受教育过程中依循上帝造人意志的充分展开。围绕上帝的造人意志,卢梭在《爱弥儿》中构建了两条相互缠绕的论述路线:一是以生物形态学的方法描摹人的长大,二是以自然神意论的方式设计人的原型。前者充满一种有机论色彩,凸显教育中人的生长和涌现;后者体现一种目的论特征,规定教育中人的出生和样态。这两条相互缠绕的论述路线,构成了整个爱弥儿自然教育方案的神学底色。《爱弥儿》不是一本纯粹的教育小说,而是卢梭有意筹划的生物学神学论纲,是卢梭仿制上帝如何造人的一部新《圣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卢梭《爱弥儿》一书中关于贫富阶级受教育的权利、男女的地位、爱弥儿和父母以及和爱人之间的关系、爱弥儿受教育的环境及进程的诠释,说明了卢梭平等自由的思想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存在一定的出入,折射出卢梭教育思想中也存在着不平等和不自由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矛盾和紧张关系。《社会契约论》以"社会"为取向,否定人的"自然状态";《爱弥儿》以"个人"为取向,强调"自然教育"。然而根据卢梭本人的教育意图,二者实际上是一以贯之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表面上是对"自然状态"的否定,其实是对"自然状态"的模仿:以"道法自然"的方式建立公民社会。并且,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着重阐述了对一般公民的教育(大众教育)。《爱弥儿》并非《社会契约论》的对立面,它阐述的是对公民社会的立法家的教育(精英教育)。正因为立法家对于社会的作用高于一般公民,所以《爱弥儿》的重要性高于《社会契约论》。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8,(5)
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他从自然哲学观出发,通过教育爱弥儿的过程,提出适应儿童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即根据儿童的年龄、个性及性别实施相应的教育,以达到培养自然人的目标。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用韦恩.C布思所提出的"隐含作者"的概念,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爱弥儿》中"隐含作者"的叙述伦理进行剖析。笔者认为《爱弥儿》中"隐含作者"至少有两个,一个是爱弥儿的老师,即是作品中的"我",另一个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变换身份以及和社会环境互动来表达其内心对自由、平等社会的渴求,也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层社会的政治力量和宗教力量对封建旧制度的痛恨和希望迫切推翻其统治的愿望的叙述目的。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爱弥儿》一书是历史上的教育经典之一,其中体现了很多智慧的家庭教育理念,尤其是针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部分。文章根据“不教而教”的理念,从父母的角色、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三个方面论述了《爱弥儿》中的早期儿童教育观,提出了父母要对孩子陪伴引导、教育方式要顺应天性以及教育内容要按需而教的家庭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皇甫静娟 《动漫界》2022,(12):84-85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首次提出了"自然教育",他认为自然教育是一种顺应自然天性、依托乡村环境、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方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雨雪,无论是渺小还是雄伟,都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 大自然本就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天然乐园. 我园地处宁波市东郊,附近有驰名中外的"东南佛国"天童寺、融自...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爱弥儿》作为教育著作,主要在于作者对他虚构的学生爱弥儿进行的自然人的教育和公民教育.自然教育是卢梭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则和目的,即要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天性,在天然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地长成,教师要做的事只是创造条件、确保方向、观察动态、培养兴趣,不可过多地加入教育者的说教和干预.教育应该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李芳芳 《现代教育》2012,(11):124-124
《爱弥儿》又称《论教育》,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自然教育论者卢梭的代表著作。书中阐述了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体现了其自然教育思想。顺着作者的论述,在自然教育氛围中长大的爱弥儿应该是卢梭思想的结晶,但是《爱弥儿》一书中卢梭精心培养的爱弥儿最后却以堕落结局令人颇有些费解。通过研读卢梭的《爱弥儿》以及其它相关著作,可将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教育     
查尔斯和爱玛还必须考虑子女们的正式教育问题。达尔文家和韦奇伍德家一直以来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查尔斯的祖父伊拉茨马斯对于卢梭在《爱弥儿》中所体现的革命性观念充满兴趣,还曾于1766年找过卢梭,当时正好休谟把卢梭带到英国以逃避国内敌手对他的迫害。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向善的,从而反对正统基督教关于人从出生起就带有原罪的这一说法。他建议,我们应当"喜爱童年,鼓励游戏,增进愉悦,培育善良天性"。对儿童的教导应当通过他们自  相似文献   

12.
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在其重要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儿童教育思想:把儿童看做儿童、培养儿童求知的兴趣、尊重儿童的天性、了解儿童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儿童需要爱的感化。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当今的教育现实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爱弥儿》与卢梭的自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爱弥儿》的教育意图 1762年,在相继发表两篇早期论文之后,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卢梭多次强调《爱弥儿》在自己全部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在致友人马勒塞尔伯的信中,卢梭提到,"我的全部精神智慧分散于前两篇论文和《论教育》(即《爱弥儿》)中,三部著作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整体"….卢梭的这个说法一方面表明了《爱弥儿》的核心意义,同时也表明,由于注重写作技艺的卢梭有意对全部的"精神智慧"加以分别表述,那么,把握《爱弥儿》的思想意图绝非易事.努力把握两篇早期论文的思想意旨并由此溯源至卢梭的整体意图,自然构成了理解《爱弥儿》的先行要求.然而,从《论科学与艺术》最初的批评者开始,对卢梭意图的把握已经成为进入卢梭思想门径的首要难题[2].  相似文献   

14.
"在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的核心理念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又极其深刻的名作,经由它,杜威的哲学思想在教育思想体系中得以最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一儿童的天性与儿童哲学教育的界定(一)儿童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写到: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1]心理学上讲儿童的天性是玩,儿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玩什么、怎么玩上。这样,儿童的天性就赋予了玩和探究的精神,在玩和探究精神之间又是  相似文献   

16.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在中国盛传近30年,是广受人们关注的经典著作。其中,关于书中所提出来的高深学问、认识论和政治论的哲学基础、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等内容的讨论较多。本文认为,研读西方教育学经典时,不仅要重视对其内容和思想的诠释,还要重视对其研究方法的学习。该书的译者说:"我们引进这本著作,目的在于介绍国外高等教育理论界的现状,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可资启发或借鉴的信息。"因此,如何跳出《高等教育哲学》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哲学是本文讨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要作品。书中以虚拟的主人公爱弥儿一生的教育历程为线索,展示了卢梭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利用教材中生动、丰富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卢梭在《爱弥儿》"消极的教育"一章中,阐述了关于财产的概念。他认为,帮助孩子获得"财产"的概念,甚至应该早于"自由"。这个概念的获得,必须经由孩子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物品。他让爱弥儿种蚕豆,当爱弥儿对这些蚕豆付出了他的辛勤劳动后,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产。其实,他不仅拥有了一个有形的"物"的财产,它还拥有了附着在"物"  相似文献   

19.
从卢梭《爱弥儿》中审视生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教育巨著《爱弥儿》从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出发,对爱弥儿进行一切与生存有关的教育.生存教育成为《爱弥儿》一书中一以贯之的思想理念。本文从对卢梭《爱弥儿》中的生存教育思想的分析入手,审视我国生存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与《忏悔录》类似,《爱弥儿》同样是卢梭本人的一幅自画像。爱弥儿作为一个卢梭想象出来的教育样板,其并不是一个透明的灵魂意象,而是隐藏着大量不容易被发现的幽暗底层。在爱弥儿身上,卢梭有意构造出各种叙事结构,以实现一种既真实又虚构的想象性演练。无论是爱弥儿与卢梭之间表层与潜在的复调关系,亦或卢梭与爱弥儿之间真诚与反叛的变形结构,还是两人之间基于恋母情结与造父意图的政治性血缘,这些都反复提醒我们在研究《爱弥儿》的一开始,不能忽视卢梭自身的人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爱弥儿既是卢梭的学生,也是卢梭的孩子,更是卢梭本人的颠倒。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爱弥儿式卢梭与卢梭式爱弥儿的混合意象中,我们才可能真正捕捉卢梭的教育意图以及整部《爱弥儿》中各种隐遁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