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瞳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相似文献   

2.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  相似文献   

3.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  相似文献   

4.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作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相似文献   

5.
一缕飘香 《家长》2012,(10):20-21
那天,我的一位好朋友在博客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她和孩子开车回家,到车库的时候,她让孩子去开车位上的地锁。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这是他第一次开这个锁。孩子原本高高兴兴地去开锁,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怎么也打不开锁。孩子开始发脾气,埋怨朋友,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本来就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 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相似文献   

7.
周六晚上,电话铃响了,是一位家长,她劈头就问:“星期五我的孩子是不是进教导处受批评了?”多年与家长接触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爱子心切,总爱维护自己的孩子,一听到孩子受委屈了就要向老师讨回“公道”,这个家长肯定也是如此。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她,她的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些不文雅的话,我才叫他到教导处,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家长明显有些不服气,忿忿地说孩子并不是那么说,说教XX科的老师看见他写这些话后,拉起他的衣服,把他扯了起来,还说一些同学经常欺负他,而老师却又相信其他学生而批评他……这位家长越说越激动。  相似文献   

8.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孩子健康茁壮?可是现在竟有这样的父母,希望孩子有病。您信吗?镜头一两位家长在聊天。甲:你们家小强考多少分?乙:蛖!别提了。老师说他有多动症,我看也是,屁股上长刺,脚丫子带钩,写作业东张西望,干什么叮当乱响,还老挤眉弄眼……甲:不会吧?我瞧小强挺老实的。乙:怎么不会?我带他去过医院,医生也说可能是多动症,现在还吃着药呢!镜头二一位家长在和老师谈话。老师:您的孩子数学……家长(抢话):这孩子从小就怕识数。认个字,背个古诗什么的还凑和,一教她数数,她就把脖子一扭,不理你。教她从1数到…  相似文献   

9.
姜凤君 《家长》2024,(7):27-28
<正>都说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说和做缺一不可,可很多父母都败在了“说”上。唯有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巴,多信任孩子一分,多了解孩子一分,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轻装前行。有位家长朋友专门找到我,想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说儿子进入严重的叛逆期,她很无语,更是无助。据介绍,她儿子之前很乖巧,可最近变得特别不听话:做作业拖拉,睡前故意不刷牙,作业没做就想玩手机,总想约同学出去玩……我问:“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朋友叹了口气说:“还能怎么处理?只能不断地提醒他呀!可是同样一件事,我反反复复说了多少遍,他就是不听。”我疑惑地问:“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她开始诉苦:“以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写作业、刷牙等事情我也就是提醒一下,孩子基本都能乖乖地自己完成。今年老公赚钱多了,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我就当了全职妈妈,时间充裕了,就想多提醒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结果孩子的自觉性反而变得更差了。”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回到中国工作,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  相似文献   

11.
<正>某天,听到朋友调侃自己的孩子:"你有童年吗?"孩子天真地回答:"有!我有童年!等放寒暑假我就有童年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敢问问每一位孩子吗?我不敢!朋友的孩子在班里已经属于活泼的、学习好的、父母没怎么施加压力的、人缘也较好的,且父母都是老师也有寒暑假,她尚且如此回答,我哪还敢问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12.
朋友曾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极其漂亮。朋友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等女儿走了之后,严肃地对朋友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朋友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还送给了她礼物,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 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相似文献   

14.
舒心空间     
有这么一位女孩,她出生在中国,4岁跟随父母去了美国。她在美国读书、成长,交的都是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的朋友。只有在和父母的聊天中她才能了解大洋彼岸的故乡。在美国,有很多这样的中国孩子,有人称他们是香蕉,“黄皮白心”的香蕉。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到美国3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到的朋友好心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  相似文献   

16.
我曾离家出走路玉美有的孩子,不管父母如何骂他、打他,流泪之后,他仍会依偎于父母身前:而有的孩子,父母一声平和的批评,就使他弃家而去。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除去性格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他是否感觉到你是真心地爱他。小时候,我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半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吝于付出,我们是无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的。相反,一个从小懂得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18.
□家教市场的现状如何?●家教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一直十分火爆,这是我从南方到北京攻读博士学位时知晓的事实。前几天,我一位朋友向我诉苦,他为了使孩子“成龙成凤”,光是花费请家教方面的开支,就相当于他每个月的工资,而且孩子也是苦不堪言,通常要学到晚上11时30分左右才能休息。我朋友的理由是“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一孩子靠读书走不出一条路,也要从现在开始为孩子培养一两种生存技能。为人父母,精神确实可嘉。殊不知,父母好心选择而劳民伤财,孩子沉重负担而忍辱负重,可谓两败俱伤。孩子和父母都坦言:其实…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我去德国做短期小学教育培训,就住在一位留居德国的朋友家里.朋友有一个8岁叫思成的儿子,很是活泼可爱. 可几天下来,我有些疑惑了,作为学生的思成每天好轻松,就没有见过他学习,而更奇特的是,作为家长,朋友没有像我们中国父母一样为孩子着急和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 看着孩子很多时候都在玩耍,我忍不住问朋友,你不担心儿子的学习?朋友告诉我,在德国,是禁止过早和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的。朋友接着讲了他这几年和儿子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美国的父母指导思想十分不同。美国的父母更注重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的重要性,他们相信在选择中,能养成自理的能力。当他长大后,能从容面对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选择。他们认为一个人做出的什么样的选择,就是在描绘他(她)的今后的人生。当孩子“早恋”时父母怎么办?我朋友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