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因为得罪了魏文侯,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称赞德高望重的老师时,常会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老师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学生。这里的“桃李”是指桃树和李树,那么,为什么用“桃李”来形容学生,而不用其他的果树:梨树、枣树、苹果树……呢?说起来,还有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人用毛笔沾墨把文字写在竹木片上。写了字的单个竹片叫简,单个木片叫牍,合称简牍,又统称力简。把简编连起来叫‘策’(册)。简册大约出现在殷商和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古书记载,制竹简先将竹子劈成竹条,刮削平整,因青竹含水份,在火上炙烤后才能书写,称‘杀青’或‘汗简’。经杀青的竹简,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便于书写。后来,就把‘汗青’作为书籍的代称。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不朽名句。  相似文献   

4.
桃李 桃树、李树的果实。典出《韩诗外传》:“凡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后以“桃李”比喻所培养的学生和所举荐的人才,如“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5.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为“桃李”。而老师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众多,则被称为“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  相似文献   

6.
徐平姐姐: 您好!有一位客人对我们的老师说:“您的‘桃李满天下。’为什么把老师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称为‘桃李’呢?”江苏省如东县沿堤小学四(1)班陈晶晶陈晶晶小朋友: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界的所谓“外来词”,值得调研。如“卫生”,古籍里就有,但后来又确实受外来事物影响。至于“西方字母词”只能算外语的词语缩写(或代称)。但用汉字书写的“拜拜”又无疑是外来词,因为跟“再见”在词的风格色彩上显然中外有别。  相似文献   

8.
桃李满天下     
[释义]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在春秋时期,魏国有一位大臣叫子质。他知识渊博,但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个老朋友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  相似文献   

9.
“桃李满天下”通常是用来比喻培养出来的学生数不胜数的意思。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考究起来,另有一段颇有趣的由来:春秋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做子质,在他得势的时候,曾经培养和保举了不少人。后来,子质因得罪了魏文候,只好一人独自跑到北方去了。  相似文献   

10.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唐武则天初年,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狄仁杰(607—700年),因受奸臣来俊臣诬害,贬官彭泽县令。神功元年(697年)复相,后又出任河北。狄仁杰为人以不畏权势称著朝野,特别是勇于荐举人才。经他推荐的就有张东之、姚元崇等数十人,均官居显位,成为唐朝  相似文献   

11.
“桃李满天下”,指老师辛勤培育出大批的学生.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语。然而,学生为什么不称作别的.偏要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则典故。  相似文献   

12.
有趣的代称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某某老师桃李满天下”。这桃李就指的是某老师的学生。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3.
李查 《语文知识》2004,(11):10-10
巾 古代平民用以裹头的头巾.秦朝时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如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14.
书的典故     
书是人类永恒的朋友,它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称“甲骨文”,或铸在青铜器上,称“金文”。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取一根竹杆截成圆筒,再把这些圆筒劈成一条一条的细竹签,这就是“竹简”。新鲜的竹子含有许多水分,容易长虫子或腐烂,所以在书写之前要先把付简放在火上烘干,称“汗青”、“杀青”或“汗简”。后来我们就把“汗青”作为书籍的代称。如“名垂青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长的竹简有三尺长(约合现在67.5cm长),主要用于书写法律条令和儒  相似文献   

15.
追认     
梁老五十多岁,是这乡下中学教师。他的人品,他的教绩没有人不称道。虽不能说桃李满天下,但天下确实有桃李。 然而,面对岁月的流逝,梁老确也感到力不从心,江河日下。 不说别的,就说记忆这东西吧。有一回,讲到曹雪芹的生平,梁老板书“绳床瓦——”,竟忆不起“灶”字怎么写,梁老红着脸对同学们说,老师没有“灶”了,同时深感这是老师的羞厚。 尽管如此,登门求教的学生络绎不绝,“回头生”也大有人在。素未谋面而慕名求教的学生从各个不  相似文献   

16.
现在,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和赞颂教师精心栽培成才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满天下”容易理解,“桃李”为什么会喻指成才的学生或优秀的人才呢?知道的就少了。原来其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它最早源自西汉学者韩婴(生卒不详)所著的《韩诗外传》卷七第二十章,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有位叫子质(也称子度)的大巨,因免职罢官,曾受他培养和荐举入朝做官的人都避而不见,也没人帮助他,他只得离开魏国,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的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则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时,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独自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  相似文献   

18.
冠军: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宋义,骁勇善战,将士们都称他为“卿子冠军”。魏晋以后,“冠军”成为一种官衔。后来人们称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桂冠:古代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他们用月桂树树叶编成冠,授给在祭祀太阳神时赛跑的胜利者,后来借用“桂冠”代称“第一”。  相似文献   

19.
教师节刚过,同学们在送给老师的祝福中,除了身体健康,一定还有一句“桃李满天下”吧。那么为什么要将学生称为“桃李”呢?在我国春秋时代,魏国有个大臣名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了不少人,后来他得罪了魏文侯,独自逃到北方去了,他在北方遇到一个名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至  相似文献   

20.
朱镕基同志在贺信中说:“先生年高德劭,学贯中西,授业育人。68年如一日,一代宗师,堪称桃李满天下。”李岚清同志题词“一代宗师,桃李满园”,表达出自己的敬意。李铁映在看望他时,挥笔写下了“师园楷模”4个大字。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梦奎更将古代只有帝王才可以享有的称号“九五之尊”题词送给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