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物理问题,需要根据所研究对象的特点,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描述、计算和推导,从而对物理的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在实际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描述、解决物理问题时应体现数学思想与方法和物理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陈宗造 《物理教师》2005,26(9):24-24,28
高中物理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它要求人们根据研究对象,综合地运用各个数学分支对对象进行描述、计算和推导,从而揭示物理对象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吴好 《物理教学》2012,(12):44-4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视,翻开任何一期有关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杂志,都有多篇文章涉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分析,这充分说明了进行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要同时看到,当我们对物理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由于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会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甚至可以运用物理方法解答数学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在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同时,还要设法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方法来解决学生现阶段还没有掌握的数学问题,这对学生深层次的提高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原创力的培养都很有必要。用物理方法研究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学宝 《新疆教育》2013,(16):126-127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是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考在物理学科中要求学生具备"五大能力",其中"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这一项要求,对学生的理科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学生的日常应考训练中,经常教育学生要能够将部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电学中电流输出功率与内外电阻的函数极值关系;数学中的图象法、极值法、解析函数等几种常见的数学方法。特别是用图象和函数的思想,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可使问题变得简明、直观。数学在物理学科上的应用常常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然而,在有些问题中,物理知识的合理应用也可以巧妙地解决数学问题。本文就在处理物理题目中发现了一个几何问题,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成功地将该问题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杨晶晶 《山东教育》2002,(26):44-45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数学之上的自然科学。这就意味着解决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工具。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大部分问题都涉及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所以,解起高中物理习题来,往往感到“数学味”颇浓。巧妙地运用各种数学工具可以使题目大大简化,有助于我们迅速、准确地解题。一、解决高中物理问题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1.划归思想划归思想是指将多个物理问题归纳总结为同一个数学模型。这就使我们的解题过程有了“套路”,有利于生成正确的解题思路。2.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解决物理问题中最常用的数学思想,其主要的目的是将陌生的问题向…  相似文献   

7.
正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在简化研究对象,发展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分类讨论的思想的数学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何为分类讨论呢?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当问题所给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我们就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和解决,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决,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哪些题型中能够得到运用呢?笔者根据平时  相似文献   

8.
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构建一个数学模型和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林良浩 《物理教师》2002,23(11):56-58
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工具运用得当会事半功倍,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无从下手。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最得力的工具,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它,更重要的是运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下面举例简述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工具学科。数学以其独特的让人不可置疑的精确思想成为解决很多问题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成为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理解、运用为切入点,通过具体物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戴庆煌 《物理教师》2013,(10):71-71
2013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第22题属新题型,理解题意是突破第(3)问的关键,该题能力要求高.是一道难题,面对第(3)问许多考生束手无策.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高考物理计算题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是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最准确、最精练、最概括的语言,是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具体表现为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运算.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主要是学习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邓加林 《考试周刊》2010,(21):73-74
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在简化研究对象,发展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分类讨论的思想的数学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当问题所给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我们就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和解决,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决,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是高考考查的五大能力之一,选择的数学工具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物理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用到的解题方法,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必须注意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特别指出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物理问题和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植下数理结合的种子,让物理课堂跳动起数学的音符.,  相似文献   

15.
将物理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然后运用数学手段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巧设物理情景,运用物理原理来解决数学问题则可看作是培养创新能力、落实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侧面。因此,习惯了借助数学手段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我们,若能尝试一下通过对物理情景的巧设,然后运用物理原理来证明有关数学定理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此特举例,以起抛砖引玉之功效,不足之处还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11):132-133
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但是物理问题并不等同于数学问题,纯粹的物理问题数学化,将使数学计算失去物理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了数学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谬用"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以数学为工具的科学.物理和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发展.要想学好物理,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地用来解决物理问题,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它不仅是我们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的“钥匙”,也是处理物理问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1知识内容1.1分类讨论的概念分类讨论,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当问题所给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我们就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和解决,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决.这种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从而增加了题设条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数学和物理这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遇到物理问题时运用数学工具进行解决,是最基本的物理教学要求。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物理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渗透着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能够用精确、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表述物理的规律和概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其作为工具用来计算、分析物理学中的数量。为此,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入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学思维是指人们在研究数学及学习数学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及心理活动,数学思维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知。简单来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