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们把上学称为“读书”,可见不“读”不知书.又把“知书达理”有机机组合在一起,说明要“达理”得先“知书”.两者都源于一个“读”字,足见“读”之重要.“读”有种种:朗读、默读、泛读、研读……我们按是否读出声音把它分为两种:出声读(即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读(也就是默读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背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文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它不是静寂的符号,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对朗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关于朗读的训练也很多,语文课堂上指导朗读往往比较容易看得到成效。所以,语文课上朗读是备受关爱的“宠儿”,而默读则成了被遗忘的“弃婴”。朗读和默读是阅读能力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是整个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朗读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出来的,默读能力当然也不是天生形成的。因此,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不能只偏爱朗读,也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默读”,不能忽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一、多种方法,激发默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三年级学生学习默读正处于起步阶段,激发学生对默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第一步。1.观看录像,引发学生对默读的好奇。三年级的学生容易疲劳,语文课上朗读一段时间之后,会觉得口千舌燥。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图片资料:夜深人静的时候,其他人已经休息了,文学家鲁迅一个人在家中看书:初中、高中的大孩子在寂静的教室里自习;许多人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书,互不干扰……看完录像,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录像里的入读书都没有发出声音。教师再告诉学生,“不出声的读书”是最常用、最实惠的读书方法,它的名字叫默读。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在校园里很少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特别是在中学、把朗读都改为了默读或只是看,其实这是不妥的。朗读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免他们思想溜号,或看书时左顾右盼。朗读自古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教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都是一个“读”字,这既是我国古人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学习方法。 著名学者朱熹就以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  相似文献   

4.
读过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的人大概不会忘记下面的情景:(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如果撇开他们所读的内容不论,那鼎沸的读书声以及先生投入的诵读的情境,还真很令人神往。“读书”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细细考究起来,它可以分出很多种类:从声音的有无看,读书可分为默读和有声…  相似文献   

5.
速读是一项紧张而艰巨的脑力劳动,要保证速度能顺利进行并长久坚持下去,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养成默读习惯。读书,一般都是从诵读开始的。要克服凡书必“诵”的习惯,最主要是要会控制自己,尽量用眼睛‘凋”而不是用嘴“读”,即默读。由于默读不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直接由视觉吸收信号,过程简单,所以速度比朗读和低诵快得多。就一般读音来说,默读的速度是朗读的三倍左右。因此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应该重视默读。2养成整体认知习惯。阅读的认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合成式认知,即逐个辨认每个汉字、每个词语,一字一停或一…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语文课堂,真可谓是书声朗朗。只要一提到读书,就是放声朗读,语文老师似乎已把阅读的另一种重要形式——默读给遗忘了。无论是大江南北,课改实验区,非实验区,还是城乡学校,朗读成了阅读教学的“主菜”,而在公开观摩课上、优课评比课上就很难找到“默读”的踪影了。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那么,老师为什么还热衷于朗读,而不注重甚至丢弃默读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古人就喜爱诵读诗文。另一方面,单纯看表面效果。有很多老  相似文献   

7.
正朗读,就是读书,是把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有声阅读的方式。朗读不是默读,默读是没有声音的阅读,速度一般比较快。朗读是要发出声音的,而且是要大声地读出来。早晨,教室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就是同学们朗读的声音。其实,我们都喜欢听到响亮的声音,因为这样听上去更加清晰,更加悦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概的意思是说,对于一种事物,知道并且理解它的人比不上  相似文献   

8.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人们这样评价朗读———“没有琅琅的读书声算不上一节好的阅读课”。同样,当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之后,如果不进行默读训练,也算不上一节好的阅读课。因...  相似文献   

9.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读、写、算”三大基本训练的首要项目。阅读有两种基本方式:朗读和默读。默读技能是在儿童初步掌握了朗读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发展的。从应用的角度看,默读比朗读更广泛。平常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主要指的是默读能力。那么,学生掌握默读技能,形成阅读能力和标志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仅提出了理解、记忆方面的要求,对阅读速度也有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汪微 《时代教育》2007,(7Z):133-133
朗读,就是放开声音读书,是相对默读而言的一种阅读形式,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得多。曾几何时,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是时至今日,这似乎成了小学生的专利,在中学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朗读作为一种口语能力,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的最基本技能,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就中专教学中的朗读与阅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朗读与阅读密切相关会阅读首先要学会朗读。阅读是一种默读,尽管阅读的文字是无声的,但它在默读者心中是有声的。默读能力要通过朗读来提高。朗读是把声音形象地表露在嘴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旋律,视觉听觉要统一协调,使声音和文字建立直接联系。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和建立语音。朗读流畅的学生不仅语速快,反应也敏捷,其思维速度基本上可与读速同步。所以朗读能够提高读速。二、充…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不仅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低年级又是从朗读人手再逐渐进入默读的。如何能切实地提高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所谓“讲析课”,是以串问串讲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需结合教师暗示的答案说一说.在已知层面及教师限定的时间内议一议,按教师的需求适时象征性地读一读这种课堂。所谓“读书课”,就是把朗读和默读作为重要的训练目标,在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课堂中的朗读和默读被当作感受与理解、欣赏与评价语言文字的主要手段,目的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并从中掌握自读方法,会读并且乐读。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摘     
“朗读”能“轻声”吗?常见一些报刊出现“轻声朗读”或“小声朗读”的说法。这种课堂术语欠科学。《现代汉语词典》对“朗读”的注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大纲》对“朗读”的要求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可见《大纲》和《词典》对朗读发音的要求注释是统一的——清晰响亮。响亮即(声音)宏大。所以,朗读就必须是大声地读,既“朗读”就不可能是“轻声”。当然介于朗读与默读之间的“轻声读”是朗读向黩读的过渡阶段,不应混为一谈。摘自92.1《小学语文教师》慕宏文  相似文献   

15.
学习语文的过程 ,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大纲强调语言内化要多读书 ,要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运用 ,这一过程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要“读进去 ,记得住 ,用得出”九个字。它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 ,让学生们在美文境界里自由呼吸 ,自悟自得 ,主动发展。一、读进去———着力自主感悟叶圣陶先生曾说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 ,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新大纲指出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本内容 ,发展语言 ,陶冶情感的作用。”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16.
李拥军 《成才之路》2010,(15):38-38
专家说:“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也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再看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让孩子们读书,自己也读得很有兴致的描写:“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沉浸在读的情境之中。”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运用朗读,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呢?本人根据多年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阅读”就是“读书”。“读书”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看着书本出声的或不出声的读。”出声的读日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的读日默读或阅读。  相似文献   

18.
王康英 《考试周刊》2013,(28):104-105
读书有两种方式:一是朗读,二是阅读或默读。然而在大学英语教与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化乃至忽视了。事实上,朗读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的知识水平、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文章阐述了朗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默读     
默读是用不着把看到的每个字词都读出声音来(虽仍有隐蔽发音器官活动),就可以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单位。由于默读不必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直接由视觉吸收信号,过程简单,所以速度比朗读和低诵快。就一般读者来说,汉语朗读每分钟平均150—200字,默读每分钟达400—600字,默读的速度是朗读的三倍左右。默读还有助于对字词句的识记和理解内容。因此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应该重视默读。  相似文献   

20.
1.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