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秋季水鸟约有55种,数量约37,504—62,509只,其中主要为行鸟形目鸟类,数量约为32,193—57,198只。其中有12种列入IUCN/ICBP红皮书中。本区是某些稀有种或濒危种如红腰杓鹬、白腰杓鹬、小青脚鹬、半蹼鹬、黑嘴端凤头燕鸥等的良好栖息地。按照Ramsar公约,黄河口的潮间带区域、刁口湾的湿地、广利—淄脉河口及羊角沟盐场的盐沼和潮间泥沼具有国际重要性;在黄河故道发现了三种列入IUCN/ICBP的濒危种或稀有种,在将来的研究中,应注意其鸟类学重要性;五号桩的潮间带区域发现了20,000只行鸟形目的鸟类,对于保护湿地鸟类而言,此区是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猜猜谁的嘴     
这长长弯弯的嘴是谁的? 这张嘴属于大杓鹬.在鸻鹬类水鸟中,大杓鹬喙的长度位列第一.因为这喙,它们能深入到泥沙的最深处,捕捉里面的底栖动物为食,这是其他鸻鹬类望尘莫及的.但也因为这张长嘴,对于浅层泥沙和滩涂表面的美食,它们就只能干瞪眼了. 各种鸻鹬类水鸟的喙的长度和弯曲度各不相同,使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片滩涂觅食时,可以各取所需,互不相干,和谐共存. 剑齿虎最大的特点就是发达的剑齿.那么,你知道现在世界上的动物中,哪些也长着伸出口外很长的牙齿?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社会中,真正感人的故事总是稀缺的,但在大自然里却俯拾皆是。有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第9频道连续播出一系列叫作"红腹滨鹬"的鸟类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这种外表看起来并不那么强壮的鸟,每年至少迁徙两万多千米,在北极与澳洲间往返一次,从不改变,而且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鲎,竟然有一个延续几亿年的秘密"长约",一直没有变。一、认识一下故事的主角:超级执着的红腹滨鹬红腹滨鹬是鹬科、滨鹬属动物,约24  相似文献   

4.
天地之间     
我是一只中杓(biāo)鹬(yù)。我独自走在海边,听风的歌唱,看浪的舞蹈。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暴风雨就要来临……  相似文献   

5.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了郑文公之子子臧因"好聚鹬冠"而得罪郑文公,进而被其父杀害的历史事件。"好聚鹬冠"为何会导致子臧被杀,自刘向、郑玄以来的传统礼制说认为:"鹬冠"是不合礼制之服,故子臧是因违背礼制而被杀。至唐颜师古始有不同观点。颜氏将"好聚鹬冠"解释为"与知天文者游聚,有所图议",从而将子臧被杀的原因定为谋逆。对"好聚鹬冠"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双方对子臧被杀事件的不同历史解读。虽然双方观点不同,但却都承认或者说默认了《左传》历史叙事的合理性,即"好聚鹬冠"是子臧被杀的原因所在。通过对《左传》中相关历史叙事的分析,可以看到《左传》的历史叙事是分析与叙事的结合,并具有鲜明的"尚礼"的特点。子臧因服饰不合礼制而被杀,应当被看作是《左传》作者研究历史的成果,而非客观历史本身。结合当时郑文公对群公子杀、逐的大背景来看,子臧被杀的真正原因当是父子相残的政治斗争,"好聚鹬冠"只是郑文公杀子臧的借口而已。  相似文献   

6.
鹬蚌相争     
<正>[开开心心——阅读]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一丝不苟——答题]1.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蚌方4出曝()A.方向、方位B.方法、办法C.副词,正在D.两船并行(2)今日不雨4()  相似文献   

7.
自从渔夫把鹬鸟和蚌抓回来之后,就把它们牢牢地兜在鱼网里,不仅鹬鸟有翅难飞,蚌也因为离开水太久而渴得眼冒金星。为此,它们俩互相埋怨个不休。鹬鸟说:"都怪你,要不是你夹住我的嘴不放,我会被渔夫抓到这儿来吗?"蚌听了,好不气恼,怒气冲冲地讥讽道:"凭什  相似文献   

8.
正一、整体感知,学习概括师: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默读全文,想一想。(屏显:起因:鹬,河蚌;经过:它们;结果:渔夫。)师:(根据学生回答,优选出下列答案)"鹬想啄河蚌的肉,河蚌夹住了鹬的嘴"是故事的起因,这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是故事的结果,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第2、3自然段写的是鹬蚌相争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吗?(生思考,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录】板块一:巧拆"鹬"字,轻松识记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鹬),谁会念?生:yǜ。师: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右边的"鸟"字旁(擦去"鸟",留下"矞"),念什么?生:yǜ。生:"鹬"是个形声字,所以,这个字念yǜ。师:真了不起!你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矞"的本义是"矛穿过物体"。去掉"矛"字头(擦去"矛",留下"冏"),这个字又念什么?  相似文献   

10.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条小河边,蚌爸爸和鹬爸爸遇到危难,小蚌和小鹬听到各自爸爸的呼救,赶紧往小河边赶了过来。原来,蚌爸爸和鹬爸爸已经被一个渔夫装在背篓里,小蚌和小鹬十分着急,一起商量营救爸爸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夹住了鹬的嘴。鹬用尽力气拔不出嘴来,便对蚌说:“你不松开壳儿,没有了水,你会干死在河滩上的!”蚌听了,也对鹬说:“我就夹你的嘴。你吃不到东西,也会饿死在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方仅剩一点力气时,一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想把鹬和蚌一齐捉住,可渔夫的走路声引起了鹬的注意。鹬向后一看,见到渔夫正一步一步地向它们走来。它感到不对劲,转身想逃,可是它的嘴还在蚌的壳儿里呢!它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飞了…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夯实基础,读课文1.揭示课题,解课题之妙。(1)初读课题,明白课题之妙:课题讲清了人和事,简要地交代故事的主要内容。(2)应用图片认识鹬和蚌。讲解"鹬"字,教学生用编顺口溜"长矛大嘴装八口"的方法,快速记住难写部分。(3)读了课题,你特别想知道些什么?教会学生围绕事情来提问,从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来提问。2.字、词、篇合一,初读故事显实效。(1)让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后,相机概括出自然段主要内容。教  相似文献   

13.
1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纯粹是寓言 ,在大自然中 ,鹬可以吃蚌 ,而蚌却奈何不得鹬 ,渔翁从蚌里是得不到鹬的。鹬的喙又细又长 ,像大锥子一样锐利 ,一旦发现爬到岸边微张两壳的河蚌 ,只要用尖嘴狠狠地从两壳间朝里一啄 ,就把它的神经系统啄瘫了 ,使它根本来不及关闭两张硬壳。蚌壳合不拢 ,如何夹住鹬的喙 ?只有眼睁睁的等死。鹬从容地吃完蚌肉 ,两翅一抖 ,就飞走了。渔翁赶到那里 ,只能拾到两张蚌壳。2 笨狗熊狗熊就是大家常说的黑熊 ,人们常说黑熊笨拙 ,其实黑熊并不笨。它是一位游泳能手 ,又是出色的潜水员。黑熊…  相似文献   

14.
出自《战国策·燕策二》 :“赵且伐燕 ,苏代为燕谓 (赵 )惠 (文 )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其喙。鹬曰 :“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 ,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鹬 :一种长嘴的水鸟。渔 :捕鱼。鹬和蚌互相争持 ,让捕鱼的人从中得到好处。用来比喻双方僵持不下 ,结果两败俱伤 ,第三者从中得到利益。也作“鹬蚌相争 ,渔人获利。”、“鹬蚌相争 ,坐收渔翁之利”。也单作“鹬蚌相持”、“鹬蚌相争”、“鹬蚌相斗”、“渔人得利”等。鹬蚌相持,渔…  相似文献   

15.
1.在孔雀河畔,一只红脚鹬看见河蚌正在晒太阳。2.鹬悄悄走过去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将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用尽力气,怎么也拔不出嘴来。  相似文献   

16.
鹬和蚌在河滩上互不相让,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渔夫看见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俩一齐捉住了。渔夫边走边得意洋洋地哼着小调。鹬和蚌想到自己就要变成渔夫的美餐了,心里十分懊悔。鹬后悔自己因为侵犯蚌,弄得现在性命难保。蚌埋怨自己太固执,死夹住鹬的嘴不放,才弄得如今两败俱伤。鹬勉强撑开嘴,悄悄地对蚌说:“老弟,你还是先松开壳儿吧,要不然,咱俩都得死。”蚌想了想说:“好吧!我滚到地上,夹住渔夫的脚,你就趁机飞走吧!”“那你怎么办?”“别管我!你先走吧!”说完,蚌就松开壳儿,往地上一滚,猛地夹住了  相似文献   

17.
伙伴     
黄瑞云 《教育》2012,(24):60
鳄鱼爬到河边上,一只水鹬飞来给它剔牙齿。鳄鱼安静地伏着,半闭着眼睛,张着口,水鹬用它的尖利的嘴,轻巧地剔除鳄鱼牙缝里的残渣,啄掉牢固地叮在牙龈上的水蛭。"我的亲爱的朋友,"鳄鱼流着泪水说,"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不会薄待你的,我没有忘记给你留下一些食物的残渣,让你能吃得很饱。我们的友谊牢不可破,我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旧话新提:如此解读浮在哪个层面上 旧题一——教材质疑:寓言《鹬蚌相争》,课文中写到蚌得意洋洋地对鹬说:“我就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有人认为“蚌正夹着鹬的嘴呢,怎么说话呀,一开口不就让鹬拔出嘴了吗?”内容岂不是出现了“不合生活常理”的错误?显然,解读忽视了文体特点,混淆了寓言与客观现实的区别,脱离了寓言文体本身。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夏天见面,就在夏天说再见吧。我和六(1)班管乐班孩子们的故事以一曲雄壮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又以一本饱含希望与绝望交织的美的《勺子飞来了》结束。2022年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推荐榜,以黄海滩涂勺嘴鹬为题材的《勺子飞来了》成功入选。故事的主人公“盐小勺”不仅飞进了书评家心里,也飞进了我和孩子们的心里。这学期,我和孩子们一起共读了这本聚焦勺嘴鹬的环保教育亲子读物。  相似文献   

20.
东北小鲵和极北鲵血细胞形态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东北小鲵和极北鲵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对细胞的大小进行测量,并对白细胞数量比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动物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较爬行类大,白细胞的数量比例有一定的种的特征,其中淋巴细胞比例最高,而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别在东北小鲵和极北鲵中比例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