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出版的小说《蛙》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通过对姑姑等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展示了新中国特殊历史时期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一幅幅真实图景。在《蛙》中,莫言将个人的境遇融入到政治和历史的语境中,其坦诚的书写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入思考。本文将从《蛙》的历史内涵和独创性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姑姑这一人物形象,探讨该作品对于人性本真的挖掘与历史性书写,进而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使命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蛙》《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莫言《蛙》以独特的人物视角,塑造了姑姑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年青时姑姑以科学接生法享誉高密东北乡,被乡民誉为"活菩萨";中年时因偏激推行计划生育而被乡民唾骂为"活阎王";年迈时自我觉醒却饱受良心的痛苦折磨。姑姑的人生大起大落,行为大善大恶,一生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透过莫言对命运多舛的"姑姑"的人物塑造,其旨并非评述计划生育的功过是非,而是以此深层次地诠释了伦理、道德以及法律通过权力规训对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蛙》的主人公姑姑以妇科医生的身份经历了中国乡村几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发展史.在强大的国家政策和政治体制下,姑姑的人性被异化和扭曲。她从令人尊敬的“送子娘娘”变成追杀超生妇女的“女魔头”,深感罪孽深重,企图以捏泥娃娃来赎罪,却又不可饶恕地走上了卖假药、非法接生的罪恶之路。《蛙》深刻地批判了现实的残酷与荒诞、人性的变异与扭曲,呼吁人们在充满污秽的现实中保持人性本真的善良和正直。  相似文献   

5.
生育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既是公法层面的人权范畴,同时也是私法层面的民事权利。自然生育时期、义务生育时期以及权利生育时期生育发展状况的明示,展现了生育权由萌芽到最终确立的纵向历史演变进程。西方国家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幸福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生育价值表达,我国由古至今向"个人主义"的生育价值转换以及综合域内外生育价值的共性特质,体现了生育权多样价值维度的横向呈现。以哲学的视角综合阐释纵向层面的生育权历史演变进程及横向层面的生育权价值维度呈现,是法学领域生育权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今后生育权主体权益的保障、生育权立法规制的有理、执法实施的有序、司法裁判的有据提供了宏观指导与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6.
童言无忌     
正小毛虫和妈妈今天天气真好,连小毛虫们都跑出来玩啦!蛋蛋挺神气地让姑姑看他手上爬着的一条蠕动的毛虫。可姑姑一见毛虫就全身发抖,赶紧连哄带劝地对蛋蛋说:"快把毛虫弄到外面去吧,它的妈妈一定在找它呢。"蛋蛋转身跑出门外,姑姑这才松了口气。谁知蛋蛋一会儿又进来了,手臂上爬着两条毛虫,对姑姑说:"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蛙》讲述了乡村女医生姑姑从一个"送子娘娘"变为一个双手沾满了上千个未出生婴儿鲜血的"魔鬼"的故事。在塑造姑姑这一与中国计划生育史息息相关的形象时,文本中呈现出的姑姑的强烈自我谴责意识其实是姑姑的"罪恶"观念与赎罪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莫言小说《蛙》中塑造了姑姑等一系列丰富而复杂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承载着共和国六十年的计划生育史。作家通过姑姑这一形象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张力,展现出上个世纪的特殊语境中,历史对个体生命造成的深切创痛和重压以及在历史重压之下人性的冲突和畸变。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小说《蛙》借作家蝌蚪的视角,运用四封书信和一幕话剧的形式,展现了作为乡村妇产科女医生姑姑50多年的人生经历,从而反应出中国几十年来计划生育推行带来的变革,直触人心。小说通过作家蝌蚪和日本杉谷义人的四封信来讲述姑姑的一生,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看待在东北高密乡生活的人们从建国初期到计划生育实施再到改革开放,计划生育政策松动的人生百态和交织在其中的人性的复杂与光辉。而在这一段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姑姑、王仁美、小狮子这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的对立的蝌蚪这一男性人物在小说中猥琐、怯懦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来算年龄     
今天下午,姑姑要带表姐和表妹来我家串门,我高兴极了,盼望着她们早点到来。下午,姑姑和表姐表妹来了,一进门我就拉着表姐和表妹到我房间玩"过家家"。吃晚饭时,姑姑对我说:"昊昊,姑姑好久没见到你了,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小说《蛙》以主人公"姑姑"为中心,记录了中国乡村六十年的生育史。然而,在宏大生育史的背后,隐藏的是对文学书写进行的隐喻。无论是书信、长篇叙事和戏剧之间的互文性,抑或是小说叙述视角实验性的变革,抑或是小说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无不表现着文学书写的细节。因此,小说《蛙》实际上是一部生育史隐喻下的文学书写。  相似文献   

12.
秋姑姑写信     
深秋,秋姑姑要离开了,冬爷爷将来接班。秋姑姑提起笔,开始给大家写信。先写给谁呢?小青蛙!对,因为它在小动物中最懂礼貌,每次见到秋姑姑时就叫开了:"秋姑姑好!呱——呱——呱。"中秋节,它还给秋姑姑送了一盒精美的月饼。想到这,她立刻动手写起来:"小青蛙,天气凉了,快抓虫子吃,准备冬眠。"  相似文献   

13.
生育权多被认为是狭义上的生殖权。从现代法治理念的角度看,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其作为一种法定的权利,大致经历了一个从"自然生育"、"原始生育"到"义务生育"再到"生育权利化"的历史阶段。生育权的内容包括了责任和义务,国家对个人的生育权进行必要的、暂时的限制,将有利于实现更为广泛的人权。  相似文献   

14.
《菉竹山房》是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创作于1932年的"最富诗味的小说",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二姑姑这一典型的、内涵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通过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将二姑姑这一活生生的人,最终变成"鬼"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畸形的婚姻制度、扭曲的道德评价尺度和吃人的宗法礼教观念。小说通过对二姑姑人生悲剧的娓娓叙述,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社会的顽疾,启示当今的女性,要认识封建制度的罪恶,勇敢地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和人格价值尊严。  相似文献   

15.
受桑格夫人来华及其生育节制理论广泛宣传的影响,生育节制问题成为五四时期思想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生育节制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十四岁那年的暑假,我到姑姑家做客.临睡前,姑姑问我干净了吗?我那时还混沌不知世事,自然领会不到姑姑这句话中的深意.姑姑家的三个姐姐都是极爱干净的人,因此,每回到姑姑家之前,我都要在家彻底洗得干干净净.听到姑姑这么问,我当她又挑剔我不讲卫生,立刻急着表白我刚洗的澡,脱下外衣,转着圈地让姐姐们检查.三姐嗔怪姑姑多事,可是二姐却突然指着我的腋窝大笑了起来:"你那里这么重啊?"  相似文献   

17.
小说《蛙》通过对一个乡村女医生人生经历的描写,从传统道德、社会环境、性格盲从和宿命注定四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和悲剧性的“姑姑”形象,展示了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民间生育悲剧。  相似文献   

18.
"婴儿潮"是指二战后美国经历的长达20年的生育高峰。婴儿潮一代从初生到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及至老年期,均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姑姑,我回来了。"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听就知道是高音喇叭——刁刁回来了。"噢,是刁刁啊,未未刚回家,你姑姑出差去了,今晚住我们家吧!"对面未未的妈妈邓阿姨这样说。"唉,看来今晚又得住那个大怪兽家里了。"刁刁无奈地想。说到未未,刁刁心里的那个火  相似文献   

20.
张燕 《母婴世界》2010,(6):42-43
我最近特别明显地体会到了宝宝进入所谓的"执拗期"的表现。有时宝宝会突然发脾气,哭闹,完全因为一件很小的事。问他什么他都说"不"。他姑姑上周末来,让他叫"姑姑",小家伙怎么都是两个字:"不叫。"有次我忍不住打了宝宝一巴掌,事后特别后悔。请教各位妈妈我该如何引导宝宝渡过执拗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