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本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其职后研修一直受到重视,并逐渐形成了职前培养与职后研修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制度。日本教师继续教育在研修目标、研修体系、研修机制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即在研修目标上,培养"高度实践型"教师;在研修体系上,建立纵横交错的研修网络;在研修机制上,建立合作机制。日本教师继续教育对我国在职教师培训具有重要启示:加强政策引导,确立教师培训的实践取向;完善培训体系,构建严密联动的培训网络;建立合作机制,强化大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必须与教育实践互动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这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师教育政策,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本文提出改革师范教育教学模式,调整教师教育体系,重新构建适合学校发展要求的职前、职后教育和教育实践三位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德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分修业和研修两个阶段。研修阶段的课程以专题的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实施。研修期一般为期两年,研修生通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入理解教育理论知识、巩固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对研修生学习的评价须通过参加包括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口试和课堂教学四个部分的第二次国家考试,重点是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小学教师培养研修阶段注重对学生作为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这对我国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都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灵  宫君美 《教育探索》2011,(9):153-155
韩国教师教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完成了转型,实行了教师培养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一体化,即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提供多样化的师资培训项目、严格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和教师录用制度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学习和借鉴韩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经验,对于提升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作为职前培养、入职培育和在职研修的开放的、一体化的、可持续性的教育过程,无论是对未来教师角色的塑造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最为重要的。基于合作文化,构建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既是贯彻教师教育新理念和促进教师专业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哲学实践观的导引,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提供了基本依据,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深刻领会和理解教师专业标准,积极推进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实行培养培训一体化,全面系统地重新定位、系统设计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满足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职业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就是在终身教育这一思潮的指导下,并按照教育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性,对教师进行系统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性的、可持续性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在对新教师的职前培养上,加拿大以其科学严谨、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和独到的经验措施,强有力地推动着本国教师专业的发展,也为他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英国很早就开始关注初任教师的入职培训问题,二战期间就有了初任教师研修制度,以培养初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国实施,90年代以来又实施了一系列的初任教师入职引导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及专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性经常遭受指责.要改变这一现状,用多元化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置换脱产研修代替单向语言传递为主的培训模式是一种可取的方法.置换脱产研修有利于拓展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关注教师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构建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师职后培训内容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培训的立体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教育一体化有两层含意: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二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当前制约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进程的因素有:政策制度、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要以教师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使培养模式具备接触小学教育实践的职前培养特色和接触大学教育的职后培训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加强对教师的职后培训。职后培训的模式主要有校本研修、集中培训、行动研究、远程网络研修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建设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北京教育学院举办2018年度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与会专家表示,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要顺应改革的新趋势,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培训思路,坚持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并重。同时,要关注校本研修,加强教育科研,改进研修模式,创新首都卓越教师队伍的培养路径。最后,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支持,基于大数据,推动教师精准教研;利用多种移动终端,打造线上线下混合研修模式,提升教师自主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培养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让教师自主发展,这已成为教育研究者的共识,我国新课程师资培训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完善教师教育制度,使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指导、职后培训一体化,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策略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信息素养主要有职前培养与在职培养两大途径。职前培养主要包括在校学习和岗前培训两种方式,在职培养主要有短期培训、专业进修、校本培训和自主研修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分三个层次,即市级培训、区级培训、校本研修。上海市教委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名工程、优青工程、共享课程、暑期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区级培训中,区县教师进修院校承担了大量的教师培训任务。区级培训虽然基本完成了每个阶段区县教师的培训任务,但显然不能充分满足区县内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校本研修就显得非常重要。面对教育转型、内涵发展的新要求,有关校本研修的实践和理论,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很有必要对校本研修进行要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
蒋璐敏 《教育探索》2012,(4):107-108
理论研究和教师发展的实践都证明,反思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重要途径.目前反思内涵的缺失是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丰富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实践反思的内涵,应将教育实践组织由任务型向学术合作型转变,应将常规研修与对实践过程的反思结合起来,应为实习生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的形成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包括教师职前教育和教师职后教育,教师进修学校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机构,是发展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部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教师的培训、教研、科研以及学校校本研修等方面起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大规模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重庆市教委师范教育处基于培养农村"种子"教师,助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思路,在广泛调查参训学员培训需求,反思已有培训缺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为主的"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实践研修"四阶段教师培训模式。其中,理论研修定位为更新学员专业知识,影子研修着眼于提升学员教学能力,反思研修致力于专家学者型教师培养,实践研修指向成果转化与示范引领。在实践中,大家对于反思研修的认识比较模糊,为此,课题组专门开展了调研,提出了提升国培学员反思研修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包括教师职前教育和教师职后教育,教师进修学校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机构,是发展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部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教师的培训、教研、科研以及学校校本研修等方面起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南师范大学通过承办"国培计划"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对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学校"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产学研特色,结合中小学教师的特点,优化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加强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通过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实践策略,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事业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