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索在监测由快速点击鼠标引起的指伸肌疲劳方面适用性最优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方法和评定指标;方法:以10名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90 s快速点击鼠标过程中指伸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及点击鼠标频率、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按等时间间隔将sEMG分为若干段并分别计算每段sEMG的RMS、MF、MPF、MDF、MNF和C(n)等指标.从所计算的sEMG指标与点击鼠标持续时间、点击鼠标频率、主观疲劳感觉评分的相关关系及在反映肌肉疲劳的敏感性、一致性、可重复性等方面入手,对各指标在监测快速点击鼠标致指伸肌疲劳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标准化后的MF、MPF、MDF和MNF与运动持续时间、主观疲劳感觉评分、点击鼠标频率显著相关.在反映疲劳的敏感性方面,MNF最高,MDF次之,之后是MPF、MF、C(n)和RMS.从反映疲劳的指标稳定性看,MNF最高,MPF次之,之后依次为MDF、MF、C(n)和RMS.从指标的可重复性比较结果看,C(n)的稳定性最高,其次分别为MNF、MF、MDF、MPF和RMS;结论:在快速点击鼠标过程中,指伸肌进行低负荷、高频率、小幅度的动态收缩运动,使得从指伸肌表面记录到的sEMG具有非线性和非稳态信号特征的同时,也具有别于肌肉在静态收缩或低频率动态收缩条件下获取sEMG的特征.基于小波包分析计算的MNF指标表现出良好的反映疲劳敏感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提示其在评定由快速点击鼠标引起的指伸肌疲劳方面是较好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8名参加第3届全国体育大会攀岩比赛的攀岩运动员进行不同负荷试验。记录腕伸屈肌的肌电变化和负荷持续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的值均随持续时间的改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MPF、MF的值变化与腕伸屈肌的负荷持续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认为,MF和MPF是可以反映腕伸屈肌的功能水平,可作为评价腕伸屈肌负荷水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sEMG特征及与输出功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验法,对运动员60 s全力蹬踏自行车下肢肌肉sEMG变化特征及与输出功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和疲劳的加深,各肌肉表面肌电信号频域指标MF逐渐减小,MF与平均功率之间的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性水平,提示其可作为评价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疲劳程度的指标.60 s全力蹬踏自行车运动后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肌肉MF值下降均特别明显,提示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疲劳程度较深,可将其作为重点训练的肌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了解赛艇运动员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中肌肉的发力顺序、各主要肌群力量分布比例情况、疲劳以及用力特点。研究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电图。结果: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中,赛艇运动员一个完整的动作中肌肉的发力顺序为胫骨前肌>股四头肌内侧头>竖脊肌>背阔肌>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i EMG值在比赛一开始就瞬时升高,随着比赛的进行i EMG值开始下降,到1500m处下降到最低值,而在最后冲刺阶段i EMG值达到最大值,左侧i EMG值大于右侧;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MF和MPF整体表现为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和运动疲劳的出现呈下降的趋势,在最后冲刺阶段MF和MPF都有所增加,总的来说其下降幅度较大,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吴震  唐宝盛 《冰雪运动》2012,(1):47-53,73
在客观评价肌肉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右侧股四头肌伸膝运动的动态表面肌电信号(sEMG),并提取积分肌电值(iEMG)、中位频率(MF)。股四头肌伸膝运动sEMG原始图像显示:静息状态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小,频率缓慢;运动性疲劳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增大,频率加快;治疗后,浮刺组与直刺组的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减小,频率减慢;而对照组未有明显变化。发生运动性疲劳时,iEMG值升高,MF值降低。浮刺治疗后,浮刺组股四头肌伸膝运动iEMG值较疲劳时降低,MF值较疲劳时上升。研究表明,sEMG可以作为局部肌肉运动性疲劳以及恢复效果的评价手段;针刺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在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恢复效果上浮刺优于直刺,可能与改善肌肉电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转变瞬间的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转变瞬间肌电平均功率频率的观察,探讨中枢控制因素在决定MPF变化中的独立性作用.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在完成60%MVC强度的疲劳性等长屈肘运动负荷试验后,瞬间转变肌肉工作性质,完成60%MVC强度的疲劳性等长伸肘运动,分别记录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sEMG信号,观察两次疲劳试验以及瞬间转变过程中肌电MPF等sENG指标变化.结果:等长屈肘和等长伸肘快速转变的瞬间,主动肌和拮抗肌MPF等各项sEMG信号分析指标均发生了显著性改变,表现出明显的跃变现象;无论是转变之前,还是转变之后的等长疲劳试验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的MPF、C(n)和%DEF均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而拮抗肌AEMG则维持相对恒定.结论:中枢运动控制是导致疲劳过程中MPF单调递减变化的独立性作用因素,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CNS将主动肌与拮抗肌作为一组控制肌群实施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7.
单侧肢体运动对对侧肌肉肌电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单侧肢体动态运动诱发肌肉疲劳对对侧肌肉肌电信号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影响,验证MPF下降的中枢控制作用.方法:10名男性受试者一侧上肢(负荷臂)分别完成5kg持重动态运动负荷实验和无负重放松实验,记录另外一侧(观察臂)完成4kg持重等长运动实验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斜方肌的sEMG信号,考察负荷臂两种运动状态下观察臂肌肉肌电的MPF、平均肌电值、复杂度和有序性等变化的差异性.结果:5kg持重动态运动实验过程中观察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斜方肌的MPF均值均显著低于无负重放松实验状态;肱三头肌MPF的下降斜率显著增加.结论:负荷臂动态运动诱发一侧肌肉疲劳过程中可以造成对侧观察臂肌肉平均功率频率产生伴随性变化,表明sEMG信号活动具有确切的中枢控制成分.  相似文献   

8.
握力是上肢肌肉群的发达程度的指标之一,也是上肢肌肉群力量的集中表现,通过握力测试在体育中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对课堂中忽略前臂肌、手掌肌肉、大拇指肌群的练习,忽略饮食的合理控制及训练与恢复的良性循环,忽略应考技巧的重要性等几大误区以及应对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杨九瑞 《健与美》2023,(8):143-145
走动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及闲暇时间中的一个日常行为。穿鞋不当,轻者造成下肢疼痛,重者造成人体疾病。文章分析了人体走动的特点以及走动时小腿肌肉造成的肌肉疲劳的原因;分析了部分可以用于肌张力测试实验的小腿肌肉和肌肉群;并在穿篮球鞋走动情况下,初步测试了腓肠肌的肌张力变化情况;经过频域处理,得到的数据显示在走动时腓肠肌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有一定的变化,可以用于分析腓肠肌的疲劳情况。用此方法,也可以对小腿的其他与足部相关的肌肉疲劳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频率局部振动对预防前臂肌肉疲劳的效果及其脑电神经网络机制。方法:选取16名健康成年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在诱发前臂肌肉疲劳前对其右前臂屈指肌肌腱实施3种频率(60、30和0 Hz)的局部振动,将60、30 Hz振动作为实验组,0 Hz振动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记录受试者在振动刺激干预前后最大随意收缩力(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和屈指肌持续收缩至疲劳过程中的肌电、握力、主观体力等级感觉以及振动后即刻静息状态下的脑电。结果:1)在3种振动刺激下,肌肉收缩至疲劳的时间分别为(154.5±42.9)s(0 Hz)、(187.3±60.0)s(30 Hz)和(226.5±65.1)s(60 Hz),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且60 Hz振动>30 Hz振动>0 Hz振动(P<0.05)。2)肌肉疲劳过程中握力样本熵分别为1.62±0.33(0 Hz)、1.60±0.53(30 Hz)和1.31±0.40(60 Hz),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 Hz振动<0 Hz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