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有一只老虎,他和一匹马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画室的地毯下面,因为他们喜欢绘画。有一次,住在这座房子里的小女孩仙娜问他们:“你们怎么会变得这么扁,可以待在地毯下面?”“因为我们是想象的动物。”他们说道。“我是一只想象的老虎。”“我是一匹想象的马。”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一个贫民窑里,生活着一群黑人孩子,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玻璃。校长为了教育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在课堂上为孩子们看手相预测他们的未来。当有一个孩子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孩子大吃一惊,因为他是班里学习最差、  相似文献   

3.
驮马     
我第一次看见驮马队是在贵州,但熟悉驮马的生活则在云南。据说那是所谓“果下马”的矮小的马,成为一长行列地逶迤于山谷里,就是西南诸省在公路出现以前惟一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了。当我乘坐汽车,从贵州公路上行过,第一次看见这些驮马队在一个山谷里行进的时候,我想,公路网的建成,将使这古老的运输队不久就消灭了罢。但是,在抗战三年后的今日,因为液体燃料供应不足,这古老的运输工具还得建立它的最后功业,这是料想不到的。   西北有二万匹骆驼,西南有十万匹驮马,我们试设想,我们的抗战乃是用这样古旧的牲口运输法去抵抗人家的…  相似文献   

4.
从前,一位猪妈妈把她的三个孩子打发出去,因为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第一只小猪找到一些稻草,他盖了一座漂亮的草房子。第二只小猪盖了一座木头房子。第三中小猪盖了一座石头房子。一天,一匹狼来到草房子前,他十分饥饿。"小猪,让我进去,我是你兄弟。"不行,不行!你是狼。"然后愤怒的狼就把草屋吹倒了。第一只小猪逃到了木头房子里。接着狼来到木头房子前,他把木头房子也吹倒了。两只小猪于是逃到了石头房子里。狼又来吹石头房子,他吹呀吹,可就是吹不倒石头房子。狼发怒了,他爬上了屋顶从烟囱往下跳。to the roof and jum ped down the …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塞林格曾这样来隐喻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小孩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是呀,老师是这样。我们做父母的何尝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昨日读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唤山的故事,深受启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穆罕默德带着他的四十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让这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上吗?”穆罕默德对他的门徒充满信心地把头一点,对着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音,回声终于消失了,山谷又回归宁静,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山,穆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达了山顶,他们都为有信心促使希望实现…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里的重头戏。而怎样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在这样一块未经耕耘的土地里,播种自己的想象种子,长出参天大树;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语,真正发挥作文的功能;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  相似文献   

8.
知识有所欠缺,才能给幸福留出地方。昨天,华裔高中生侯亮来访,进门就对我说:“你得写一篇文章告诉中国的孩子和家长,美国孩子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幸福,他们压力很大,心里很苦。”见他眼角挂着泪痕,我就问他:“怎么了?天堂里的孩子怎么也有眼泪?”他说:“你知道吗?这一周之内,我有两个同学自杀了。一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塞格林想象这样一个场景,隐喻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小孩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抓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情。我只想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做麦田的守望者,把握有度,收获孩子的成长;智慧耕耘,加速自身的成长。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麦田守望者"。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孩子从学校回来时,带回家一幅画——一只涂成紫色的小鸟,老师写在画上的评语是:“鸟不是紫色的,请重画一张。”孩子对妈妈说:“可是我的小鸟就是紫色的,这是我想象出来的。”母亲把画贴在了墙上,作为孩子勇于创造、大胆坚持自己真实观点的见证。无独有偶,一个美术班里的孩子在画马。有个孩子画了一匹绿色的马。家长觉得孩子画错了,老师却不纠正,家长很不满意,认为不能让孩子再学下去了,于是退了班。那么想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吗?“沙漠里如  相似文献   

11.
我和他都没有泪腺。因为我和他没有掉过眼泪。他是我爸爸,一个诗人。我是他的女儿,一个诗人的孩子。诗人多愁善感,他们的诗里一定有眼泪。我爸爸不是这样,他的诗里一定没有眼泪,但有盐,因为眼泪全被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蒸发掉了。  相似文献   

12.
地毯下面     
从前有一只老虎,他和一匹马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画室的地毯下面。他们都喜欢住在画室里,因为他们喜欢绘画。住在这间房子里的小女孩仙娜,有一次问他们道:"你们怎么会变得这么扁,可以待在地毯下面?""因为我们是想象的动物。"他们说道。"我是只想象的老虎。""我是只想象的马。""你把干草藏在哪里?"仙娜问。"藏在地毯下面,"他说,"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3.
正孩子高考怎么样调整心理?家长应该怎么样帮助自己的孩子?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家长如何让孩子高考不紧张。一、鼓励孩子向名人学习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是一名熟读古埃及历史的学者,他将被挖掘的王陵主人的名字同埃及古文献进行对照研究后,断定还有一名早逝的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埋藏在山谷里的某个角落不为人知。1922年冬天,他在自传里写道:"这将是我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有这样一群人,家里的田地少之又少,并且地理条件很差,为了改变贫穷的现状,这些人远离家乡,去了遥远的大城市工作,而他们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的孩子,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在照顾,他们的教育问题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在我班,正好有这样一些孩子,小杰就是其中的一个。当他的班主任一年来,我和他一路风雨一路彩虹的共同走过。一、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言行,开导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想当妙手回春的医生,有的人想当成绩卓越的科学家,也有人想当歌星、明星,而从小就崇拜班主任的我,却愿做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假如我是班主任,我会严格而不失亲切地要求同学,不会在他们犯错误时,过于严厉;不会时不时亮出“杀手锏”,罚作业、请家长。我会耐心地教育他们,开导他们,让他们在我委婉的语言中知道错误,从而达到不伤害孩子、却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的目的。假如我是班主任,我不会留太多的作业,好让同学们在自由的知识海洋里轻轻荡漾。如果有孩子生病了,我一定会带着全班同学的祝福去看望他,给他补课,使他和同学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  相似文献   

16.
爸爸带着四岁的孩子去请隔壁—位叔叔帮助修理电视机,当他们站在门外按电铃时,孩子忽然对爸爸说:“你站在我后面,他们就看不见你了。”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判断推理呢?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是以他们自已的角度、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凭借简单的直接对外部世界表面联系的感知或想象进行的。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又常常会把想象的事情与真实的事情混淆在一起,产生在成  相似文献   

17.
山谷回音     
有个来自城里的孩子,初次和父母到山上的叔叔家度假,在一个山谷前他兴奋的说了一声:“喂!”没想到山谷中也回了一声:“喂!”他以为是有人跟他开玩笑,就大声说:“你是谁?”回答居然也是:“你是谁?”小孩有点生气了:“你给我出来!”回答也是:“你给我出来!”小孩这下可更气了:“我要揍你!”回答也是一样:“我要揍你!”这个小孩气得告诉妈妈说有人戏弄他,聪明的妈妈当然知道那是山谷中的回音,就告诉孩子,你现在对他说:“我爱你!试试看。”当孩子试着如此说时,果然听到是“我爱你!”的回应。山谷回音@田里  相似文献   

1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理想让人印象深刻。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的期望:“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一位同行向我谈了这样一件事,她在班上让幼儿谈自己的妈妈干什么工作,当一个孩子说我的妈妈在凉粉店时,哪些四岁多一点的孩子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谈到妈妈在当什么长、什么主任、什么经理时他们不笑呢?很显然,是他们认为凉粉店低贱的缘故。后来,我又在大班作了调查,我问他们长大了作啥?有的说要当解放军,有的要当科学家,有的要当画家,有的说要当官。五岁的罗强特别强调说:“张老师,我长大要当大官。”我问他为啥要当大官,他说,  相似文献   

20.
梦幻山谷     
太空船就要在贝比星球上着陆了。大虾问眼镜儿:“贝比星球上有智慧的生命吗?”“我刚查找过一些资料,贝比星球上生活着两种人:一种是快乐贝比,生活在快乐山谷里;另一种是忧伤贝比,生活在忧伤山谷里。他们的脑袋非常大,即使是成年人,模样也和四五岁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