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吴晨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1,(4):89-92
当汪曾祺以《异秉》开辟自己走向事业巅峰的道路之际,他已过花甲之年。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当汪曾祺以晚年心态去面对写作时,该因素会怎样左右他的创作,其创作又将呈现出何种风貌。该文仅以其小说创作为对象,对汪曾祺的晚年心态和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探微。 相似文献
3.
舒欣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0,21(1):76-80
汪曾祺是新时期相当活跃且影响颇大的小说家,他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80年代他的小说风靡一时,90年代尽管他早已古稀,仍笔耕不辍,创作了几十部短篇小说。认真考究这三个年代的创作流程,就可清晰地勾勒出他整个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梁素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62-6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直对中国文人产生着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汪曾祺作为20世纪的“乡土作家”,其创作也深受道家思想的浸润。在汪曾祺的作品中,时时表现出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处处流露出与世无争、致虚守静的人生观。这些无疑都与道家贵自然、顺天命的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充满着对人的关怀、尊重与欣赏,呈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士大夫人格的继承,使其在创作上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自身气质上的异质因素,成为“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士大夫情怀深刻影响了汪曾祺的人道主义书写方式,他以雅趣表达底层关怀,以美德构建人道理想,以温情进行现实批判,以闲笔滋润世俗心灵,流露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对生命品质的思考。基于汪曾祺兼收并蓄的思想特质,从接受人道主义、在士大夫情怀影响下形成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特色书写三个层面,探讨汪曾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6.
7.
汪曾祺小说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四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以后。人们注意的多是他最后一个阶段的创作成就,而对前两个阶段知之甚少。全面分析汪曾祺三个时段的小说创作,在"中断"的表象下,寻找其中的"变"与"不变",可以发现其创作的一贯的特点:描写自己熟悉的人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表现这种美,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多描写故乡江苏高邮里下河风情,其作品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采用散文化的笔调,具有诗意化的韵味,彰显作品整体的和谐美,受到评论界的广泛赞誉。本文尝试从和谐美的角度对其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和谐既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是艺术上的独特表现。汪曾祺小说的和谐美,体现了对生活理想化的追忆和叙述,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把握与揭示,与此相适应的是作品内蕴的乐观、文风的平淡及语言的自然。 相似文献
10.
刘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50-57
本文在20世纪的宏观文化背景上考察汪曾祺的生活与创作,发现其文化意识与审美取向表现出极为突出的民间意识.正是其文化意识与审美取向的民间性决定了其小说创作的精神内核及艺术品格.从而也决定了其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成敏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47-48
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一直以其"电报式"的简洁文风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若细读其作品,亦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少数偏离自身文风的现象——在遣词造句上的避简就繁、刻意重复。本文选取了其短篇小说中的几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这种重复并非啰嗦赘言,反而是作者高超技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李永东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85-88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20世纪30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50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0~60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80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14.
尹荣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4):42-47
王亥在《山海经》中的奇异形象,应该是先民对营室星“立象”的结果;为客观事物“立象”,将其符号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王亥的原型是营室星;王亥故事来源于先民对天上营室星的认识;来源于先民对营室星的人格化、历史化;王亥故事,其实质乃是一种星辰传说。 相似文献
15.
杜鹃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2):28-31
19世纪90年代,泰戈尔移居谢里达农庄照管祖传地产。其间,作家创作了60多篇反映孟加拉农民的勤勉、贫困、希望与追求、展示孟加拉农村广阔生活画面的短篇佳作。众多作品构成多重组合复调,每部作品又常常具有多重主题。泰戈尔往往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使形象鲜明突出;叙事中间或夹以发人深省的议论和极富感染力的抒情,笔简练,对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事件产生发展的契因不作详细交代,给读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比喻俯拾皆是,生物形象而又贴切自然,足见作家见识广博想象丰富。这些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洋溢着热情、充满了生气,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描述晚清时期对"短篇小说"的理解,考察当时短篇小说的状况。在翻译小说的影响下,此时的"短篇小说"已经开始与古代短篇小说分离,逐渐向新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约翰.奇弗作为一名美国当代作家,创造了一系列风格独特,魅力独具的短篇小说。其作品的背景可分为四类:纽约城市,纽约郊区,意大利和海滨,其中纽约郊区为其作品的主要背景。有人指责其小说背景过于狭窄,但这个“狭窄”背景更具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钟思远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53-56,61
《夔州杂诗》是王光祈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在用事用典、咏景咏物等方面对杜甫的夔州诗多有化用,乃是承继先贤遗风的王光祈忧国忧民之诗人情怀开始成熟的表现。参照王光祈创作《夔州杂诗》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结合其生平事迹和相关传世文献,对《夔州杂诗》作出论析,可以较清晰地勾勒出此中所现的与王光祈精神志向渊源相系的人生图景。 相似文献
19.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五十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二、八十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三、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20.
田永红的短篇小说以描写地域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刻的现实思考,鲜活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