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在多年的自然教学中 ,做好三个调整 ,切实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看法。a .调整教学时间。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出现各种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时间各不相同 ,因此 ,在自然教学中 ,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应配合季节的变化 ,适当调整好最佳的教学时间 ,力求较好的教学效果。如 :《花的构造》在上学期开学后第 2周进行教学 ,而此时很多地区油菜花还未开放 ,桃花及教材列举的其他花开放得更迟 ,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将此课推后。又如 :《养蝌蚪》与《两栖动物》相隔 1课 ,即从养蝌蚪到讲两栖动物其间只有 2周时间 ,而蝌蚪长成小青蛙却…  相似文献   

2.
《小蝌蚪找妈妈》(通用教材五年制四册第3课,六年制四册第10课)是一篇图文并茂、趣味性很强的自然常识方面的科学童话故事。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和鲜明活泼的图画,描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进一步说明青蛙的生长过程。怎样上好这篇课文,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在帮助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3.
现行小学自然教材虽然通过图画、问题或简单文字叙述规定了每一课的基本教学程序,《教师用书》提供了参考教案,《教学参考书》提出了较详尽的教学建议,但是,由于各地自然环境、教学条件、学生的认识水平等都有差异,教师在备课时,仍需认真思考一些问题。现以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二册《青蛙》这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下:一、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是怎样的?知道青蛙生活的地方、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吃什么;初步学会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和运动方式;进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青蛙》的教学设计雍华小学自然常识第六册《青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两栖动物的特征。由于城市中的小学生对青蛙比较生疏,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选...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教学同本地农业活动相结合,我们把教材中与本地区自然条件有关的教学内容机动灵活进行调整,及早准备,保证教学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如《种大蒜》一课》,教材编排在第二册第一课进行教学,而我们当地种大蒜的时间在每年八、九月份,我就将这一课调整到九月份教。这种机动灵活把握教材的方法,不仅真正发挥了农村自然优势,而且切实使自然教学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6.
《蜗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四册的第八课,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学习饲养蜗牛的方法。这一课,我已教过多次。过去,我的教学设计总摆脱不了旧的模式,只知道按教材的编排来进行,课堂教学没什么起色。通过潜心研读《科学课程标准》,我才知道,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要以教材为基础,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于是,我特将《蜗牛》这一课重新进行了设计。在教学目…  相似文献   

7.
自然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就是认识《水》,科学教材中也有认识《水》这一课。同一内容但是教学观念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 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社版)第四册第21课《回声》,说一只小青蛙在半圆形桥洞下听见了自己讲话的回声,这是什么原因?是否有实际可能?我们乘船到桥下为什么却听不到回声而只有共鸣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课要密切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教学。”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教科书中的具体材料不可能完全符合各地的情况。因此,教学时应从当地的自然情况出发,选取当地的相应材料来替换补充,对教科书的课文顺序也应根据当地的时令季节情况作适当的调整。这确实是教师在自然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植物的茎》这一课,教科书上选取了葡萄作为代表性植物来说明它是攀缘茎,可我们乡很少种植葡萄,我就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本地常见的黄瓜作为代表性植物进行讲解,收到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镜子反光”是义务教育《自然》第三册《镜子》一课的一个小实验,只因反光现象看起来很简单,初次教学我忽略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结果弄得乱七八糟。第二次教学我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镜子反光”的条件,课上很生动又有趣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的板书,往往是随着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化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而逐步完善的。我在组织《称象》《六年制第四册)一课的教学研究时,曾和教者一道三次修改板书设计,从中得到不少启发。一改板书,突出课文重点。开始设计的板书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的一次研讨活动中,我校一位教师上了一节自编教材《找石头》。这节课,教师在教材选取方面,主要以人教版低年级《玩石头》和苏科版自然教材《搜集石头》为蓝本,并对之进行系统的整合。前面两种教材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13.
为参加市里的赛课,历练出一堂县内样板课,我们采取磨课形式,几多磨砺,几多修炼,趣味良多。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的故事,本次磨课过程使我们对大师所讲故事昭示的教育真谛有了更深的体会。口教学特色定调设计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上)第三课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说课后试上了一课,大家认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形式化色彩较浓,教者的优势没得到充分体现,特色不明显。对教材再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本课从课题到内  相似文献   

14.
"同课异构"展示了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以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重新去构思教学,它是针对现在教育中生源参差不齐的状况的一种应对,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这篇文章将结合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八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例,对教学环节中问题设置进行"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科书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实验2是这课教学的关键,但教材中第2个实验的设计却因直观性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原来的实验设计如  相似文献   

16.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一课。这节课从设计教学到教学实践经过了反复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积极反思和教研组的同伴互助在这一过程中都有具体的体现。《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贯穿了以下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我是这样设计《回声》第二课时的□大连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岩《回声》这篇科学童话共教学三课时,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的四到六自然段和三个生字,重点是理解第五自然段中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为了解决这个重点,我重视了直观手段的合理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相似文献   

18.
《自然常识》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在自然课的教学中运用浅显的语言正确地阐述有关科学概念是很值得得探讨的。本文就市编自然教材的第二册第6课《种子》,第四册第13课《种子的传播》,第14课《种子发芽》等章节对“种子和果”实谈一些个人看法。市编自然教材第二、四册重复出现三次有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一、提供事实,引导观察。 课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卵石的形态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探求卵石形成的事实根据。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去收集卵石,带学生到河滩、沟谷去考察卵石的分布,岩石的风化及河水对岩石的搬运情况。学生亲临大自然考察,直接获得了真实的自然知识。在考查的同时,教师还引导…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是以教师课前充分的备课为前提的。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理念,解读所用教材的特点;其次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三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要在不偏离教学方向的基础上,重视课堂实效,凸显个性教学,教师要"常教常学,常教常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