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当一个人笑容满面地对我说“我来教育教育你”时,我将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他可能实际上是在说“我来规训规训你”……  相似文献   

2.
王世强 《吉林教育》2009,(7):103-10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用冷而严厉的眼光盯着他说:“你到我办公室来,我要找你谈谈。”来了之后,  相似文献   

3.
《教师博览》2004,(11):12-12
一个学生违反了校规.于是班主任到教室找到这位学生,说:“你到我办公室来.我要找你谈谈”。这样的场景,学生熟悉,家长熟悉.社会也熟悉。这肯定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4.
课间,汤志强跑来问我:“你是不是对我偏心?”“你说的这个偏心是偏好还是偏坏?”“当然是好。”他说。“怎么会有这个问题?”我很奇怪。  相似文献   

5.
曹欣慧  吴玲 《教育评论》2023,(10):108-115
规训自来有之,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尤其是组织管理领域。近年来“规训”问题备受关注,而对“规训”价值的认识由于社会思潮影响存在极端倾向。就教育管理领域而言,规训具有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主要作为某种教育管理手段发挥作用。“规训”不仅是学生行为发展基石和路径,还是学生认知发展实验室——“规训”是有甚于常规事物的“特殊事物”。“规训”的尴尬处境表明,社会需要呼唤辩证思维:把握本质,意识到规训的消极倾向;努力探索规训的积极价值,发挥规训的正能量;努力回归初心,体现不止于惩戒的规训新理念;实现管理超越,以和谐发展为导向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而且这种探索和创新永无止境。近一时期,笔者听到和遇到的一些教育趣事,进一步验证了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学生身上多赚点“利息”一次语文考试,有位学生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还要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学生咬咬牙说:“我借。”…  相似文献   

7.
马卡连柯的教育著作《教育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爱偷东西的孩子,在痛心地承认错误并表示悔过自新时,马卡连柯却连连摇头说:“你呀,改不了啦,还会偷第二次、第三次。”后来那个学生果然旧病复发,马卡连柯说:“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还会有第三次,等着呢。”但是,在马卡连柯的激将下,那个学生再没有发生过第三次。爱偷东西的习惯从此便远离他而去了。读了这个案例,感觉上与我平时教育这类学生时“屡教屡犯,你是无药可救了”、“打个赌,你如果改好了,我的名字倒着写!”、“保证有什么用呀?  相似文献   

8.
5岁的莎莎在公园里玩.妈妈在一旁看着她。莎莎问:“我可以不可以坐秋千?”“如果你喜欢就玩吧,但让我拉着你的手。”莎莎站起来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又说:“我们要非常小心.从后面绕过.这样我们不会被别的秋千碰伤。”莎莎坐到秋千上.妈妈说:“我来推你。坐好了,抓紧。”玩了一会几.莎莎说:“能不能让我自己来?”“不行,那样你会掉下来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5,(7A):59-59
现在,我们已身处现代性教育规训与教化的历史境遇之中,显然我们无法回避诸如“教化与规训的对抗”“理性的癫狂”“个体性的迷思”“自我实现的隐忧”“理想的命运”“道德的脆弱”和“知识的幻觉”之类的教育哲学难题。《规训与教化》一书的作从现代性的化处境出发,对上述七大方面的教育现代性问题进行了颇为细微深入的思考和极为坚实有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话语     
《天津教育》2013,(15):3-3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哕唆!”“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你那一套早过时了!”“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说了别吃剩菜,怎么老不听?”“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  相似文献   

11.
最幸福的事     
今年6月12日上午,我去老年大学上课,办公室的杨主任高兴地对我说:“祝贺你,我从《老年教育》里看到你的章了!”  相似文献   

12.
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存在一种“尊崇细节”的传统和流行做法,藉由纪律和日常规范,权力在向无穷小的“小事”的浸透过程中获得了无限胀大的支点与机制,因而形成一种“无所不在”和“时刻警醒”的微观“权力物理学”。这种显微镜式与如影随形式的纪律规范机制在操持学校井然有序运转的同时,也把它型塑成一个窒闷的自我维系的权力规训空间:“自身而心”的权力规训目标,“以小见大”的权力规训机制,“亦得亦失”的权力规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教无定法     
王京丽 《幼儿教育》2002,(12):40-40
一天,我到朋友家玩。刚一进门,就听到朋友正在气冲冲地教训儿子。看到我来了,朋友冲我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我算是没办法教育好了,你是幼儿园老师,你说该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我听了朋友的话,不置可否地笑笑。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别人好的教子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硬搬。  相似文献   

14.
徐吉志 《中国德育》2007,2(4):65-66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面深入,许多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为了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纷纷收集、整理出了数条教师“应语”(应该说的话)或“忌语”(不应该说的话),如:“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我看你挺有潜力,只要努力一定能学会!”……“碰上你这种学生算我倒霉!”  相似文献   

15.
星期三上午,我刚下课回到办公室坐下,就看到初二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很不高兴地进来,叹了口气说:“我班有个学生,学习一直很优秀,可这十几天什么都学不会,问也问不出名堂。只好请你来帮他啦。”我说:“好,你请他来吧。”  相似文献   

16.
欲擒故纵     
钱新华 《班主任》2010,(9):35-35
去年,我接手一个高一班,第一天开学,我正准备组织学生去体育馆进行入学教育,突然一名男生走过来,说:“新生入学教育我不想去了,”我一愣,问:“为什么?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问我:“你知道你们班的森子染发了吗?”我回答说:“知道。”“那你应该说说他!”“他今天刚返校……”没容我解释什么,这位教师便教导我说“你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永远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用讲什么平等,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你们师范类毕业和我们非师范类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些话语不止一次地冲击我的大脑,震撼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薛登兰 《山东教育》2002,(34):16-16
人们在夸奖赞美时,习惯翘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你真棒。”当训斥批评时,常用食指去指责,说:“你怎么搞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来都喜欢赞美,没有哪一个人拒绝赞美,喜欢批评指责,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老人受请,小孩受宠”就是这个道理。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惯用“大拇指”去表扬,不用“食指”去指责,使我得到了许多教育成功的体验。每当学生进步时,我用大拇指去表扬;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我翘起大拇指去赞美;每当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用大拇指去安慰、去鼓励:“战胜困难就是好样的。”记得去年…  相似文献   

19.
感恩之心     
辛勤 《小学生》2005,(2):70-71
这一天,淮阴城是个大集的日子。一个人匆匆地在人群中穿行。突然,在他身后响起一声粗野的叫声:“喂,你站住!”他回转身来,见是当地的一个泼皮无赖,便想躲开他,无奈这个泼皮故意找事,追着他讽刺道:“你平常出来,总带着宝剑,你敢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说着,就叉开双腿,横在大路中间,并冲着他挑衅地笑着说:“来呀,钻吧!来呀,钻吧!”  相似文献   

20.
早上辰辰不好好吃饭,爸爸训他,辰辰顶嘴说:“哼!你不是好爸爸!我要换个新爸爸!”爸爸大惊失色,问:“那我呢?”辰辰头也不抬,说:“我要把你退回奶奶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