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板”不是老板,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位极富幽默感的语文老师。那天,他第一次站到我们教室的讲台前,是这样自我介绍的:“十分荣幸,这学期,在下一人掠取了你们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两只饭碗!请记住我的名字,我姓鲍,单名一个施字,鲍——施。”“鲍——施,boss(老板)!”一个冒失的同学学舌道。大家哄堂大笑,一阵喧哗。“鲍——施,这不是英语‘老板’的音译吗?”“唉,对!他还真像个老板呢!瞧那‘老板肚’!”……从此,“老板”这个称号便流传开了。  相似文献   

2.
外婆是慈爱的象征。我的母亲这样说我的外婆:“那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据说当时我吃苹果还加糖;缸里养着鲫鱼,我指着哪一条,外婆就捞起来为我熬汤——不是她误会了孩童之心,而是她迷信,坚信那一条于我有益。近日受一位朋友之邀,吃了一桌风味菜肴。这位朋友与这酒楼之男女老板是两表兄一表妹。表兄们像足球健将,表妹像模特儿。他们那共同的外婆健在得很,住在这大楼之巅,从云端俯看孙子们动作。  相似文献   

3.
车在漳诏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中国榕树之乡”——福建省漳浦县沙西镇,应邀观赏那早已扬名海内外的“中国根”——沙西榕树盆景。据说这神来之树已满身光环了,看来我们是来瞻仰一个伟人了! 未来时,暗想,一盆榕树盆景有  相似文献   

4.
我轻柔地打开这把47平方公里的“折扇”,扇面上显出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画中是风韵柔媚的小桥流水人家。我走进这画中,闲庭信步想要寻找那“侧帽斜阳外,诗情天际落”的景色。我仿佛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幽弄,泱泱碧水,条条古街,那浓浓的水乡气息把我紧紧包围。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静静感受着这七百年古镇所散发的香气。沿着泱泱碧水,我踏上了那古  相似文献   

5.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板在当今社会则泛指商人。“老师”与“老板”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是如何划上等号的呢?那还得从某日我上的一堂信息技术课说起。  相似文献   

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板在当今社会则泛指商人。“老师”与“老板”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是如何划上等号的呢?那还得从某日我上的一堂信息技术课说起。  相似文献   

7.
昏昏欲睡的中午,懒洋洋地翻着本书,一个小故事让我的睡意顷刻间消失殆尽——两个老板碰面,彼此交换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老板抱怨道:“我不能容忍不成材的员工,虽然现在还有三个这样的人待在我的公司,但我过几天会将他们炒掉。”“哦,他们怎样不成材呢?”另一个老板问道。“你不知道,他们一个吹毛求疵,整天嫌这嫌那;一个杞人忧天,总为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担忧;而另一个游手好闲,喜欢在外面瞎逛乱混。”另一个老板想了想,说:“干脆让他们三人到我的公司上班吧,这样也省了你解雇他们的麻烦。”第一个老板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这三人到新公司报到,…  相似文献   

8.
背景     
“(口当)、(口当)、(口当)——”急促的铃声响了。我缓步走进教室。今天,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交给我的,是一张张洁净无瑕的“白纸”,我应该好好描画!“这堂课我们学习《南湖》。”作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我一下子转入正题,“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是——”“老师——”一个叫小刚的男生举起了手。“请说吧。”“什么是背景?”“背景就是……假加我们生活在……地方,那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中国春晚上的舞蹈《只此青绿》火了,荧幕上的青绿让我想起了留学的城市——桂林,我永远也忘不了桂林的那一抹青绿。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中国朋友带我去了一个叫作“仙人台”的地方,我找到了打开桂林山水的正确方式。“仙人台”位于桂林阳朔县葡萄镇一座无名的野山上。沿着一条驴友和摄影爱好者踩出来的小径往上爬,翻过一个山坡,眼前豁然开朗,满眼青绿!那雨后春笋般矗立的群峰是墨绿,婀娜多姿,形态各异;那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漓江是碧绿,在这里拐了一个U形的大弯,在群山间蜿蜒前行;  相似文献   

10.
有关感动     
曾经流过泪,为一首歌,一种感动。悠然的乐声沿着长长的导线传入耳中,而我已在昏睡与清醒的交织中沉浮了。也就在这时,我听见了那执着的呼唤:“花开的时候,就要来了么?是不是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花开的日子真要到了么?我已等了好久——”  相似文献   

11.
我打过工,但是老板不是别人,而是我爸妈。但这确实是一段打工的经历,只不过老板特殊点儿而已。只要放假,那我就几乎得天天在家打工。打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我每天得8:00起床(不对,应该是上班),晚上7:00下班,如果忙的话,还得加班(不过,加班有加班费)。起初的时候,我什么都不会,老板就派给我纯粹的体力活——让我印商标。我当时一听就乐了,这么简单啊!但事实远没我想象得那么容易。刚开始,我觉得还是挺轻松的——不就是在零件上涂上标记嘛!但几个小时过去后,我就有点儿支持不住了。我觉得手臂很酸很痛,腰也很酸(因为工作的时候,坐的是矮板…  相似文献   

12.
记不清是第几次接到她倾诉的电话了。电话的那一边,她声声血,字字泪,说到最后,她的情绪已完全达到了愤怒,几乎歇斯底里了。我只能趁她说话的间隙,抽空安慰她几句——尽管我知道这是徒劳,她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一个虔诚的认可者,她似乎听不进任何忠告或者建议。因为她太出众,太优秀,太有能力了——你说的她什么都懂,你说不出的她也懂。她不断地“跳槽”,不断地换单位。有时是老板炒她的“鱿鱼”,有时是她炒老板的“鱿鱼”。她不明白她的学识为什么总是无人欣赏,她的才能为什么总是无人赏识?听她倾诉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一副画…  相似文献   

13.
闪光的心灵     
“一枚一元的硬币在那里闪着光芒”,写出了一点“亮”;“我看见那枚硬币是收款小姐趁机偷偷地放在上面的”,写出了一线“亮”。亮点是用“恨不得将面前的食物能盯到肚子里去”铺垫出来的。“老板背对着收银台”一笔,使亮点出现合理。此文还需要升格:补充新的情节——老板心知肚明收银员做了“手脚”,但他既放过了收银员也放过了小孩——进而写出一片“亮”。标题宜改为“闪光的硬币”——标题宜实,结语可虚。  相似文献   

14.
笑话     
很晚了,4岁的弗兰茨躺在床上要妈妈给他削苹果吃。妈妈“:太迟了,孩子,苹果已经睡觉了。”弗兰茨“:不会的,妈妈。小苹果可能睡了,大苹果一定没睡。”——法国笑话儿子“:是不是当心里难受时,就不应该再给他精神上或肉体上的刺激,对吗?”爸爸“:那当然。”儿子“:那好,这次考试,我有两门功课不及格,我现在很难受。”——中国笑话汤姆到宠物店,想买一只狗。好不容易跟老板讲好价钱,正要离开时,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急忙回头问老板“:你这只狗忠不忠心啊?”老板拍胸脯保证说“:当然忠心喽!之前我一共把它卖出去4次,它都跑回来了!”——英国笑话…  相似文献   

15.
心约     
抒情的小夜曲幽婉动人,古拙的木头桌椅别有情趣,加上令人心安的价格,使得我和我的朋友在最近一段几乎每个周末都来这红茶坊小聚。因为常来,于是不经意中发现了一件怪事——那张靠窗的桌子上每个周末都放着两杯红茶。起初我们以为是给谁留着的,可每一次直到打烊,也没见有人来坐。这份神秘渐渐成了我们的话题。终于有一天,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大家都挪动椅子故意坐在那张桌子旁。果然,老板走过来打招呼了:“对不起,这里有人订了座。”“有人?别蒙了,我们每个周末都来,从没见到有啥人坐过。”大家故意不理会。老板淡淡地一笑说:“你们是常客,我…  相似文献   

16.
求职     
(一) 终于有一天,“老板”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总而言之是最近十多年的事吧),这些原本是国有资产国营企业共产党干部的厂长经理一时间都变成了“老板”。这还足为奇,到后来,甚至连“科长”、“处长”、“局长”也被下属称作“老板”了,整个中国似乎变成了一个大商场。当然,这些事儿与我这平头百  相似文献   

17.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这是摘自泰戈尔《采果集》中的文字,它恰似淡淡的低吟。从中我仿佛感受到了一个旅行者身上所散发出的坚定、勇敢、义无反顾,还有那隐藏着的缕缕寂寞,让人震撼。在《出走十五年》(以下简称《出》)一书中,作者余秋雨演绎的正是  相似文献   

18.
害怕的价值     
我的老板曾经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害怕变化吗?”我愣了好久,无言以对。说害怕吧,我担心老板以此看出我的脆弱和懦弱,轻而易举地就卸下了我平时苦心经营的好强的面具;说不怕吧,那绝对是假话。我不知道老板希望我给他一个怎样的答复,便诚恳地反问他说:“可不可以告诉我,您害怕变化吗?”老板笑了起来,说:“我想告诉你的是,害怕被淘汰,比害怕变化更有价值。”于是我说,您的话告诉了我“害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手机故事     
碧海 《教书育人》2002,(7):28-28
1993年从南宁开往北海的长途大巴上,我第一次见到手机。一个年轻人,手握一部手机上车了。一车的乘各用羡慕和敬畏的眼神向他扫射。从那年轻人得意和高傲的神态中不难看出,他选择了大巴是比一个人闷在小车里更有“炒作”效果和“轰动效应”。1993年之前,我只是在电视剧中看过手机,而且那电视剧也大多是港台的。那时人们管手机叫“大哥大”,拿手机的人也都被称为“老板”,做小买卖的小商小贩当时没人叫你老板,老板中的大哥才配拿“大哥大”。“大哥大”的块头确实大,足有半块红砖那么大。尽管那么重,带着不便,这“大哥”也…  相似文献   

20.
“嘟——”哨声一响,全场队员都愣在了那儿。突然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我的)问裁判:“怎么开球啊?”裁判瞟了我一眼,用粗哑的嗓音说:“两名队员站在球后面,每人各踢一脚就可以开始了。”于是,我与另一名队员准备发球了。我蹬了蹬腿,“砰!”球从我的脚背上一下飞了出去。虽然球速还说不上快,不过球已经没有了踪影。再定睛一瞧,足球早就落到了对手的脚下。我两眼珠一凸,顿时呆住了。心想:靠!我真是“害群之马”,怎么这么倒霉,球都是我们开了,还搞这么一个“失误”!真是对不起“父老乡亲”哪!要是这球不是我开的,那该多好。正悲观到极点时,仿佛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