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将玻碳(GC)电极置入1 mol·L^-1NaNO2 1 mmol·L^-1NiNO3 1 mmol·L^-1K3Fe(CN)4混合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CV)可现场制备出性能稳定、厚度可控的NiHCF/GC修饰电极,且其电化学可逆性较NiHCF/Ni更好.研究表明对于在空白玻碳电极上氧化电位较高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DA),NIHCF膜可通过媒介作用使其氧化电位降低约200mV.大大提高其电子转移速率,利用这种电催化作用,可较好地对溶液中DA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玻碳(GC)电极置入1mol·L-1NaNO3+1mmol·L-1NiNO3+1mmol·L-1K3Fe(CN)6混合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CV)可现场制备出性能稳定、厚度可控的NiHCF/GC修饰电极,且其电化学可逆性较NiHCF/Ni更好.研究表明对于在空白玻碳电极上氧化电位较高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胶(DA),NiHCF膜可通过媒介作用使其氧化电位降低约200mV,大大提高其电子转移速率,利用这种电催化作用,可较好地对溶液中DA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物理掺杂、化学镀、包覆等三种方式饰钴后的镍电极的性能.通过比较充放电曲线、循环伏安以及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发现:以包覆钴形式对镍电极进行修饰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几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硫酸盐水溶液中Cu(Ⅱ)离子在镍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超级电容器在大电流密度下循环性能不够优异的问题,采用无模板自然生长法制备了泡沫镍支撑的锌钴氧化物纳米簇阵列电极,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的结构进行探究。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测定等一系列电化学表征手段表征了所制备材料的超电容性能。结果表明,锌钴氧化物的形貌为纳米线(直径为100~200nm)聚集而成的纳米簇,交错地在泡沫镍骨架上生长。电极在0.5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高达1 592F/g。经过10 000次循环后质量比电容仍有101.7%的保持率。根据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结果,其电荷传递电阻仅为0.25Ω,显示出所制备材料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掺杂CoO的贮氢电极Mm0.8La0.2Ni4.0(MnCoAl)1.0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叫,掺杂CoO可以改善电极表面的电催化活性,从而增火电极的放电容量,提高充电效率和电荷保持能力、降低放电过电位,提高循环稳定忡。随着CoO掺杂量的增加,电极的放电容量虽逐渐增大,但降低了电极快速放电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氢氧化镍低的电子电导率,提高其电化学电容性能,制备了多孔镍基复合膜电极。以镍箔为基体,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得到了Ni-Zn合金镀层,通过脱合金化法制备了多孔镍膜。对多孔镍膜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得到多孔镍基复合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多孔镍基复合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层的热处理温度可以有效地影响多孔镍基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电容性能。经300℃热处理后的复合膜电极在10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 000次后,其比电容为629F/g,电容保持率为96%。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镍催化剂,用于苯完全加氢反应,研究了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采用粒度分析、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40℃~190℃和4MPa氢压下,载体不同,催化剂活性相差很大,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SiO2〉硅藻土〉ZrO2〉TiO2〉γ—Al2O3。研究表明,这种差异来源于载体的比表面积,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以及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活性组分分散均匀,活性组分与载体具有适宜相互作用的SiO2作载体,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K3Fe(CN)6溶液为电解液,在电沉积Ni表面形成铁氰化镍膜,制得了铁氰化镍修饰Ni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该修饰电极用于抗坏血酸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检测的线性浓度范围为2.0×10-6~5.0×10-3mol·L-1,检测限为5.0×10-7mol·L-1。  相似文献   

10.
本根据逐步逼近的数学原理,对钴、镍的标准吸收曲线进行线性组合,形成一系列代表各组分不同含量的组合曲线,根据其中最为逼近样品吸收曲线的组合曲线的组合系数,计算钴、镍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抗相互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应于钴、镍混合体系的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压(3.OMPa)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研究了不同Co含量对MoO3/TiO2─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Co助剂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但对加氢活性影响较小.Co/Co+Mo原子比在0.25~0.45范围内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对La3Co的超导转变温度随磁场的变化关系以及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得出了该材料在临界点的热力学临界磁场、吉布斯函数、熵以及比热突变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腐殖酸对钴、镉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土壤中的腐殖酸,研究对Co2+、Cd2+的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最佳pH范围为6~7,吸附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用该种腐殖酸样品吸附Co2+服从Langmuir和Freudlich吸附等温模型,19℃、35℃、45℃的饱和吸附量为12.51、9.52、8.30mg/g;吸附Cd2+在19℃、35℃时服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饱和吸附量为33.90、33.43mg/g,但在45℃时主要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腐殖酸对Co2+、Cd2+的吸附是通过两级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的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4一致反超图的边数问题,构造了一类边数比较小且上色数为3的4一致反超图  相似文献   

15.
激光熔覆制备纳米WC/Co复合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横流2.0kwCO2激光器,在45号钢表面制备了表面较平整、较细密、基本消除了裂纹与孔隙并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纳米WC/Co复合涂层。通过SEM,EDAX,XRD,AFM及NanoIndenterXP分析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成分、物相及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涂层的显微组织为涂层中镶嵌着大量与Ni基合金结合良好的WC/Co颗粒,其中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相当数量的粒度≤100nm的纳米颗粒。涂层的结合强度比传统热喷涂提高了2.3倍。涂层中纳米WC/Co在激光熔覆中的纳米效应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价值创新的观点,在分析现有男装产业战略布局和价值曲线的基础上,剔除、减少、增加和创造了相应的服装元素,对虎都服饰有限公司价值曲线进行重构,并据此提出虎都发展新战略。  相似文献   

17.
英美烟公司是近代垄断中国烟草市场多年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营近半个世纪的过程中,其产品占中国卷烟市场销售总额的五成以上,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使用形象策略。文章从这点入手,分析其实施此策略的原因、方法及效果,以期让我们更清楚近代国外企业如何在华使用形象策略,并为今天的中国企业学习使用形象策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Out-of-plane angular dependence of ferro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was measured in sputtered Co/Pt multilayers and analyzed with the Landau-Lifshitz-Gilbert equation. The effective demagnetizing field 4πMeff i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tPt and decreasing 1/tco,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result of interplay between the interlayer coupling and a lowdimensional effect. The g factor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pt and decreasing tCo, indicating contribution of spin-polarization of Pt atoms and additional contribution of orbital moment of Co atoms. The in-plane resonance line-width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oo a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Pt.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用Czochralskipulling法制备Pr_3Co单晶的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首次用此法成功地制备了Pr_3Co单晶,为研究其物理特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钢铁厂噪声污染分析与对策——以某钢铁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钢铁厂噪声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相应标准要求,提出噪声污染治理对策。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后,设备处岗位噪声降至85dB(A)以下,厂界昼间噪声降至65dB(A)以下,夜间噪声降至55dB(A)以下,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三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