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今译界一旦论及译事,无不提及许渊冲先生的名字。他的译著颇丰,大多数译作可称得上精品。他译唐宋诗词,译苏东坡诗词,译毛泽东诗词,译现代革命家诗词,译笔驰骋百家,搜罗万象;译笔风格可谓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即是说能把博大与精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47):114-115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表达,然后以李煜著名的诗词《虞美人》为例,探讨了进行英语诗词英译的前提条件,并对《虞美人》一词中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列举了翻译实例,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传达问题,希望能为相关翻译人员带来一定的启示,提高英语翻译水平,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冯艳飞 《现代英语》2023,(16):91-94
《红楼梦》以其丰富深厚的思想背景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对《红楼梦》译本的研究尤为重要。从事诗词教研的叶嘉莹说:“作为小说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1]。文章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理论指导,对比分析杨宪益、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的诗词翻译案例,探讨译者文化意象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认为根据所要达到的不同目的,采用省译和增译翻译方法,可较高程度上还原诗词之音美;采用直译或意译的翻译策略,可以基本实现诗词之意美;采用直译或者重构法,译文大致可以做到诗词之形美。文章旨在探索在诗歌翻译中更好地传达中华传统文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锦瑟》英译和法译的隐喻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李商隐作品中的一首《锦瑟》进行层层剖析,比较了英译本和法译本中的翻译手段的异同。研究古诗中的英法译本,可以了解思维领域中这些诗歌隐喻如何产生,同时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互译、文化交流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问世,隐喻的认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开山之作,蕴含着丰富的隐喻表达。分析其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并总结翻译策略,既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检验,也是对隐喻翻译认知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当翻译向文化转型,女性主义思想与翻译理论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在创作和翻译上更关注女性的存在;改变原来译文依附原文的状况,提出原文和译文平等;翻译过程中处理不同性别的语言;提高译者的地位,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为后人传诵.结合李清照的个人生平及其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都可以看到她进步的开明的女性主义意识.虽然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使这种女性主义意识产生影响,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已是难能可贵了.尤其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作者感慨自己身为妇女,空有其才,无法施展才能.这首词表达出李清照对人间歧视妇女的抗议,也表现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在《新荷叶》这首词中,作者通过祝寿引出希望有才之人出仕的忧国忧民之思.这两首词的英译通过增加注释,体现了原文与译文的平等,同时也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了女性主义翻译观.  相似文献   

7.
朱凌燕 《考试周刊》2012,(54):27-28
刘重德曾经指出“经无达诂”和“译无定法”是经书翻译工作中天然存在的两大特点。该文拟从这八字入手,分析和解释《论语》英译之多样化,并进一步指出“经无达诂”和“译无定法”事实上涉及的是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两个层次的问题。正是理解的“无达诂”和表达的“无定法”造成了《论语》英译的多样化,隐藏在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玉米》通过语言自身的自我指涉功能,将政治的意识形态融化到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对时代创伤体验的潜在伤痛.在小说中,通过这种创伤的体验给出了一个现实中的历史,反思历史该如何构建.荒诞的历史所留下的灾难让作者把内隐的悲剧形式融入到平静的生活中.因此,《玉米》无论是在内容的深度,还是审美方式上都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  相似文献   

9.
叶剑英同志是我国人民敬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叶剑英的诗词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是我国诗词园林中的奇葩,历史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叶帅的诗词是时人的精神和审美意味的有机结合,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颂歌,它表达了一个人民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博大情怀,它是我国人民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璀璨画卷,它富于审美意味,耐人咀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陆机的《文赋》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四季花卉点缀着绮丽多姿的大自然,美化着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11.
叶剑英同志是我国人民敬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叶剑英的诗词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是我国诗词园林中的奇葩,历来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叶帅的诗词是时代的精神和审美意味的有机结合,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颂歌;它表达了一个人民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博大情怀;它是我国人民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璀璨画卷;它富于审美意味,耐人咀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以《春晓》和《回乡偶书》为例,对许渊冲、曹顺发和林健民的唐诗英译进行比较.认为他们的英译文都竭力保持形美,使英译文在意境以及思想达到语言与文化的统一.许译更为注重体现原诗的音乐性,传达原诗的语言艺术,所以更为注重押韵,但有时为了原诗押韵的要求,显得不太忠实于原文;曹译注意保持口语性及通俗性,较好地体现了唐诗简洁易懂,连儿童也觉得易学易记的特点;林译注重整齐关,选词精准,竭力忠实于原文,对每词每句都斟酌推敲.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宋词,在文学性和音乐性上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辛弃疾的词作不仅以豪放风格见长,他的婉约词也是别具特色:没有一味哀怨悲悯,而是将一腔爱国情投诸宇宙大自然与山水之中。本文以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许译本为例,分析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在宋词英译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前景化是诗歌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特征。“组合前景化”,即平行结构体现的是诗歌语言在语音结构和表层语法结构上的特征;“聚合前景化”,即变异体现的是诗歌语言在语义和深层语法结构上的特征。以此为理论框架,并以杜甫《登高》四种英译文为例来说明形式对等在汉诗英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包身工>:瞄准情感目标,呼唤人文关怀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具体到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思考两个问题:(1)如何把有关"人文性"的内容摆到语文教学的应有位置;(2)通过怎样的手段才能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上升到哲学层面来看,前者属于"认识论"问题,而后者则是所谓"方法论"问题.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包身工>,更感觉到这两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词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和传统文化的积淀,研究诗词英译对于研究传统文化及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本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卫·霍克斯译本与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诗词的英译为切入点,探究母语文化对诗词翻译的影响。经对比分析认为,母语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原作品的理解差异和译文的表达差异上,具体到翻译策略、词汇选择、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研究发现母语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霍克斯与杨宪益两位译者发挥各自的母语文化优势,融合目的语文化,实现从源语到译语的恰当转换,创造出论坛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师丽娟 《海外英语》2013,(2X):130-131
语篇翻译涉及形式衔接与内容的连贯。同构关系作为一种语篇衔接技巧,在汉语古诗词的英译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该文从同构关系的四种类型入手,以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许渊冲的英译版为例,分析汉语古诗词译为英语时所使用同构关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