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志红 《考试周刊》2010,(13):57-58
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味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表现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训练价值,并被不断地得到强化。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表现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训练价值,并被不断地得到强化。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一种“再创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形式表现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的音韵美,同时融入自己的分析、理解,感受课文所产生的真实感情,经过这种转化,便能成为新的艺术品。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和内化。”  相似文献   

4.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靠读;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靠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靠...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功能派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示人们:学习母语是说在前、读在后;而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读在前、说在后。我们在汉语语言环境里学习英语,要达到能用英语讲、用英语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先学会朗读英语,这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学生大量朗读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和理解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是口头的语言艺术。为达到优化训练的目标,要培养学生正确辨认文字符号、快速进行意义组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动用发音器官,实施正确朗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口诵心维,感受语言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美读课文,表达内心体验的能力。在训练方法上,我们认为可加强教师的范读启发作用;注重对课文的理解,读讲结合;朗读过程中强化体验,使学生感同身受;重视“练气”,情声相谐。在朗读评价时,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将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结合,适时采用直接评价和启发评价。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复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指导,感受课文;创设情境,感悟语境;技巧训练,感想语句;审美体验,感知全文,才能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意蕴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鉴赏力的有效手段。正因为这样,广大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情有独钟,重视有加。表现在课堂上,教师的分析讲解少了,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多了;师生一问一答少了,学生朗读实践多了;学生远离文本少了,学生研读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的机会多了。按理说,朗读时间和机会的增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敏锐和丰富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展开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比照生活中理解语言的形象美、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在想象体验中感悟语言的情感美,这样才能敏锐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书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本文作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艺术,认为:培养朗读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感受;诗歌作为朗读的素材更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节奏的把握和体验。  相似文献   

13.
李媛 《天津教育》2000,(2):30-3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使学生通过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大量语言材料,知道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并从中得到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一、指导学生朗读──感知语言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一环。只有多读,学生才能充分地感知语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训练学生自己认真地朗读,是领略课文遣词造句妙处的重要手段。例如《秋天》一文,多处描写秋天的美。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学生朗读起来就会越读越有味。学生在这种绕有趣味地朗读中就会感知了秋天的美…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在教学中应立足于读,通过指导感情朗读、比较揣摩、联系生活体验、比较揣摩、内外结合等方法,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  相似文献   

15.
<正>在美的朗读中,感受美。就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所选的文学作品均是经典之作,各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其中许多华美的诗篇,精妙的散文都是极理想的朗读材料,非读不能领悟其美。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就必须实施美。读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朗读是一门有声的语言艺术,是还原语言形象,培养学生领悟力、感受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体味语言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是进行朗读教学指导的基础阶段,朗读教学是促进学生读好语文、学好语文、感受语言情境的重要途径。由于汉语语言丰富,对于生活阅历不同、理解不同与辨识能力不同的人来说,在朗读中对于语义的理解与感情体会也有所差异。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朗读有助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因此,采用“美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即是伴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音乐的选择要符合课文的意境,要舒缓、轻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加上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朗读,一定会给学生创设美的情境,从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这种方法适合于那种写景散文、抒情散文等。比如,巴金的《繁星》、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  相似文献   

18.
模式化的语文教学中,美的缺失源于朗读的忽略。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用朗读留住语文中的美。创境导读,感受情境美;含英咀华,品味形象美;亮点回读,欣赏写法美;激情引读,体验情感美。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品味语文之美,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意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章类型丰富多样,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通过朗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此,本文在用多样化朗读方式有效提高朗读水平;通过古诗朗读感受意境之美;利用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效锻炼学生想象力,以及积极渗透情感教育等方面,对朗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