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宾语结构与与格结构的关系,以及双宾语结构中名词的赋格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本文认为双宾语结构与与格结构不存在转换关系,双宾语结构中存在一个空动词赋予直接宾语以结构格,并且包含[HAVE]的语义成分。  相似文献   

2.
与单宾语结构相比,双宾语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一个动词同时与两个宾语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理论分析无法合理解决直宾与间宾的赋格和题元角色分配等问题,从而导致对双宾语结构本身的质疑;间宾的非刚性、历史证据和类型学证据都不支持双宾语结构的合法地位;所谓的双宾语结构是与格结构中与格介词附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汉语双宾结构是语法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由此引起了动词配价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但如果把汉语宾语结构放入屈折语如维吾尔语中,我们就会看到汉语双宾语在明确严密的“格”的形态下消解成一般主谓句的情况,这种新视角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求汉语双宾语的深层构造。  相似文献   

4.
VP嵌套理论是生成句法最简方案对动词词组结构的新构想。本试图以这一理论来解释英语中的若干句法现象,如:双宾语结构,动词的作格现象,副词在句中的不同位置,以及There-存在句型等。  相似文献   

5.
:VP嵌套理论是生成句法最简方案对动词词组结构的新构想。本文试图以这一理论来解释英语中的若干句法现象 ,如 :双宾语结构 ,动词的作格现象 ,副词在句中的不同位置 ,以及 There-存在句型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英语之中的双及物结构由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构成,前者的词序为SVO102,即NP0 V NP1 NP2,NP1为间接宾语,NP2为直接宾语.与格为NP0 V NP2 to NP1,介词to引导间接宾语.  相似文献   

7.
双宾语结构的名词赋格现象一直都是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文献中,Chomsky (1981, 1986)、Larson (1988)等认为间接宾语被赋予结构格,直接宾语被赋予固有格;而黄正德(2007)等则认为间接宾语被赋予固有格,直接宾语被赋予结构格。本文从跨语言的角度分析固有格假设在理论和经验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都被赋予结构格的观点,即结构格分析法,并论证结构格分析法不仅能合理、统一、简洁地解释各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被动化移位模式,还有利于解释与格结构具有"致使拥有"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宾语结构作了对比。英语双宾语结构中的第一宾语总是受事的移动终点 ,而不论动词的语义类型 ,在汉语的双宾语结构中 ,动词的语义类型左右第一宾语的语法意义。我们通过无标记的双宾语结构和相应的有标记形式之间的结构转换观察到 ,不同语义型类的动词使用不同的标记。同时 ,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宾语结构对动词的语义类型分别有不同的选择限制  相似文献   

9.
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属于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通过对英语作格结构语言特征简单地概述,基于其所表现的特殊语言现象,以句法和语义这两个层面为切入点,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了作格结构派生句式生成机制和动词非使役化后句式的非宾格性,并揭示了作格结构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双宾语;双宾语的顺序结构;间接宾语前加介词问题;被动句中的双宾语及双宾语的省略。  相似文献   

11.
双宾语结构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双宾语结构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得到充分发展;而在国内,主要是从汉语传统语法的角度来对双宾语结构研究.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生成语法理论来讨论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问题.通过借助句法学,约束及管辖理论对两个宾语特征的分析, 对双宾语结构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为双宾结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现代汉语双宾语结构作层次分析,学界分歧很大,主要有两种观点:1.二分,2.三分。而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认为要获得对双宾语结构层次全面的了解,必须对双宾语结构进行内部的组形分析。本文运用组形语法的有关理论对双宾语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双宾语结构内部的组形方式有三种情况:1.扣合,2.拼合,3.糅合。因此,各类双宾语结构也应据此作不同的层次分析,而不应只是单纯地作“二分”或“三分”。  相似文献   

13.
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是英语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论元结构之一,对它的习得涉及到语言的两个层面,即句法和语义。文中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并对其进行了评论,指出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的研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在英汉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跨语言对比方面还比较薄弱,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有待丰富。  相似文献   

14.
双宾语结构较为复杂,容易与其他结构的句式相混淆,本文为对双宾语结构感兴趣的读者作点提示,即简要的谈一下双宾语结构的特征,其中心动词的意义类型,远近宾语和中心动词在意义上的联系,以及这种结构与相似结构的界限。一、结构上的特点,即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运用转换语法手段,拟就英语与格动词结构分类及其结构和语义关系作些初步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一、与格动词一般结构 1.1.与格动词(Dative Verb)即带双宾语的动词。一为直接宾语(Direct Object),其功能是受动的(affected);另一个是间接宾语(Indirect Object),其功能是接受(recipient)。动词与双宾语的语法关系一般凭借语序或添加介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该句式的表层结构关系一般为:  相似文献   

16.
从句法、语义及动词类型等方面看,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关系。两个结构中都存在一个表"传递"义的功能范畴G,但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前者在VP之上,是高阶传递结构;后者在VP之下,是低阶传递结构。在传递结构框架内,双宾语结构比与格结构多一层投射。而且,在双宾结构中,G可以赋正值也可以赋负值;在与格结构中,G只能赋正值。"给"是低阶传递范畴G的语音形式,而且具有强制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句法平面上考察了<战国策>双宾语结构(共319例)构成成分的词类和<战国策>双宾语结构的格式这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归纳了<战国策>双宾语结构的句法上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大量占有材料基础上进行类比分析,以多视角对古代汉语的使动双宾语结构进行考察,从使动双宾语的涵义入手,依次说明使动双宾语内部的结构关系,其使动宾语与支配语的构成及这种独特的双宾语结构的特征,从而划清它与相近语法现象的界限,确立其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法学、结构主义、生成语言学、配价语法和认知语言学都对双宾语句倾注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对于双宾语句的界定和分类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分歧,结构原则和配价原则紧缩了双宾语句成句的条件,而构式原则则通过整体意义传递放宽了双宾语成句的条件。本文透过双宾语句的路径意象图示,找出界定和区分双宾语句的标准——转移性,并根据动词转移性的纯净程度,区分了双宾语句的原型和范畴成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句法平面上考察了<战国策>双宾语结构(共319例)构成成分的词类和<战国策>双宾语结构的格式这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归纳了<战国策>双宾语结构的句法上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