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凌云 《中学文科》2007,(6):100-100
从《诗经》开始,我国古典诗歌成就辉煌,优秀诗人浩若繁星,诗人由于各自的生活时代不同,经历各异,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各自诗歌的不同风格,例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苏轼的豪迈、清照的婉约……可以说,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艺术风格,对我们鉴赏古诗有重要意义。古典诗歌常见的风格有以下10类: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兴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创作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它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赋”,就是随物赋形,叙事言情。所谓“比”,就是比喻,即用某一事物(或古人、故事)给另一事物(或人物、事件)打比方。所谓“兴”,就是“感物起兴”,即因某一事物的触发而兴起情思。  相似文献   

3.
梅山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出了梅山婚育谚语,梅山婚育谚语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既有积极的教化功能,也有消极的教化功能,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教育人们要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家庭观和生育观,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宣扬了男权主义思想和唯心宿命论思想。我们要辩证看待,科学扬弃。  相似文献   

4.
诗歌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诗歌的教化作用:通过诵读吟咏,使学生领略美感、享受审美;通过感悟启知,使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通过提炼升华,使学生陶冶心灵、净化情感。语文教师应该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开创诗歌教化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征人思妇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从《诗经》就已经开始有了。而以捣衣为内容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是这一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捣衣: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棒锤捣平捣软,洗衣,也有此动作,一边洗一边捣。捶农的木棰为杵。砧:捣衣石。捣衣风俗不知起源于何时,魏有曹毗《夜听捣衣诗》:寒兴御纨素,佳人理衣襟。冬夜清且永,皎月照堂阴。织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  相似文献   

6.
7.
英美小说中,宗教思想的体现、英雄主义、罪与恶的描述,能使受众或多或少地了解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道德、净化灵魂;能促使英美人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与提升;在教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教育感化的过程却是"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8.
姚金要 《现代语文》2006,(5):99-100
江淹《别赋》中写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干百年来,亲人在歧路之情,挚友临离别之感,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并且这种离别又是人生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歌之不绝。  相似文献   

9.
《仪礼》中的“无算乐”是正式宴饮礼仪之后,伴随主客开怀畅饮,按其所好,不拘正规礼乐次序而演奏歌唱的诗乐。无算乐所歌多《诗三百》中的国风篇章,其主要功能是侑酒娱情《仪礼》“无算乐”的记载及其相关阐释所揭示的《诗经》作品的娱情功能,为我们了解《诗经》风诗作品在春秋时代大量采集入乐和郑卫之诗乐流行的真相,洞察经学阐释偏于政治教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德育课在教学过程中有其特殊作用,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感化的有效途径,是其他任何课程所不能代替的。德育课教学要想取得正效果,防止零效果和负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方式:疗法是否得当。围绕着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四大方面来提高对学生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影响极为深远。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把《诗经》列为最重要的教科书之一。在后来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中,《诗经》一直是读书人必修的"五经"之一。个中原因就在于诗歌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教化作用。王逸在论屈原的《离骚》时说:"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喜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离骚经序》)梁朝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更是一语道破了天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创作了一些有针对性、通俗易懂、形式短小的诗歌,取得了口头说教无法替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艳萍 《学语文》2013,(5):72-73
我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诗歌已经失去了兴趣,不管是《诗经》还是《长恨歌》,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总是难以激发起学生对诗歌的热情。所有的诗歌在学生眼中只分为两种,一种是要背诵的,一种是不要背诵的。对于前者。就死记硬背下来;对于后者,就完全弃之脑后。面对这种情况,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渐渐发现。我们在教授和考查古典诗歌时往往过于重视对诗歌细枝末节的分析。如分析诗歌的写法,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已经从简单的知识积累过渡到鉴赏学习。在鉴赏学习中古典诗歌鉴赏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由于这些诗歌创作年代的久远,学生对于诗歌中的一些感情和意象会出现疏离,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在含义,使得鉴赏效果降低。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鉴赏教学中要从"知人论诗"和掌握古典诗歌的主要意象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技巧。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对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作为高考必考内容,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以60则笔记对《诗经》作了文艺学视角的研究。在对其创作诗学的探讨方面,有对《诗经》内容作的诗歌情境研究和形式方面作的艺术手法研究。本文着重于对其中有关《诗经》情境及同样情境在后地文中的表现之研究进行梳理,同时兼及情境概念的辨析,以使钱钟书先生《诗经》研究的此一重要方面脉络清楚,能为人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诗歌凭着它那高度凝练的、富有节奏感和跳跃性的语言,以及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情感,启迪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孔子的“兴、观、群、怨”就肯定了诗歌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2017,(36)
中华经典,文化底蕴深厚,人文魅力独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和人生智慧,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一直备受推崇。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德育管理融合起来,充分发挥经典的教化功能,这既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优化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探索现代教育的良好途径,更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教育系统做好中华诵经典诵读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部分诗歌为女性所作,它们是研究文学萌芽时期女性作品的宝贵资料。但鉴于《诗经》中大多诗篇的作者并无可考,今人只能从诗作本身判断其作者是否为女性,并将此类诗歌定名为“女性口吻诗歌”,以区别现已通用“女性诗歌”之概念。以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诗中所用的词汇等判定《诗经》中的女性口吻诗歌,并兼及其在《诗经》各部分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学周刊C版》2010,(10):205-20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从《礼记》中记载的一首祭祀歌谣到《诗经》《楚辞》,从“建安风骨”到“太康诗风”,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