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诚”是《中庸》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中庸》赋予了“诚”以本体论的意义。“诚”是沟通天道与人道的桥梁,“诚之”是道德修养的功夫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诚”是《中庸》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中庸》赋予了“诚”以本体论的意义。“诚”是沟通天道与人道的桥梁,“诚之”是道德修养的功夫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诚"在《中庸》中被当作核心范畴加以论述,其内涵得以扩展和提升到了充分的哲学意义,发展成为儒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与其他文本中"诚"的不同是,《中庸》以"诚"为本体,建构起了严密、丰富的"诚"本体体系。文本以"成"为切入点,依循"诚"成己、成人、成物的逻辑,探讨"诚"沟通天人关系,以释天下之"大本"——"诚"。  相似文献   

5.
历代学者都在研究《中庸》,他们立足于自己的时代,从不同角度对这部著作进行研读和解释.近年来,随着国学研究的升温,人们更加注重对它的解读,这里首次对《中庸》中的“诚”所体现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书中对“诚”的论述体现了著者对人与自然界共同遵循的规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类社会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一些问题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历来受到当政者的极大重视,而“诚”又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释者,诸如程颐、朱熹、王守仁,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诚”说虽源于《中庸》,但不止于《中庸》,而是表述了各自的治世理想。因之,《中庸》“诚”说在注释者的转释中渐失其原貌。  相似文献   

7.
由《中庸》首推诚的思想,并开篇就提出了天命之谓性。之后的儒家哲学中将性视为道德创造之源,同时也是宇宙创造之源,是道德形上学的根据。而诚作为天道,亦表现出沟通天人的深刻内涵。对此,北宋理学家张载曾提出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由此表达出性与诚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以性体与诚体对性和诚也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和深化。所以,对二者关系的厘清是更深刻理解、诠释儒家心性之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历来受到当政者的重视,而“诚”又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不同时期的注释者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诚”说虽源于《中庸》,但不止于《中庸》,而是表述了各自的治世理想。因之,《中庸》“诚”说在注释者的转释中浙失其原貌。  相似文献   

9.
儒家心学一系的基本思想进路,在于寻求意识主体的落实,并最终在人的内在性上找到其确立的根基作为最高本体。这种本体不是一个现成的他者,而是一个敞开的,由人的直觉体悟、并由此而得以成立的。通过对《中庸》一文中的核心观念“诚”的考察,认为:“诚”是《中庸》所建构的世界的奠基性观念,由此而形成的哲学体系成为儒家心学的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10.
对《中庸》的思想可以从多个方面研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中庸》中的"五行"思想;《中庸》"诚"的思想;"诚"在《中庸》中的"一以贯之"。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研究"五行"和"诚"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庸》是儒家经典作之一,它与《易传》一起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其“诚”的思想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庸》"诚"的思想既是古代儒家学者沟通天人合一的精神途径,也是成就物我的道德手段,更是持守中庸的实践工具,从而构建了先秦儒家天道观与人性论的桥梁,成为千百年来儒家学者实现道德超越与日常实践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熹对《中庸》的创造性解释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坚持以“平常”、“合理性”解“中庸”,摒除了宋代禅学影响所造成的儒学的神秘化倾向,承诺了儒学的可理解性;其二,对《中庸》全文篇章结构的确定,使之具备经典所必备的文脉理路;其三,以“理”解经,对全文作出理学式的清理。  相似文献   

14.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早年诵读儒家经典,后入释门研习佛学,于佛法有成时又撰《四书蕅益解》,以佛释儒。其中的《中庸直指》透显出蕅益对《中庸》一书的独特见解。他以佛教天台宗"性具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天命之谓性"的"性"兼具善恶,由此而来的"道"有仁与不仁之分,故"修道之谓教"显得格外重要。而修教的法门是"慎独",目的是让"性"中本有的"诚"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5.
    
诚,篆书作誠,形声字,《说文解字》就说从言,成声。其实,不妨看作同时也是会意字,成是声旁也兼表意,表示完成,即实现;诚就是言之成,就是所思成于言,就是言己所思,用大白话说就是说实话;《说文解字》解释为信也,也就是把诚与信看作一样。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所谓信  相似文献   

16.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它纳入“四书”体系,达到与“五经”同尊的地位。“诚”是《中庸》的核心范畴,诚分为天道之诚和人道之诚,诚道横通内外,是内圣外王之道;纵通天人,是天人合一之道。求城、思诚可以把握中庸之道,修道进德、至诚不息是致知成功之路。1“诚”的内涵 孟子和荀子最早从哲学意义上论诚,《孟子·离娄上》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尽心上》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以诚为自…  相似文献   

17.
诚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诚是一切德性的基础,有诚方有德,无诚则无德。本文在揭示儒家诚说内涵的同时,分析了当代社会诚意识弱化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诚意识的途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子认为四书是儒学的精华,他继承二程的理学思想,为《中庸》学开了新的方向,即《中庸》诠释中的心性之学和以"道心惟微"为核心的道统论.本文内容以朱熹对于儒家经典《中庸》思想进行的诠释为主体,探析《中庸》一书"诚"的思想含义与其在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诚信缺失与危机,危及到高校甚至社会的和谐建设,迫在眉睫需要寻找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与对策。文章从孔子之孙子思《中庸》诚之说基石入手,着重分析心诚(良知)、致诚、思诚的基本理论支撑,探究与寻找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今本<中庸>原为"中庸"、"诚明"两个独立的部分,两个部分思想上存在差异,荀子主要接受了"中庸"的思想,而对"诚明"进行了改造.荀子对"中庸"、"诚明"两个部分的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学内部相互影响、借鉴、改造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