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表扬是一种易于使用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笔者曾在《作文评讲:站在表扬一边》一文(《语文教学之友》2003年6期)中称要“旗帜鲜明地站在表扬一边”,“站在表扬一边,就是站在成功一边”。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那些和我一样曾几何时“忘记了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  相似文献   

3.
一名高三学生以质问的口吻问教师:“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教师没有生气,而是结合教材中“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大量的时政资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知道和感受到的事实,进而得出结论,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分重要。将“八荣八耻”引人教材、引人课堂、引人学生头脑,必须在“活”与“实”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成功与否,不仅看它培养了多少“精英”,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民的素质是否普遍得到提高。然而,就一所学校而言,考试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毕竟占大多数,这是一个最容易被教师忽视却又是最不能被忽视的群体。教育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学生的好  相似文献   

5.
历史和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电视节目要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思维本身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从“思维定势”中突围,较多地运用“创造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尤其是“另类思维”。教育电视节目的成功在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数成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爱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催化剂”与“润滑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怀着真诚的爱生之情,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帮助学生,真诚地信任、尊重、鼓励、教育学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所以我们要善于赞扬和感谢他人,而不要轻易批评他人。”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也告诉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责难和赏识,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经常鼓励学生,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刚开始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数的个案告诉我们:品尝失败滋味并不能促使他们走向成功,反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习作的信心。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习作,能唤起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能促进学生走向习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写作态度。所以,对于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来说,我们更主张“成功是成功之母”,应帮助学生尽早品尝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乐于表达,树立习作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李正凤 《教育革新》2009,(10):10-10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帮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思想,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行为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采用多种手段,适应时代变化.运用新思维。创造多种类、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活力,开发多元潜能,打造具有团队精神、个性发展、充满热情和活力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0.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时,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了,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学生没有问题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的考试内容为什么用“答”代替“问”?我们的考试标准为什么是有“答”的标准而没有“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产生求知欲,没有兴趣.何来求知欲?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从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十几年的班主任实践告诉我。对待学生要有三心原则:慈心、童心、爱心,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写作是学生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两句话道出了小学生写作的目的、对象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摒弃了预设好的习作教学方案,利用突发事件为学生创设各抒己见的作文空间。探究学生学作文学做人的心路。  相似文献   

14.
危淑玲 《教育导刊》2004,(3):123-124
无数成功的教育事例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始终贯穿着爱,教师应该凭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将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导入正确的人生航道。因此,教师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5.
一、魏书生对教育民主思想的认识 许多教师问魏书生:“你的课为什么讲得这么顺手?”魏书生回答:“就是和学生一起商量,商量就顺手了。”商量的效应是什么?魏书生上完一堂课常常让学生总结这堂课哪里上得成功,哪里上得不成功,学生们说:“我们最满意的是老师上课跟我们商量,我们感到很高兴、很感兴趣,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思维也就跟着转起来。”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这就是商量的效应!商量的实质是什么?魏书生说:“和学生商量,就是实行教育民主。”对于教育民主的理解,魏书生不仅仅把教…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棘手事件中,鲍老师因为无法破案,又感化学生自首无果而陷入了骑虎难下、不知所终的迷途。似乎不能破案、感化没有成功,就无颜面对学生了。其实大可不必,能够感化成功,促成犯案者“自我拯救”、被盗物失而复得、众学生受到教育的结局固然美好;但是,如果理想化的结局落空了,我们也不要不知所措。事实告诉我们,现实是复杂的,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  相似文献   

17.
连焕玲 《吉林教育》2008,(3):114-114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联系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要纽带,是班级的领军人物。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班主任只有做班级工作的有“心”人,才能管理好班级。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多是采用面谈的方式。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在面谈的过程中,有时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却听之藐藐;有时教师三令五申,学生却无动于衷;有时开始出于“友好交谈”,最后却以充满“惩罚色彩”而告终。于是,我们的老师便深感现在的学生难教,师生关系也时常搞得剑拔弩张。  相似文献   

19.
《四川教育》2008,(4):47-47
社会心理学家有这样的观点:“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但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致于“不犯错”便是“成功”,“不犯错”成了教者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尹庆华 《广西教育》2004,(7B):93-93
美究竟为何物呢?社会生活告诉我们,美是生活,美是事物给人们带来的一种崇尚的精神感悟:有的人认为:“美是勤学:”因教室里有“业精于勤”的学子;图书馆里有学子“勤能补拙.近乎智”的汗水;实验室里更有“勤学是成功之母”的学子的热血:有的人认为:“美是拼搏。”是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只要敢于拼搏,善于拼搏,任何成功的大门都是为他敞开的,有的人认为:“美是创新”,因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是对现在的不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寒窗几载,答卷上留下了他们的誓言——总结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只有创新,才能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