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黎 《文教资料》2012,(20):167-168,177
"因性施教"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被广为探讨①。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因性施教"其实是一个暗藏悖论的矛盾之策,是一种只看重眼前教育效益的短视教育理念和行为。通过反思男女两性的差别究竟是如何被后天建构的问题,得出"因性施教"其实是漠视和延续该错误"建构"行为的结论。提出"因性施教"应该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弱点,进行实践教育上的引导和弥补"及"根据个体在充分地自然发展和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的兴趣、性格、特质和天赋进行有目标的方向性培养"两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害父母的事件时有发生……”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心痛的同时,不禁在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许多人担忧,家长们困惑,家庭教育成了一本“难念的经”——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7,(12S):18-18
周灵梅说:“童年是需要呵护、需要有人来引航的,我愿意做孩子快乐童年的点灯人,把一篇篇美丽的诗歌留驻在孩子的心田,把一本本有趣耐读的书带到孩子面前,把一次次美好幸福的体验带进孩子的生命,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生活更幸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各种家教理论,比如“欣赏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些理论有合适的一面。但无论多么先进,必须和孩子受教育的现实结合。现在家长看书、听讲座、读理论,很少从孩子实际的出发找寻切实可行的办法。我强调的是,快乐成长与勤奋学习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大学因"才"施教有着强烈的时代适切性和紧迫性。文章首先辨析因"材"施教与因"才"施教,正本清源,还原孔子创立的因"才"施教教育思想。然后,从大学教育的本质出发,引出大学教育因"才"施教的必要性。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因"才"施教。  相似文献   

6.
熹睿 《家教指南》2007,(8):45-46
看着孩子慢慢成长,我有一种满足的感觉,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摸索;我积累了一些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都是成为我的法宝。我的法宝就是不急着插  相似文献   

7.
6~12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不仅是孩子身高和年龄增长的黄金阶段,更是他的心智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看到许多孩子在这一阶段由于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得当而出现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本文主要探讨孩子成长的真正内涵,家长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奏响孩子成长的三部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杨雄 《现代教学》2012,(Z2):22-23
一、推出"绿色指标"评价,回归教育本来目标提到目前中小学教育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学生学业负担太重,压力太大。这一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按规律办教育,因此出现揠苗助长、过度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是社会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在起作用,致使我们许多家庭和学校只能跟着流行走,只能"分兵把关",不敢懈怠。而我们的孩子则失去了美好、天真和快乐的童  相似文献   

9.
《湖南教育》2014,(3):44-46
一所小学内的家长和学生们经历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教育。老师们形容的情境是这样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朋友一起,一家五口坐帆船出海旅游,突然间,海上起了大风浪,把船弄了一个小洞。娃娃们必须从5个人当中放弃一个人,这艘船才能继续前行。〈br〉 有孩子选了爷爷,也有孩子选了爸爸,但更多的孩子选了自己。而当做完了这个艰难的选择,不少孩子已是泪流满面。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孩子们继续被要求选择放弃一个亲人。一轮又一轮,直到船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选择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和孩子都留下了眼泪。有家长表示,这个过程就像是“让娃娃想象亲人们一个一个地死去。”〈br〉 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体验教育,是希望孩子们知道选择的痛苦,懂得珍惜眼前父母、家庭的爱,不要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但是,也有网友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于太小的孩子,这样的“体验”是否过于残忍?〈br〉 教育的本质源于生命自身,童年的体验似潜在的溪流几乎影响整个人生。这样的“体验教育”,是助力孩子的一生成长,还是只是一段“残忍”经历?“体验教育”该如何以“体验”孕育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0.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推崇“吃苦教育”.反映了一种教育的无奈和无力。生活本来就有苦有甜.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锻炼。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们还要送孩子专门去接受“吃苦教育”呢?这涉及独生子女时代的种种教育误区,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2.
马育生 《考试周刊》2013,(10):166-166
本文主要从教师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学习应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爱心、耐心方面、大自然的教育方面等论述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幸福快乐。  相似文献   

13.
《父母必读》2014,(3):155-155
亲爱的家长,当您的称谓里多了爸爸的字眼,身份中多了一份母亲的角色,没有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  相似文献   

14.
李月微 《考试周刊》2011,(61):216-217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奈件的促进,只有在一定条件促进和保障下的人格和性格才能达到统一,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孔小华  王慧 《小学生》2010,(12):55-56
学校的体验教育是少年儿童通过实践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少年儿童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体会,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出现的教师有偿家教和“因财施教”问题,辩析了因材施教与“因财施教”的区别和差异,对“因财施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分析,提出转变“因财施教”为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家庭教育问题较为突出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尤为必要。本文拟从家庭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家长”教育的系统分析来诠释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和独特功效,探讨提高家长教育效果的途径,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18.
王素荣 《生活教育》2014,(7):116-117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是多么重要。要使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文章的丰富来源,就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写,老师就要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9.
篇幅较长,字数数千甚至近万的文章要求语文教师在短短的两三课时内完成,历来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时间不允许、学生不欢迎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进行“长文短教”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要“长文短教”首先要对“长文”进行客观分析。“长文”从语体角度可分为“文言长文”和“白话长文”;从体裁角度可分为“散文长文”和“小说长文”等:从内容深浅的角度可分为“易解长文”和“难解长文”。有了对“长文”全面分析,“因文施教”就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原理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准确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合理组织学生去探求新知、建构意义,就变得十分科学和必要了。本文结合“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