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对这句话的最确切理解是A.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只有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D.中国革命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2.
运用德尔菲法对各个阶段的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进行了定量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土地产权强度与农业产出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弹性系数为0.106;农民土地产权强度与农业产出之间呈倒"U"形关系,当农民土地产权强度为88.8左右时,农业产出达到最大。现阶段,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还低于该数值,需要进一步加以提高。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不断采取措施增加农民土地产权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绩效。  相似文献   

3.
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的炮火中刚一诞生就颁布了《土地法令》,宣布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并按农民的要求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列宁一贯认为,平均主义不可能防止两极分化,农民不应再照旧生活下去,只有共耕制才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民休养生息的命根子,土地财产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一项不可剥夺的私权,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是破解"三农"问题的起点。土地储备制度在一些地方侵犯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现行征地制度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必须加快土地管理法规体系修改的进程,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运用物权法来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见到过一件让我久思不得其解的事:土地干旱,庄稼都蔫了头,这时来一场瓢泼大雨,可农民伯伯脸上一点笑意也没有;如果这时下的是连续几天几夜的小雨,乡亲们就一定会绽开一脸快乐。都是大旱逢雨,为什么反应截然不同?原来,种田的人都知道:瓢泼的大雨太急了,不接湿,还没接触到作物的根就已经溜走了;只有蒙蒙细雨,才能浸透土地,滋润庄稼,才能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处祖国腹地的河南,地权在集中下又呈不同的态势:地主占有的土地较此前有所降减,失去土地的农民也日趋增多,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地主靠出租土地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实物地租占有极大份额;农业商品化生产虽有发展,但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显得十分微弱。农村经济呈现日趋衰退的态势。这些情况表明,只有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农民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7.
土地股份制是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必然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通过对现行土地产权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制,建立现代产权意义上的土地制度,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更好的保障农民利益。因此,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制,必将成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英格兰农民土地产权处于封建土地保有制的"占有权"与敞田制的共有产权之下,是一种混合土地产权,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到了近代早期,英国农民土地产权发生了变革。农民通过圈地,明确了自己与他人的土地界限,保障了个人对土地的独占,排斥了其他人对土地的使用,强化了自己对土地的"占有权",消除了敞田制的共有产权,开始掌握经营土地的自主权。自此,传统的混合土地产权被打破,一种明晰的土地产权形成。明晰的土地产权是新型农业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农场形成的前提。资本主义农场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均产量的增长,推动了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土地所有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农民的土地斗争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基本内容。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没有单独代表农民的政党,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又没有坚决的土地纲领,因此,“只有制定和执行了坚决的土地纲领、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因而获得最广大农民群众作为自己伟大同盟军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农民和一切革命民主派的领导者。”而土地所有权问题,又正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中国,土地革命是实行土地国有还是把没收的土地分给农民私有,这个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也是市场主体,他们追求的是致富,而不是温饱。级差地租Ⅱ主要应归农户占有,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为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提供了可能性,但只有采取配套措施让农民能真正勤劳致富增加各种投入才能变成实现性。这是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中国工业从农业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地价"剪刀差"由传统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引申,是在被扭曲的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向城市发展提供积累的一种形式。地价"剪刀差"的形成源于征地法规及程序的不完善,地方与中央政府税收分成激励,土地市场二元结构等。只有从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理顺地方与中央土地收益分配关系,逐渐统一和规范土地市场等方面着手,才可能扭转地价"剪刀差"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地又失业问题。同时,回归土地征用价值,减少土地供给,调控过热经济,从该意义上讲,我国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可以起到冷却过热经济,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革命的根本问题和基本内容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为旧中国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极大比重。因此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的极端贫困和农业生产的极端落后也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贫困和落后。只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种合乎农民走上共同  相似文献   

13.
我是农民的儿子,像农民一样珍视土地。从成为教师的那天起,我就把那份对土地的钟爱和深情放在了充满希望的教育土地上,就像农民那样精心地"耕种"自己的那片"田园"。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农民职业发展意识不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受培育农民比重较少,培育体系不健全,农民经济基础薄弱,土地流转不流畅,地区间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程度差距大等。结合山西省的实际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积极培养农民职业意识,坚持"引进来"的培育方针,完善培育体系,加大资金扶持,细化土地流转政策,发挥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而斗争的民主革命,实际上是环绕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土地问题进行的,"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实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从经济上和政治上翻了身,从而充分  相似文献   

16.
三十--四十年代,在艾青创作的系列怀乡诗中,由"农民"和"土地"组成的意象,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者在生存价值的选择上所流露出的情绪特征,抑或是人类学意义的抉择.这种文本阅读的跨界思考,同时揭示我们,只有在更加广泛的学科空间的比照研究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价值才能得到关怀.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解放前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项基本问题。彻底改革封建的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土地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各种政治势力,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文人学者,纷纷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和主张。本文试图对当时提出的若干种土地主张加以考察评述,从中说明为什么只有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解决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土地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已现出许多问题 :所有者身份不明 ,农民土地产权模糊等 ,因此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特别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一种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和内容的土地产权制度 ,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 ,实现公平与效益相统一 ,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是农村经济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土地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与弱势地位的问题。明晰土地产权,把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持土地入股,建立农业股份公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选择。同时,非公共利益征地是一种侵犯农民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国家必须加强立法,停止这种强势对弱势的侵犯。农地用途的转变需健全土地市场,给农民以市场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