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中,首次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吸收、网罗了大批文武将才,为扫平群雄、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就曹操的这一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作一评析,敬请方家赐正。东汉末年,在黄巾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批批豪强地主与各地守宰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封建军阀集团。这些军阀集团你征我伐,混战不已。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消灭异已,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之间除了进行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2.
外戚政治在中国封建专制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封建历史的影响久远而巨大。本文在抛开具体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前提下,探究了这种特殊政治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以剖析封建专制主义残酷性和腐朽性的侧面.全文从“用人上的腐朽性”、“生活上的腐化性”、“政治上的残暴性”、“手法上的阴谋性”四方面论述了外戚专权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盛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和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及取了历代特别是亡隋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 了条正确的用人路线,推行了一整套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用人政策,使一大批人才集中到他的摩下,跟他一道“同治乱,共安危”,同心同德,共同开创了备受后人交口称赞的“贞观之治”时代。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很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东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建立在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基础上的东汉王朝,其封建经济、统治政策、政治思想都发生了一些变革。其用人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仅就亲贤、德才和名实关系等三个问题,时东汉时期的用人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并分析用人思想变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对历史上君主德行的叙事,表达了他王道德治、垂拱而治,以及有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他的这种治道观念分别来源于孔孟儒学、黄老道家和墨法思想;系统考察司马迁的治道观,既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治道思想的文化流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更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公元五世纪后半期统治中国北半部近三十年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的少数民族封建君王,但关于他的纳谏与用人思想还未见史学界有人专门论及。魏孝文帝即位后,特别是他亲政后,为了摆脱鲜卑拓跋族贵族狭隘的保守势力的束缚,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方面的落后状况,一改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和任人唯门第的选人任官制度与政风,虚心纳谏,澄清吏治,推行了一条任人唯贤的政策,大大地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魏孝文帝拓跋宏堪称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在公元五世纪后半期统治中国北半部近三十年的北魏孝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名的少数民族封建君王,但关于他的纳谏与用人思想还未见史学界有人专门论及,魏孝帝即位后,特别是他亲政后,为了摆脱鲜卑拓跋族贵州狭隘的保守势力的束缚,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化习俗方面的落后状况,一改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和任人唯门第的选人任官制度与政风,虚心纳谏,澄清吏治,推行了一条任人唯贤的政策,大大地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魏孝帝拓跋宏观堪称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经学教育、封建纲常和礼仪规范教育、道德楷模教育、修身教育等构成了古代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这些内容与方法虽然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但作为文化的传承仍然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体系建构具有借鉴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规范教育,而且要改进方法,大力倡导榜样教育与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吴怀祺先生在研究中国史学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了中国封建史学二重性的特征。他认为封建史学二重性是真实的历史和虚幻的历史的结合,两者统一在古代典籍中,中国古代多部史书都表现这一特征。认识中国封建史学二重性的特征,重视史学思想的发展,更好地总结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一千多年以来,有关中国政治史、哲学史、文学史、教育史的论著都讲到“韩柳之争”,可是结论大抵都是“扬韩抑柳”。韩愈死后,封建皇帝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曰“文”,成为唐朝的名公;而柳宗元则无声无息地死在柳州,被人说成政治上不够稳重,误入歧路。这真是历史的颠倒。毛主席教导我们:“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韩柳之争,实质上是儒法之争。下面仅从韩柳教育思想方面试举几例就可以看出,在师道问题上韩柳各树一帜,区别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11.
宋神宗是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他曾任用王安石变法 ,进行过元丰改制 ,从他的用人和改制两方面可看出他的吏治思想 :厚禄养廉。但这一措施没能改变他上台时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 ,其主要原因在于宋朝的封建专制体制  相似文献   

12.
<正> 黄宗羲作为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我国古代哲学史和政治思想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他的思想自近代以来就不断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估也一直是哲学界和史学界长期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现今多数学者倾向于将他看作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认为他对封建君主的批判和揭露是中国近代反封建的先声。然而,无论是就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前提,还是就其思想本身而言,都不足以认为他是一个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因为“启蒙”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术语,是指在封建社会向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敢于冲破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妇女积极参加足球运动,成为历史上颇为新奇的创举,不仅在祖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闪烁着奇光异彩,而且在世界古代历史上也长期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辉煌地位。本文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资料,考证和探究了古代妇女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人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历代封建政治统治的核心内容。康熙在位期间,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高峰,这与其用人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康熙的用人政策,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尚钺同志数十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和教学,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勤奋好学、诲人不倦、孜孜以求、勇于探索的精神,即使在晚年也不稍怠。尚钺同志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这在他的论著中已有系统的阐述。他的不少主张,在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促进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曾经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尚钺同志长期研究的问题之一。他是魏晋封建说的较早提出者和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转变的重要阶段。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已濒临崩溃的前夜,国内外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各派政治力量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戊戌政变之后,面对高涨的革命浪潮,逐渐走向了反动。这个历史教训是很深的。黄遵宪的政治活动、思想发展、诗歌创作和学术成就,大体和和改良派的情况是一致的。他出身巨商、官僚的名门世家,他的主导思想是封建的。随着他的政治生涯开始,他目  相似文献   

17.
林琳 《零陵学院学报》2002,23(1):81-82,106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敢于冲破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妇女积极参加足球运动,成为历史上颇为新奇的创举,不仅在祖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闪烁着奇光异彩,而且在世界古代历史上也长期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 辉煌地位。本文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资料,考证和探究了古代妇女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敢于冲破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妇女积极参加足球运动,成为历史上颇为新奇的创举,不仅在祖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闪烁着奇光异彩,而且在世界古代历史上也长期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辉煌地位.本文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资料,考证和探究了古代妇女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利益与意志的重要手段,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段。观念(亦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主要指儒家经学)以及规范(主要指封建礼教和封建纲常)是其最重要的内容要素,它们在相互作用和联结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根据不同要素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中的层次地位和主次关系,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为观念主导型、知识主导型以及规范主导型等三种不同的结构。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历史变迁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交织的历史过程,政权更迭、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文化转变是最重要的动因之源。建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要坚持时代性、科学性、整体性的发展思路,更要始终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不仅在东方,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发展得最为完备和典型的,特别是作为封建政治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监察制度,其完备和严密程度,更是世界上其他封建国家无法比拟的,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上监察制度的丰富经验,可做到鉴古明今,古为今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封建国家机器的制衡器。它对于封建政治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它具有制衡、治官、监督、检察、弹刻、惩戒和教育之效能。这里试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模式的历史走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