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叫吴青平,现任舞钢市烟草公司办公室秘书,自1994年从事这项工作以来,已经6个年头。 6年的秘书工作更多的是使我感到充实。有两件事使我感受很深。一件是去年我去广州卷烟一厂出差,到其办公室说起我是河南舞钢市烟草公司的,他们非常热情,说:“知道,知道,你们公司有个社金有非常了不起,面对歹徒的凶刃利器,毫不低头,机智地保住了企业几十万元的财产,是我们行业的榜样。”原来他们是通过我发表在《金叶时报》上的通讯《机智勇敢的壮举,朴实平凡的人生》了解到杜金有同志的先进事迹的。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我们文秘人员…  相似文献   

2.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两年来,我写稿302篇,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259篇。一些好友和业余通讯员问我,你写稿有啥诀窍?我的回答是,关键在“勤奋”。两年来,我刻苦自学,坚持每天的报纸新闻必读,广播新闻必听,电视新闻必看。并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认真学习新闻知识,做到广阅博览。自1986年以来,每年我都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新闻与写作》、《新闻通讯》等20多种新闻写作刊物,而且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保证每天学习不少于2小时。同时还读《文章词句学概要》、《读点鲁迅》、《文学写作手册》等书籍。1988年8月,我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一名热心读者,并愿意为该刊作好发行工作。为了使我厂职工更多地了解《新闻知识》,我特将自己的《新闻知识》送给他们互相传阅;同时,我还自印了数十张  相似文献   

4.
我是企业的业余通讯员,撰写言论是我八小时以外的爱好。自1985年以来,先后订阅了《盐阜大众报通讯》、《新闻通讯》、《新闻爱好者》、《新闻知识》、《新闻战线》等新闻业务刊物,不断增强自己的新闻知识。同时,我自觉学习党在各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要领,领会精神实质,边学边干,抓住“热点”写言论,增强言论的时效性,提高了言论稿件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5.
姚志慧 《新闻天地》2007,(12):49-49
我是《新闻天地》的一名忠实读者,看《新闻天地》已经有好几年了,自今年9月始,在《新闻天地》上连续读到了三期《终端家园》,令我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已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四年。四年来,我坚持工作和写稿两不误,并以写稿推动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先后在《湖北日报》、《中国企业报》、《法律与生活》、《财政》、《新闻知识》等国内九十家报、刊、台发表了四百多篇稿件。现就零碎体会谈一点。时间,来自“化零为整”众所周知,写稿需要时间。我几乎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近年又被“提升”为办公室负责人,工作是  相似文献   

7.
章庭 《青年记者》2009,(15):47-49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我在大众日报社专职干新闻美术工作整整40年。若加上50年代前期我自上中学以来应聘做《新少年报》、《金华大众报》的通讯员,坚持业余创作投稿数年,专职与业余新闻美术工作总共干了有46年之久。这么漫长的新闻路,我是怎么起步的?有哪些难以忘怀、值得回忆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8.
郑保卫 《新闻记者》2003,(11):29-30
读到王存政先生的文章(载《新闻记者》2003年第8期),知道我的《首先还是认识问题———十六大后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思考》(载《新闻记者》2003年第2期)一文引起了他的关注和质疑,为了回答王先生的疑问,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阐释我的观点,特撰此文。我的那篇文章是去年年底提交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的论文,原文题目为《力度·效度·制度———对当前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稿件寄给《新闻记者》后,编辑在刊发时作了删节,主要选取了论文的第一部分,并将题目作了改动,…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以来,我通过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杂志,增长了不少新闻采写知识.这些年在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应有《新闻知识》的一份功劳。1985年,我从一家企业调到县广播电台搞采编工作。虽然自己过去爱好文学,有一点写作基础,但是对搞新闻采编可以说是门外汉。在新的岗位上,正当我努力适应时,找偶然从领导那里得到了一本《新闻知识》杂志.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真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吗?从此一我就与这本杂志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情谊。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每期杂志一到手,先看目录.再仔细阅读自己…  相似文献   

10.
我是贵刊的一名省外读者.通过订阅《新闻知识》.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新闻知识》成了我工作、学习的良师。我是工作在最基层的一名广播工作者,采写稿件、编采节目是我的主要工作。虽然.我为党报党刊写了十三年的稿件,收到了不少的内部刊物和资料.但是我觉得,《新闻知识》办刊质量较高.介绍的采写经验很具体.很实用.这是我订阅贵刊的感受。1995年的11月,我偶然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介绍《新闻知识》的征订广告,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订阅厂一年的《新闻知识》。当我收到第一期《新闻知识泽]物后,读罢大有相见恨晚的…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搞宣传工作不到两年的厂宣传干事。一九八四年十月至一九八五年十月,我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了一百五十多篇,先后被省电台、省机械报、市广播站聘请为特约记者和《中国机械报》特约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业余新闻写作,我深深体会到,《新闻知识》是我的引路人。一九八四年十月,西北新闻刊授学院成立,给自学青年送来了佳音,我有幸成为首届学员,深为自豪。踏入了这间没有围墙的校门之后,激发了我学习新闻写作的热情。我除了按刊院寄来的教材课本自学以外,对《新闻知识》更是爱不释手,它不仅是我的辅导老师,也是供我获取新闻知识的源泉。每期《新闻知识》到来,我都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对于较好的文章,还要细心阅读二、三遍,同时做好读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作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新闻,自2002年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栏目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电视"民生新闻"热。作为武汉教育电视台《我爱武汉》栏目的制片人,本文作者在亲自采写新闻和长期责任编辑工作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13.
赵老自1934年在南京加入《朝报》工作,到1992年离开人世,除了“文革”期间被迫离开新闻岗位之外,始终坚持在新闻第一线。这在中国新闻界能有几人?1985年接赵老信,要我找夏公为《未晚谈》一书写序。夏公爽快地答应并说,超构不是新闻官,是一位真正的记者。这句话给我印象极深,赵老从事新闻工作一辈子,真正的记者是对他最恰当的称号和崇高  相似文献   

14.
与《新闻与写作》相识是在2004年9月,那时我刚参加工作,领导安排我协助抓信息工作,于是就经常找一些有关新闻写作的书来读,由此就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这个不解之缘。正好赶上一年一度订报刊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就订下一年的刊物。在与《新闻与写作》相处的一年里,培养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菏泽市报自1985年以来,每年都给编采人员订一份《新闻与写作》,并把它作为业务学习的必备材料。1990年11月14日,编辑部就如何学习运用好《新闻与写作》,召开了一次由部分编采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下面是与会者的发言摘要。一、《新闻与写作》是编采人员的必读之物要闻部主任程凤斌: 市报自1980年创刊以来,相继为编采人员订阅了《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写作》、《青年记者》等新闻业务刊物。我一直比  相似文献   

16.
贵在坚持     
我是个残疾人,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通讯员。以前,我只是爱读书,喜看报,好写写画画。自1990年起,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和《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写作的辅导刊物,受益匪浅。从此,我真正成为一名新闻爱好者。 我受《新闻爱好者》的启迪很深,对那些名作家、名记者的“新闻生活”很羡慕,决心扎根“通讯员园地”,深入“文字病院”,进行新闻写  相似文献   

17.
再论新闻学与历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新闻学与历史学甘惜分问题的提出1985年9月我作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曾在该校作过一次《新闻学与历史学》的演讲(收入拙作《新闻论争三十年》一书中)。而我意犹未尽,兹再申其说。新闻专业安置在什么系里呢?在我国通常是附设在文学系里,做为文学系的一个专业...  相似文献   

18.
感激·惭愧·祝愿徐兆荣在中国,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或是新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恐怕没有人从未读过《新闻战线》。由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我不仅有幸成为《新闻战线》的读者,同时还是一个作者;而我更以为得意的是,当我开始在《新闻战线》上发表文章的时候,还是个在校...  相似文献   

19.
反馈     
我是一名新闻专业的大二学生。《新闻周刊》自创刊那天起,我就成为贵刊的忠实读。同时,中国新闻网站和中国新闻图片也是我常常光顾的地方。我非常喜欢贵刊独特的新闻视角及新闻洞察力,前一段时间我看到贵刊登出来的《高  相似文献   

20.
我在1989年4月写了一篇东西,题目是《新闻与宣传》(以下简称《新闻》),刊登在本刊1989年第4期上。金照同志对这篇东西持有不同意见,写了一篇题为《同〈新闻与宣传〉一文作者的几点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也在同年本刊第六期上发表了。金文文笔简练,对于争论的起因和焦点并未读到,读者看了可能不甚了然。为了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